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毁于桃源。这虽然一定要骂索额图养了一帮贪婪的狼,要骂王光裕们蛀空了大堤。但是很多人也被于振甲气晕了,也想骂他。具体骂他什么呢?其实细想也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
天灾人祸,加上不愿泄洪。所以要骂也不能只骂于振甲。毕竟他就不是完人,就目前剧情只是个傻人,直球。这种傻人有他的特点和作用。就是你交代他一个使命,他认为是值得,就认真执行。所以康熙也是善于决断的人。你不是能认真执行吗?那就让你管这人人都怵头的河务吧。这为以后埋下伏笔。
另外就是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是大家骂他的主要内容。甚至还有人批判孔夫子害人。怎么说呢,有些读书人觉得自己毕生的理想是当圣人这不奇怪。但是把书读死的并不是孔夫子。而是想让你把书读死的那位金銮殿上的圣人。孔夫子可不背这锅。想当年他老人家也是各国王侯不搭理的存在。至于后面又怎么独尊儒术了,天知道。
国产剧要能养肥了看固然是好的。但是倘若你沉不住气非要追更。憋屈是再所难免的。
康熙贵为皇帝,也是憋屈的。看着那个伊桑阿,恨不得给他几个耳光的样子。因为他老阻碍皇帝办大事。皇帝还必须要容他的样子。历史上的伊桑阿,可不简单。各个部几乎转了一圈。深受器重还得以善终。可见最为倚仗的还是出身。不管康熙是真喜欢此人也罢,还是因为其出身。总之还是不可能真正弃这些族中权贵,而心偏别的什么利益集团的。这不合乎常理。也就当演义看好了。至于索额图,则真的是他自己处处不顺皇帝的意,作的太大了。
至于高士奇,我真的很喜欢电视剧里这个角色。历史上的高士奇是个什么样子呢?和大多数汉臣一样,就是个学问的标杆,随身的秘书。他出身低位,能成为天子近臣,自然是因为聪明。而能够得以善终还是因为聪明。但完全又没有聪明到令皇帝忌惮的地步。这个常读史书的应该都懂。
帝王心术,参悟最透的是张良。生前死后加恩最厚的卫青,也没有给家族带来什么平安。至于荀彧这样的特殊例子,也是被统治者各种各取所需的任意裁剪。至于历史真相,也许只是你能看到的一个角落而已。所以剧中并没有过分让高士奇和帝王交心,甚至令康熙不满。也许这种若即若离才是真的聪明吧。也不要谱写什么君臣神话,过得去看着舒服便好。虽然也私心想,后面有几个走心的情节。但又能有这样奢望吗?就连剧中算是主角的靳辅,陈潢,康熙也不是像拿出很决绝的力气来保的样子。
我挺喜欢高士奇出现,仿佛他一出现,就知道下面不那么气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