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这也许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给你写信,衷心地祝愿你父亲节快乐!
很惭愧,我今年已经十九岁,将弱冠之龄,才开始意识到与至亲的情感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一直认为“语”和“文”的区别是很大的。说话很多情况下是“脱口而出”,是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地安排;而文字是一个人“独坐幽篁”,观照他的心灵,组织他的逻辑,揣摩他的言辞,是一个人有序思想的高度凝练。所以我极少写作。我的文章虽然离沉博绝丽的创作尚差得远,至少能短小精悍,包含经得起反复推敲的意旨。
有时候你喜欢让我写一些文字,很多时候我难以下笔,不是因为我不想写,懒得写,而是因为我写不出。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小时作文写得那么好,长大了接受美国的高等教育,却会写不出这简单的文字呢?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其一,我给自己的定义,有工程师、科学家的身份和社会家的属性,但没有“艺术家”。我在这里给艺术家加了个引号,是因为这里的“艺术家”是社会的固有思维给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确立的形象,而不是我眼中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本质,是在自然世界中总结出系统、简单、通用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任务提供解决方案。而社会大众对“艺术家”的期待,则是他们用某种难以捉摸的“经验”、“思维方式”甚至“灵感”,戏剧性地创造了一些作品。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艺术本质上也是科学与工程。达芬奇的绘画基于他对自然界严格的观察与分析;印象派基于人体对色彩的观感对用色进行探索;中国的律诗作者利用合辙押韵产生对称的美感;摇滚乐发现声音失真的独特效果,制造了各种信号处理的效果器;艺术通过归纳形体、色彩、声音的规律,运用它们来为表达人类情感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也符合科学与工程的各种哲学。
而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就是不进行重复的创造。一个软件工程可能包含了大量开源的代码,学术论文也总是存在大量的引用文献。同种流派的艺术品在外行眼里或许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在细节处理上都各有千秋。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很喜欢一概而论,认为远的总是不如近的,但是如果对事件本身做了高度的总结,时效的问题便不复存在。我们发现古罗马法所确立的各种法律原则,诸如“无罪推定”,是基于对法的正义的高度理解,在它的其他很多具体律例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废除时,这些原则仍旧保留至今,为现代国家视为法治基石,熠熠生辉。
因为对原创性和时效性的执着,我很难写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消费性、快餐性文学,通过东拼西凑或挂羊头卖狗肉的方法,满足他们猎奇的热枕。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Identity),我认为美国教育所强化的我的一种认知,就是在保有一个人丰富的个性(Personality)的情况下,强调一个人基于他身份的一种气质(Ethos)。这里的“气质”,比现代汉语语境下一个人给周遭带来的模棱两可的“感觉”要具体得多的。“气质”于宋明理学的语源是张载的“气聚成形,其气质有纯驳偏正之异者,曰气质之性”,强调后天气质经过变化相对于天生人性的不同之处。我把它定义为我们基于不同身份,或者说“天地之性”随不同的演变轨迹,所产生的人的信条、原则与价值观。而原创就是我基于科学家与工程师身份认同的一种气质。
我们礼敬不同身份与角色的气质,我觉得是设置父亲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除了感恩个体生命中的特定对象外的意义之一。依成见来说,中国父亲有“严”、“家长”的气质,西方父亲有“朋友”、“合作者”的气质。我想,如果从我的角度,对你给我的印象,归纳出一种气质的话,首先,你有自由的表现主义者的一面。
与人交谈时,你喜欢夸夸其谈(不是贬义)。艺术修养使你比我认识的类似阶层的家长有很高的捕捉的眼光和表现的欲望。我记得你说过(意译):
每一个景观都有一种欣赏的角度和方式,所以不必为来不及捕捉的美景抱憾。
民族音乐是对一个民族生活(我理解为集体潜意识)的一种演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我想无论这些捕捉生活与自然世界的艺术哲学是不是已被奉为行业内的金科玉律,我在与你交谈、旅行的过程中,也至少领悟到了你将这些信条沉淀在骨子里的一种人格和“精神自洽”的傲气,让我从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身份中,也对你产生由衷的欣赏。所以今天,总是寡言的我有足够多的感悟,向你阐明我的心迹。
其次,你又有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一面。我应该承认的是,我思想中严谨的一面,部分来自于想要在与你讨论甚至争辩时制胜的思维锻炼的过程。这倒不是说某种思想家之间的竞技,而是你对我讨论发言的看重,是一般的中国家长所不具有的。这种认真负责或许源于从事金融,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男人背负家庭重担的缘故。我知道因为中国股市让不少人愁白了头,我的留学学费也给一个中产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我想我除了更加勤勉地学习和更加地理解与支持,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到你。
但是请你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信息行业的高薪和愿景能在未来很大程度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请你放下不必要的烦恼和负担,休闲娱乐也是人生大事,“佛系”、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就像你的相机和镜头一样,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最后,盼望早日在西安和你见面!
祝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永远爱你、支持你的,
儿子 郑少铭
2018年6月17日父亲节
新加坡国立大学,Singapor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