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國學典籍·老子語錄
老子语录 第四十九章

老子语录 第四十九章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22:07 被阅读1次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注释]

1、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2、德:假借为“得”。

3、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4、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5、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6、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引语]

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文中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给一个理想的“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以养以长自己。这种见解是有进步意义的。本章从文字上和内容上看,都是紧接前一章的问题,深入进行分析论证的。


[评析]

“圣人”生于天下,他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心欲,兢兢业业地不敢放纵自己,不敢与民争利,不敢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他治理国家往往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征,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各用聪明才智甚至机心巧诈的老百姓,圣人却要他们都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这位体道的圣人,是被老子美化了的统治者,这是在前面几章里已经谈到过的。但是,正如张松如先生所说的那样,“老子是站是什么立场的说话?岂不显然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吗?不是的,这道理我们已经一再指出过了。他是作为农业小生产者即小农阶层愿望的表达者来发言的。”(《老子校读》第286页)

相关文章

  • 老子语录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

  • 如何理解"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那么,如何理解和应用"圣人...

  • 老子语录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

  • 老子语录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

  • 《老子》第四十九章

    四十九章(治国)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

  • 老子语录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

  • 老子语录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

  • 老子语录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

  • 老子语录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

  • 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第四十九章)

    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第四十九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语录 第四十九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d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