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6年后的记忆(7):旅居在日本

16年后的记忆(7):旅居在日本

作者: 35763f8ae024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3:40 被阅读113次

    小时候的教科书提起日本这一让很多人又爱又恨的邻国,除了用一衣带水描述和中国的距离之近外,一般后面会跟上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描述。民间也乐于用“小日本”一词来戏谑日本国土之小另外还有日本人的个头。我没有科普地理知识的目的,也不想拿百度上或者放狗搜来的数字告诉你日本比起中国东部某某几省的面积之和还要大。地图可以给你数字所不能带来的直观印象:列岛南部的九州岛和吴越之地相近,而北海道的北端和库页岛隔着窄窄的海峡相望,不要说更南的冲绳(琉球)已远在福建台湾的维度。南北绵延几千公里的日本,被冠以“小”字实在是一种认知的误区。每天的早餐也是看朝日电台NHK早间新闻和天气预报的时间,东北地区和北海道飘雪的时候,南部的九州还仍是秋风和煦。

    人口稠密的东京首都地区确实又是很小的。其实整个日本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几大都市圈内,其他地方倒是显得地广人稀了。不知道和我差不多同龄的人那时候有没有看过“情书”这部日本电影,女主角来到已故恋人学生时代生活过的北海道小城,一片空旷安宁,雪落之处,静谧无声。

    我所居住的菊名,在东京和横滨之间,即便是距离临近繁华热闹的两大城市中心只有不到20公里之遥,住在里面却像是回到了一个小镇。没有高大的写字楼也没有高层的住宅小区,一户一户的私宅,密密麻麻。下了城际铁路的站台,从铁路桥下回穿,走到社员寮的这10分钟路程我差不多一个星期才逐渐熟悉起来。道路弯弯曲曲,随着坡度高低起伏,我只记得一路还要穿过一条铁路岔道口,行人会规规矩矩的排着队站在窄窄的马路两边等候火车通过。开车的人是极少的,尽管各家各户都有一个不管是简易顶棚或者混凝土的车库。有不少人下了电车是骑行的,上班的时候自行车就留在铁路站口,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处,似乎大都没有上锁或者也无人看管。为了尽可能的缩减占用面积,像东京市内有些狭小区域的汽车停车位一样,自行车停放架也是立体的可以双层停放。穿梭在这些民居小路上,大概转了十几个路口才来到社员宿舍(寮)。这儿差不多是小镇的最高处,回望走过的这片街区,感觉像极了一个庞大的村落又像是北京的胡同,只是胡同两边都是两三层的现代日式或者西洋款式的私家小别墅,而道路似乎也显窄小。这些私宅虽然大都算不上豪宅,但很多也带着不太高的铁栅或者绿色藤类修剪成的围墙,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留给房主们享受安静的自由和封闭起来的隐私感。

    我所住的社员寮呈公寓风格,据说公司其他地方还有给整个家庭居住的员工宿舍。这些历史久远的传统大型株式会社,其实比起中国国企股份制改革之时批判的“企业办社会”还要过之而不及。单身员工可以选择住在社员宿舍,吃住全包或者只用负担少许的花销,通勤车票公司给提前预购,如果选择出去住公司也会提供适当的补贴。我住的单人公寓其实类似国内高校给年轻老师提供的筒子楼,相对里面格局而言,虽然面积小不少,倒也安排紧凑,五脏俱全而功能上完胜。厨房部分有冰箱微波炉以及平面式电炉灶,切菜板更是mini至极。小小的进门玄关部分装置了中央空调和燃气热水炉提供热水。最里面是睡觉、电视、学习/吃饭的共同区域。日本人重视洗澡,所以浴室倒不马虎,这里也难得了设置了淋浴和泡澡分开的空间。日本人的节约精神又再次体现倒了浴室的设计中,洗手池的下水管是连到马桶水箱的,后来我还在别的公寓看见过洗手池甚至就是马桶水箱盖的一部分,洗完手冲厕所,一举两得。

    据说日本这样的私宅比例在一半一上,和我原来想象的差别非常之大,本以为东京的居住环境即便不是香港的蜗居但也好不了多少。相比之下,何以地大物博的中国,绝大多数大城市人口都只能住在充满混凝土森林的高层住宅小区里... 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当然,在东京的中心地带,尽管那时候房地产泡沫已过十年有余,高层公寓的价格仍然贵的让很多日本人嚼舌,很多广告上的价格都是要差不多上亿日元(约100万美元),不过比起今天上海北京市中心的公寓价格,早已经算不得什么了。相较西方英美国家,即便是今天的中国,日本那时候是个十足的平民阶层社会,贫富差距非常小,“有钱人”的门槛确实寒碜了不少。不知道在今天这个日益两极化的世界,日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能保持如此。

    同样价格东京市中心的居住条件,比起郊区的菊名小镇,可以想见是又要瘦身不少了。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个校友在东京大学旁边租住的公寓,设计为了省空间简直生平第一次见,床在上铺靠梯子攀爬,而床的下面是桌椅板凳供学习吃饭用的空间,当然想站在床上直起腰杆是万万不能了。浴室估计只有1-2平方米,洗手池是可以旋转的,马桶就在洗手池下方,如厕的时候将洗手池转至一边即可,一起大呼这么变态的设计估计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想出来。多年之后遇到住在曼哈顿的留学生朋友,听到他们抱怨房租昂贵地方超小以至于夸张到电视机要放到脚上才能躺着看,我一下子就想起这位东大的朋友。

    周末我会常常漫步在菊名地铁站口附近的街道上,这里也是菊名市的中心地带。沿街是一些小小的商店,常常一个精美的橱窗陈设就能让我逗留片刻。这些街道和附近的居民区都是战后新建设起来的。日本的民宅基本都是木质结构的,二战末期东京轰炸燃起的大火,基本上将东京的大部分旧式小巷毁之一炬,记忆中只有浅草寺的后面还能看到一些和式旧宅,记录着残留的民风。

    每天走过窄窄的居民区小道,路过每一家门口,我会饶有兴趣的看一看装饰绿化风格,猜侧房主的职业或家庭状况。碰到房主出来,路人也会和他们打一个招呼,然后他们又低头转回屋内了。拜访过一位朋友的私宅,相比较外面的局促,平均水平200平米的住房面积室内显得还是挺宽敞。对于小路上开车的人我也常常为他们捏上一把汗,换到其他国家,这样的街道一定经常会出现两车相抵的状况造成交通阻塞,可是对于已经适应了凡事小心谨慎之道,至少表面上内敛谦让的日本人来说,这些看来都不是难事。

    电视剧中传统的日本太太们,早晨会准备好鞋帽送先生们出门上班。不知道今天有多少比例的年轻夫妇还是这样,但我的记忆中路过的那片街区,有一位中年妇人每天都将先生送出院门,和先生彼此互鞠一躬,然后目送上班的先生挥一挥手拎着公文包健步离去,直到他在街的尽头转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年后的记忆(7):旅居在日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dw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