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除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本长篇巨著之外,中短篇小说也非常精彩,尤其是他晚年写的三篇中篇小说《克洛采奏鸣曲》《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集合了他一生对于婚姻家庭、爱情、情欲、死亡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今天和大家聊聊《克洛采奏鸣曲》里托尔斯泰的爱情婚姻观。
《克洛采奏鸣曲》是一个激情狂暴的故事,他让一个男人口述了一个可怕的悲剧,以这个男人之口托尔斯泰说出了自己对于婚姻家庭爱情的看法。一个颇有身份的男子,和他周围上流社会的所有男人一样,年轻时习惯于风流取乐,成熟一些后娶妻生子。然而婚姻家庭逐渐变得难以忍受痛苦不堪。此时妻子结识了一个风流的钢琴师,在亲眼目睹妻子与钢琴师调情的场面之后,他身为丈夫怒火中烧以致刺死了自己的妻子。在这暴戾悲剧发生之后,他开始以自己的良知开始反思,这个社会男女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常见的答案是缺少爱情。男女双方当初以肉欲结合,缺乏真正的精神之爱,因此才会酿成悲剧。然而,爱情,确实一个真正的伪命题。在托尔斯泰的时代里,爱情缺乏真正坚实的根基,只是空中楼阁。
托尔斯泰认为关键在于男人如何看待女人,女人如何看待女人。那个时代的流行观点,男人只把女人当做取乐的肉体,女人也以自己的肉体来勾引男人。所以即便所谓男女平等的话语喊得再响,就算鼓吹爱情,女人依然是奴隶,所谓爱情的感觉也只不过是片刻激情的勃发,大量多巴胺的分泌。所谓的奴隶,就是被别人占有自己劳动的人。男人占有女人的肉体,无论是婚前的风流取乐,还是婚后的生儿育女。女人深知自己需要依靠男人,为了吸引男人,女人甘心出让自己的肉体以供男人占有享乐。这种建立在肉欲上的男女关系被托尔斯泰认为是一种罪恶,一种巨大的淫邪和堕落。晚年的托尔斯泰深思道德问题,因此他认为应当推行禁欲,才能使得男女品格高尚纯洁。
禁欲自然是过于极端了。考虑到托尔斯泰年轻时也不能免于经历的风流荒唐事,我们不难看出问题在时代的风气和世人的观念。女人需要经济独立才不必依附男人,男人把女人看成精神独立的个体,才能摆脱仅仅把女人当成是享乐发泄欲望的工具对象。以上两点成立的时候,男女平等在双方的关系上才有平等可言。而在托尔斯泰的那个时代,做到这两点显得太超前了,因此依托于宗教的托翁推崇禁欲也就不难理解
阅读《克洛采奏鸣曲》的体验相当心惊肉跳,故事的叙述节奏紧张令人难以精神松弛,全篇基本都是故事男主角的自白书,也可以看做是托翁自己的自白书。叙述的口吻急迫而暴烈,最让我惊心的是他的坦白和暴露。他讲的是爱情和婚姻,讲的是男女两性之间最为私密的感情,讲的是婚姻生活中最隐秘不为外人所知的互动,讲的是灵魂深处的欲望,讲的是所有人不曾反思的良知。
和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科技进步的太多,手稿初刊是以油墨印刷,我现在能以电子阅读器阅读到。但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对男女平等的理解,归根到底社会如何看待女人的观念究竟比托翁时代进步多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