写在6.7高考日。

1
高考,正在进行时。
晚上看了一部电影《风雨哈佛路》 ,这是一部情节很平淡的电影,没有刺激的剧情,没有夸张的表现手法,没有悬念,没有反转,像一杯很有营养的白开水,备受激励但心情平静。
小女孩名叫“伊丽莎白”,但是她不喜欢老师这样称呼她,虽然这是跟英国女王一样的名字,但是妈妈在发狂的时候才会如此称呼她,所以她更希望大家叫她Liz,虽然这只是一个昵称。
她的原生家庭大概是这样的:爸爸妈妈双双吸毒,爸爸可能是个天才,但是没什么生存能力,生活在收容所,妈妈吸毒酗酒,有精神分裂症,后来还得了艾滋病,最终去世,爸爸也患上了艾滋病,但是靠药物还在维持生命。虽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但Liz非常非常爱她的妈妈。
这种家庭,用网友的弹幕说,只能是:只有身临其境,没有感同身受。
Liz从小没上过几天学,但是自己有读很多书,17岁时,开始读一家公立高中,因为不想在高中毕业时已是21岁的“高龄”,所以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
因为成绩排名第一,获得了去波士顿参观哈佛大学的机会,这次游学以及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她考上哈佛的勇气和热情,最终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进入了哈佛大学,一个happy的ending!
电影中没有过多刻画她努力辛苦学习的场景,但是,这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所以你可以信任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精神:也许她真的很天才,但是强烈的目标感和辛苦的付出才是她正确打开哈佛大学大门的方式。
一般人,从大概率上来说,没有Liz那么惨,我们会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必从小为吃饭穿衣而动脑子,当然你也可能没有Liz那么天才,也可能会有些聪明,但也是一个需要努力的小孩。
电影到Liz考上哈佛就结束了,我不知道她以后的发展怎样,但至少她已经从泥泞的原生家庭中成长出来,成为一朵独立的向阳花,感受着自由的空气,看最好的书,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和学习,这种全新的生活,会让灵魂都无比快活。
2
我们来看看国内的高考现状。
现在,国内高考,总体来说,都是吃苦攻坚型的备考方式。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教育资源比较密集且优良,上大学的机会也很多,在这些城市里,有一部分家庭优越且个人优秀的孩子有机会直接申请国外的一流大学,有一部分高端学霸因为奥林匹克竞赛的加持或显著的个人成就,已经被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提前录取,免去了高考这一形式,还有一部分也很厉害的学霸,自己参加高考,也是可以顺利进入清北等重点大学的。
而且,城市里的学生,虽然面临高考的压力,但是他们也有从小就练就的特长,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会迎来自己自由发展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种活动,磨砺爱好兴趣,在大学过的风生水起。
再来看看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地区,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氛围了,这里的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任何课外活动,不能带手机进学校,没有寒暑假,缺少睡眠,每天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室里,听课、考试、听课、考试,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堆积得高高的书本和资料和试卷把人和青春都埋在下面。
安徽的毛坦厂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都是高考的网红中学,其实,全国有无数个“毛坦厂”和“衡水”,只是这几个学校作为典型被推了出来,这种学校都是军事化管理,吃住都在学校,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学生必须争分夺秒,按计划行事。在教育资源偏弱的地区,这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以时间换质量,以考上大学作为最强的目标导向。
我曾经也是从类似的学校走出来,我深知高中的痛苦与不易,那里充满压抑与压力,却裹挟着一团希望的亮光,是荆棘丛里通向光明的捷径,虽说考上一所好大学也并非前途无忧,但走出那个囿困少年的方寸之地是一切希望的开始,自此,你可以试着掌握自己的命运。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人大代表和政府该忙活的事情,而且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高中生,可能会影响你命运的机会与转折只在当下,不在未来,所以一切你无力改变的事情,不要去理会,没有意义,只要目前的高考还在进行,你就需要脚踏实地,为自己可能还不错的未来努力,拼尽全力,走出囿于你的小天地,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跑一跑,跳一跳。
祝福每一位还在高考的少年,经历过的才会成为你以后的谈资,没经历过的都是别人的传奇;你还那么年轻,值得世间最好的一切!
喜欢我的文字,欢迎链接:
个人微信:elaine-0828-zyy
备注:简书
微信公众号:十个小士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