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都是受利益驱使的。这个近视于底层逻辑,很多成人的思维模式是固化的,唯有让他痛苦不堪才有可能唤醒他。要永远警惕人性深处的黑暗与不堪。
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也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家庭、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生活中的一切。所谓修行就要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一点,就用一点。悟一点,就行一点。
2.人性的利益属性在不同层面表现出来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事业单位或企业组织内,对底层员工最好直接谈薪酬谈利益比较实在,谈理想谈境界画大饼一点不实惠,没有人愿意听。对于中层以上及骨干,且年龄适当并有前途的要多谈发展、多谈格局、多谈文化,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尊重、平台机会提供与自我价值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期许不同,价值路径不同,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症下药才是王道。
这是方式方法问题,属于对人性的认知。你若做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有可能坏到肆无忌惮。所以不要对人性期望过高。我们讲修行,就要从小事做起,慢慢来,随心而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3.在这个世界上往往庸俗的东西最具腐蚀力和诱惑力。无论男女老少,一旦尝过甜头便很难抵御,这就是人性的悲哀。要对付这些所谓庸俗的东西,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还以庸俗。以牙还牙才是人性之道。另一方面,与庸俗相对应的所谓高贵、优雅等也能吸引人、征服人,与之相适应的只能是相同相似的格调。
所谓大俗等于大雅极少能见到,这个世上很少有大雅,也很少有大俗,更多的是又俗又雅、装俗装雅、装雅实俗、装俗实雅、雅俗共赏、雅俗并存、不雅不俗等等。所谓多变之人正是矛盾的统一体,复杂人性,混合人格,这才是多数人的真实面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