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岁月深处便渐次沁散出乡村里那喜庆欢腾的年味来。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她在声声鞭炮声中出现,又在大雪纷飞中走来,好像在孩童的脸上绽开,又好像被人们的希望与祝福唤来。
每每刚过完小年,母亲就开始脚不沾地的忙开了。扫房子、擦窗户、炸肉、炸丸子、炸麻花、采买各种干鲜果品……母亲得意地摘下她腰间的围裙,笑眯眯的对我们说着买东西时的趣闻和置办年货时的开心。
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年的吃食。我家也不例外。记忆最深的便是烫洗猪头了。父亲把猪头放在大铁盆中,我们姊妹三人围住大铁盆,拉猪耳,通猪鼻子,拔猪眼眉等,父亲拿专门备用的两根铁条放在火炉中烧红,在满猪头的皱褶中一次次烙烫,在嘶嘶的响声中,一股股带着皮毛焦糊味的白烟冒出,年的味道开始弥漫整个农村小院。烙烫结束,母亲就忙活开了。母亲会反复刮洗烙烫焦黑的猪头,直到露出黄嫩嫩的猪皮本色,那时年龄小,总觉得烫洗后的猪头又干净又好看。当然,全家过年的幸福味道全在煮肉的大锅里。锅台前后嵌有一大一小两个铁锅,大前锅用来煮肉,能熬煮足够的肉汤,以备烩制春节期间足够每天享用的主菜"萝卜块"。当锅里煮肉的香味从不大的厨房中袅袅在飘出,浓浓的肉香味会把年味提升到新的极致。每当这时,这种年的特有味道和姊妹三人的嬉闹声会充斥整个院落。有妈有爸的年味真好!紧接着做哨子、压花肉,做皮冻;炸麻花、油饼;蒸包子蒸甑糕,母亲会一个不落,唯恐慢待了我们姐弟三人和客人。煮完肉熬一锅热腾腾的萝卜块,泡上一撮葱花,又暖和又挡饿,好吃不腻,老少皆宜。辛苦劳作了一年,更是要准备诸多佳肴来犒劳自己,招待亲朋。过年就图那股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红火劲儿。
腊月二十六七,母亲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蒸馒头。前一天晚上就和好面,早早地母亲就准备好了豆沙、菜肉馅,只等着包包子。第二天一大早,就全家齐上阵开始蒸馒头。老爸负责揉面,弟弟负责烧火。母亲、姐姐和我负责包包子。那阵势就好像再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役。在老家有个习俗,蒸出的第一锅馒头要拣出几个来摆在院子当中的供桌上,敬给上天,祈求神灵保佑我们来年的风调雨顺。还有就是送邻里亲朋,好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母亲心地善良,外婆家送一些,大伯家送些,该关照的,该关心的一个也不会拉下。一整天下来馒头、花卷、豆包、菜包等等各式馒头,堆满了一筐又一筐。边蒸边吃,馒头还没蒸完,我们姊妹三人已经吃得肚儿溜圆,好不满足。那年过的可叫个幸福,满足。
过年注重团圆,在老一辈认为,过年不管什么事,就一定要回家,不然可就是大不孝之罪。先祖也不例外。大年三十下午,弟弟帮着父亲贴对联,贴福贴。我和姐姐两人。一人负责打扫庭院,一人则帮妈妈准备年夜饭、饺子皮和饺子馅。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剩去请先祖了。等到将先祖迎回家,大概就要到黄昏了,这时妈妈已准备好年夜饭。就可以开始放鞭炮准备吃饭了。---砰!嗖-------砰!你瞧,一束金色的菊花在天空绽放。看,又一条银龙直冲云霄。哇,几颗彩蛋又在天空划过……当天刚擦黑的时候,真正的“年”被鞭炮声唤醒了。在阵阵的鞭炮声中,吃完了年夜饭,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联欢晚会,一边等待年终铃的敲响。这时候,人们都将疲惫甩在脑后,都被这浓浓的年的气氛感染了。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整个世界都沸腾了,人们都出来了,欢笑声越来越大,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的欢笑,希望,祝福,交织成了那最古朴,最正宗的年。随着夜色的降临,整个世界都热闹起来了。孩子们到处在笑着、跑着、闹着、放着鞭炮。
品着央视带给我们的“年夜饭”,外面的礼花把黑夜照的像白天一样。孩子们的笑声,鞭炮的阵阵噼啪声……让那浓浓的年味和着鞭炮的火药味,欢笑声,弥散到大街小巷,千家万户。
其实我也很喜欢过年,只是不是像小弟扳着指头细数罢了,在那个物质不很丰富的年代,谁不喜欢新年才可以有新衣服,糖果、瓜子花生,谁不喜欢晚上看着美丽的礼花在天空绽放,吃着过年时格外香的菜肴?谁不喜欢拥有承载着长辈们深切的爱和沉甸甸的希望的压岁钱 ?
“嗖---砰”早上醒来,地上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鞭炮纸,像是开满了遍地的红花正月里的大街上,也是十分的热闹,到处都是庆祝春节的人,舞龙舞狮的,各种耍杂技的,十分热闹。到了晚上,这热闹的氛围更盛,四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乡间的畎亩上,烟湖般流淌的晨岚中,挤满了走亲访友的乡亲们,他们穿着新衣,牵着儿女,拎着礼品,欢声笑语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般洒落在的乡村的田畴阡陌间,如一幅原始恬淡、悠远秀润的乡村风物画,荡漾着艰辛岁月里的淳朴的乡韵亲情和贫瘠日子中的幸福满足……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煮汤圆吃,寓意一家人团圆。晚上的时候,按照习惯,都会集中燃放烟花,庆祝这一佳节,看烟花的人都拥挤在一块,一起观看灿烂的烟花。伴随着烟花的一声声炮响,年味渐渐消散了,那喜庆的氛围也消散了。在这美丽的烟花中,宣告了一年一度的过年盛会结束了。到了正月十六,一切都会步入正轨。
今年学校补课,春节放假晚,已经是成人的我一切都是简单置办。现成的馒头、现成的哨子、皮冻,牛羊肉,现成的饺子。没有了忙碌,总觉得年不像年,年味也越来越淡了。记忆中年味是忙碌的,是热闹的,是温情的。年味就是鞭炮响后的火药味,年味就是香喷喷的馒头味,年味就是每家每户糖的甜味,年味就是嗑瓜子的香味,年味还是小伙伴一起上蹿下跳的汗味,年味还是走亲访友收到压岁钱的钱味,年味更是一家团圆坐在一起的情味,年味是仰望星空看烟花时的欣喜,是举家团聚看春晚时的幸福,是走亲访友道祝福时的喜庆,年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盛大…毕竟过年,是合家团圆,去旧迎新的大喜日子。或许年本就不是一顿大餐,一副对联,几个红字,而是“家”。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然而这一切却与我渐行渐远:老公单位春节还要加班,儿子忙着和同学聊天、发短信、抢红包,留我一人我窝在沙发上看春晚,却怎么也融不进那种喜庆的氛围,什么短信拜年,抢红包好没意思。母亲已过世多年,父亲因病去了西安和弟那里过年,过年,我没了动力,也全然没了心情……
今年天气很暖和,没有雪花的陪伴竟觉得有些无趣;雾霾严重,环境堪忧,没有鞭炮声打扰我反而不习惯了。小区里面静悄悄的,小区里,除了悬挂着的灯笼,再也看不出过年的痕迹。而现在对年味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手机抢红包时的痴迷,是群发短信时的所谓的问候和关心,是忙忙碌碌看风景时的空虚,是走亲访友速递礼品时的匆忙……不得不说年这一传统节日渐渐被现代人冠以形式感。除了身累就是心累。迷迷糊糊中这个年快要过完了,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缺少的应该就是年味儿吧。或者年味已没有当初那样纯美与浓厚了。不知是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裕,还是怀旧的心理在作祟,感觉年的意蕴和劲头遽然滑落;无论媒体网络如何渲染炒作,外界如何营造过年气氛,但过年已经很难再簇拥起一年一度精神享受和美食饕餮的巅峰。那远去的年味更像田埂溪畔上的一缕草香,只留给我们沁人心脾的品咂和回味。儿时过年的一幕幕, 渐渐地成了镶嵌在乡情素朴的画框上的风景,定格在水洗般湛蓝的记忆的上空……我怀念小时候纯美、幸福、快乐的年味,也会努力保留那一份纯真与美好。就像我喜欢杨绛先生一人独自的世界一样,永远将他们放在心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