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四天
片段主题:表达事实的原则(片段节选自《用事实说话》P.70-P.76)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谈话的成功与否,核心在于是否回归事实本真,脱离事实本身的谈话无论怎样炫彩铺陈,终归是失败的。那怎样确保真实,要遵循“SCOUT检查表”给出的五项基本原则。
HOW:按照“SCOUT检查表”的五项基本原则贴近事实讲话:
1.具体( Specific):避免模糊类词语,尽量利用具体化的表述文字,如时间、地点、事件、背景、行动等细节。
2.公正( Candid):不偏不倚,利用标准说话,让听众明确你的立场。
3.客观(Objective):用可观察到、可证实的话佐证你的观点。
4.不带感情色彩( Unemotional):带情绪的谈话是有偏差的,尽量避免感情色彩的融入。
5.及时( Timely):尽量立足此时此地,用当前的眼光看待当前的问题。
WHY:避免偏见,营造一个客观、准确贴近真相的谈话。
WHERE:家庭生活、职场、人际交往等场所。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刚搬新家时家里缺个衣架,先生上班要穿制服,回到家先换衣服。家里,卧室、客厅、书房时不时能看见他随处扔的衣服。一晚,我特别气愤的说:“天天四处乱扔衣服,一点也不珍惜我的劳动果实”。先生特委屈,“我哪有天天扔,哪有四处,你也没给我买那么多衣服”,好吧,我又气愤又觉好笑,没力气继续争论。
(反思)与先生的谈话犯了解读事实的错误,针对先生扔衣服的事实应该这么说:“最近三天我在沙发上看见两次你的衣服,在书房看见一次”,即用可观察到的事实和具体时间、数据客观阐述事实;“如果你能把制服和家居服都放在阳台柜上,你穿脱方便,我收拾也省事”,提出合理建议。避免带有偏见和情绪的认为他随处放衣服是“不珍惜我的劳动成果”,还用了“一点也不”这个词对先生的行为加以解读,有点上纲上线,事实上是我家里缺少一个衣架。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这段时间,儿子9点半才上床,可是一上来就会抱着10多本绘本,不讲完不睡觉,本周与儿子的沟通中尽量运用“SCOUT检查表”给出的五项基本原则,改变孩子拖延晚睡的习惯。
(行动)
具体:告诉孩子每天晚上9点半就要关灯睡觉。如果需要看书,9点半之前必须读完。
公正:告诉孩子,读书和早睡都很重要,要想二者不冲突,就要提前安排时间读书。
客观:孩子上床晚主要是父母原因,尽量早点引导孩子上床,在睡前让孩子安静的读几本书,准时入睡。
不带感情色彩:不要像以前那样,“爸爸妈妈很累了”“你怎么总是这样”批评孩子,而是要就事论事。早读书,早洗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