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佩服老一辈的文学家,他们不仅著作累累,而且要细腻有细腻,要辛辣有辛辣。有一种写作即自由的感觉。
我以前考场作文的时候,经常活用描述沈从文写作的素材。
勤奋励志:沈从文是公认的文学大家,硕果累累。他在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时候,正好是炎炎酷暑,饭菜容易腐烂。沈从文研究入迷,很多时候忘记吃饭,等到吃饭时,饭已经坏了。夫人张兆和说过了很久之后,她才发现沈从文每一次吃饭前先吃治拉肚子药,然后再吃饭,瞒了她很久。
业精于勤:沈从文一生著作等身,在北大与胡适相遇时,被胡适称作是文学天才。但是沈从文一直谦虚低调,默默努力。他有一个写作习惯就是一起床就写作,一写就是2000字,写不完2000就字就什么也不干。凭着这一口耐力,沈从文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这两则故事都是我考场用过的。印象混着念想,真假参半就这样编。
其实考场作文是一种变相的日更。日更就是给你一个目标,或100字起步,或800字起步。写就行了。
无论写的好坏,都有保底45分,或者保底你的日更胸章。
老一辈文学家都是日更过来的。那个时候杂质报纸都要每天给他们留版面。
毛泽东年轻时担任过报社的编辑,每一次都催稿,实在催不来稿了,报纸还得照样出啊。这时毛泽东才代笔,他的文章才有机会在报纸上刊登。众所周知,这个代笔的写文章比作者本人写的还好。
日更更多的是比脑洞和编造谎言的能力。要想维持质量,非得有几个月的存稿不可。
鲁迅有句写作心得,不晓得是不是其他日更天才编的,那个素材说,鲁迅说文章要想写得好,必须写好之后放在一边,几个月之后,完全忘记了再拿出来,你就会发现几个月前还好这文没发表,这文章写的真是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然后修改一通之后,再诞生的就是好文章。
写文章,尤其是写日更文章。维持质量只有翻来覆去的写。旧文重发是一个好思路。但是很多的旧文是没有重写的价值的。
做好选题,勤奋励志,业精于勤。才是一个成功的日更的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