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作者: 似水流年cxy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3:20 被阅读0次

    一.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其实,我们对爱情、婚姻、金钱、工作等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反应,可以说都受到养育者的影响,可能我们是继承了他们的信念,也可能是去反抗。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合理化,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防御机制,就是当我们不愿意去面对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忽略那些不对劲的地方,找到很多理由让自己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而不用去面对我们最害怕的部分,不用给出行动。但是当我们这样做,就很容易卡住,处在一个困境里难以改变。

    其实故事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学习看到所有故事和问题背后的核心,看到那些你真正在重复的东西。当我们看不到自己究竟卡在哪里,就会非常无力和纠结。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观察者身份,也就是要跳出来看一看,你是不是困在原生家庭给你的某些信念里面,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

    就像案例中女孩苏卉,她究竟卡在哪儿呢?她的匮乏和恐惧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能从她的原生家庭里找到答案。从小她的父母就经常吵架。妈妈年轻时很漂亮、能干,为了城市户口才嫁给她爸爸。而她爸爸呢,是那种特别老实的人,妈妈觉得他太无能,工作上帮不到自己,慢慢地就积压了很多不满。只要有不顺心的事,就会责怪爸爸,说“你这个窝囊废”,或者就自怨自怜,说“我这辈子就是命苦,谁也靠不住”。有时候吵得凶,妈妈会连她一起骂,甚至连“贱货”、“骚里骚气”、“勾引人”这样的话都说出来过。

    你发现了吗?苏卉的婚姻其实跟她父母的很像。实际上她在延续妈妈的老路,那就是潜意识中继承了妈妈的信念,也认为谁都不可靠,也看不起男人,在婚姻中既依赖又嫌弃。

    二.如何动摇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很多人会周而复始地在生活中轮回相似的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但都有相同的感觉和相同的结局。

    比如说谈恋爱总谈不长,工作上总是吃一样的亏,和不同的人相处都体验到无力感、被辜负、不被重视等等。

    当我们想该怎么办的时候,常常会就事论事,只分析具体的现实情况,常常会陷到很多细节里,比如强调说这次的分手原因不一样啊,这次的情况不一样啊。但其实故事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学习看到所有故事和问题背后的核心,看到那些你真正在重复的东西。当我们看不到自己究竟卡在哪里,就会非常无力和纠结。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前面课程中提到过的观察者,也就是要跳出来看一看,你是不是困在原生家庭给你的某些信念里面,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

    那你可能会问,该怎么知道自己的模式呢?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希望你可以跟着来思考。

    比如身体层面。如果你想减肥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对食物有那么大的渴望?这渴望跟什么有关?如果你想运动却觉得身体虚弱没活力,有没有想过,这种虚弱感是什么时候来到你的生命里的,和什么有关?可以做些什么来获得力量感?

    还有学习、成就的层面。如果你想看一本书,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脑子这么乱?停不下来的各种声音下面,到底有些什么在推动着?有什么样的情绪在隐隐作祟?

    在金钱的层面。你提到钱时是什么感觉?谈到有钱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运气好,还是他们肯定用了非法的手段?或者感受一下,你在有钱人面前,你是会有卑微感,还是会觉得他有钱又怎么样,还不是有可能不幸福。又或者你常常会有种清白感,觉得自己不在意钱,钱是身外之物,不会把钱放在心上。或者去觉察一下,你会羞于谈钱吗?觉得谈钱有点庸俗、自私?如果在关系中谈钱,就觉得这段关系不再纯粹了。当你对自己有更多探索,你就会慢慢发现你和金钱的关系怎么样。你和金钱的关系不同,你花钱的方式就会不同,赚钱的结果也会不同,甚至会决定你能不能把挣来的钱留住。

    还有关系的层面。如果你被别人辜负,很寒心,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旁边的人却感受不到?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付出的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你明明知道冲家人咆哮或者讲大道理,并不能改变他们,那为什么你还是会这么做呢?有什么底层的信念在驱动着你呢?

    当我们上过一些课,看过一些书,我们会开始意识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应该也听到过有些老师告诉你,你很好,你值得被无条件地爱,你拥有无限的可能,你可以大胆地去做你自己。我们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和这些话形成共鸣,你会觉得:嗯,是这样!我可以做我自己,我值得无条件的爱。

    但是回到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你没办法把这些东西实践出来。

    这是因为这些理论都是我们后天学到的,只是停留在头脑的信息层面,没有进入到我们的深层感受中。

    所以我们回到日常生活中的时候,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该自我怀疑还是自我怀疑,该纠结该焦虑还是纠结焦虑。人们并不会因为看了一篇文章说焦虑没有意义,就从此不焦虑了。

    所以要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模式,摆脱过去的习气,必须要让我们学到的东西从头脑往下走,真正去体验到一些东西。每一种情绪感受下面都藏着关于自己的大量信息,也是自我改变的绝佳机会。

    一个非常好用的觉察练习。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回答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

    第一个步骤是:当你有一个情绪冒出来的时候,首先看到它和承认它。

    比方说:我在超市排队收银时被别人插队,我看到我正在愤怒,我注意到这一刻我正在愤怒。

    然后你会发现,当你看到愤怒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会略微轻一点。所有会控制我们的东西都是我们不了解的,当我们真正能去了解到它、看到它的时候,它对我们的控制度就会下降。

    第二步,看到情绪下面我们的期待是什么,更进一步的,背后还有哪些感觉?

    比如我期待别人守规则,而别人不守规则让我感受到不安全、不公平,感觉被剥夺。

    第三步,问问自己这种更深的感觉从哪儿来?

    你可以回顾,最初有这种类似的感觉是什么时候?或者自己是从何时起特别在意这样的事的?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经历了事件A,自然就有了感受C。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是我们经历了事件A之后,我们有一个内部的处理机制,我们带着我们的人格模式、潜意识的空洞、匮乏等等,处理之后,才有了感受C。所以同样是发生了A,不同的人体验到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开始有了这种自由度,我们就可以不被事情牵着走,不会情绪化和本能化地给出反应。

    回到刚才这个例子,你正是因为自认为是个弱者,所以才会觉得受到别人掠夺。当你去细细觉察和回忆,可能会发现,你小时候就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比如父母要求你把你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你不同意他们就会指责你,说你自私不懂事。然后你成年之后,就会违背心意给出一些东西,但其实内心是很不满的。然后对于别人做不到如你一样的大方、守规矩,你就会感觉不公平。

    你可以和自己的感受待一会儿,像我们第一步那样,跟它说:好的,我看到你了,你别怕,我会和你在一起。

    这个练习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好也是不容易的。你可以在生活中很多情境中使用,你会发现对你的帮助非常大。

    再比如,你在家做了饭等老公回来吃,结果他明明答应了,又临时有事回不来,到晚上7点多才跟你说不回家吃饭了。这时候你很生气。

    同样的,带入觉察。

    第一步,知道自己在生气,觉知自己的生气,不演绎也不抗拒,只是静静地看着它。

    第二步,看到情绪下面是什么。比如可能是:我期待他能说到做到,我希望他能回来陪我,而他临时变卦,让我感受到不被尊重、不被重视。

    第三步,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小时候曾经被这样爽约吗?或者式体验过这种不被重视、不被尊重的感觉吗?被对方当作小孩子敷衍对待吗?可能那时候的无力感,一直停留在潜意识深处,现在被这件事重新触发了。在回忆中和你的情绪联结,试着跟内心那个孩子说,嗨,我看到你了,我知道你很委屈,我知道你感觉不被重视,没关系,我在这里,我重视你。

    最开始做这种觉察练习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不太习惯,可能会事情过了很久之后才想起来,也就是后知后觉。但随着我们更多的练习和学习,就可以更快速地觉察,在事情发生时、情绪涌上来的时候就可以觉察到了,这就非常棒了,你已经能做到当知当觉。随着我们再继续精进成长,你甚至可以在情绪还没上来的时候就能提前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可以提前觉察到并转化它,也就是先知先觉。

    如果能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做到先知先觉,你会发现你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懊恼、后悔的事情会越来越好,你可以以更好的状态,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也可以以更平稳的状态应对每一个危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eq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