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作者: 花心狐狸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05:02 被阅读203次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作者雾满拦江  这边书是作者首部阐述人生智慧的作品,也是作者对这个时代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内容涉及人性、思维、情商、教养等主题。 书中作者为当下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独到的看问题的角度,给予他们在做事方法、处世技巧、情绪管理等方面更多的开解和启悟。

这是这本书的介绍,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本书内容的。之所以会看这本书是一个老师推荐的,当我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就觉得,“哇,作者很厉害的样子”。

因为作者书中讲得很多人性,观点我基本上都是比较认可的,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尤其是那些不常读书,仍然还在底层挣扎的人,尤其要看看,就会发现自己现在还活得不好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遍读这本书,是因为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当我一边读一边记录的时候,我隐约发现了书中的问题――书中讲的章节太散乱了。

感觉整理起来很吃力嘛。我断断续续整理了一周的时间,才把这本书中我认为可以作为笔记留下的删选好了。当然写到这时我也意识到,其实一部分也是因为我的读书效率很低,还有一部分是书中内容太多太散乱,所以整理起来比较吃力费时间。

第三遍读这本书,是在记完书中重点(当然多数都是自己认可的观点,或大多是作者讲的是我从前所不知的。)写读后感前,我就上网查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点评。

豆瓣上少数认可,大多数人都说书中内容是低配的公众号长文所堆砌。凑的慢慢的,杂乱散。

也是在这时候,我才敢确定自己前面说的隐约觉得这本书很散乱,这不也提现了人性的特点,或者说我不敢相信自己所判断的。当我看到好多人都是怎么说的时候,我才敢确定,是的,这本书有些散乱。

有些人说可读,有些人说不可读。作者书中却说:

(有毛病的,是他的脑子!——凡是读书无成,或是读书读不进去的人,不是书有问题,有可能是读者对书中的观念不认可。)

最后,我还是认为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去读去整理的,书中最后介绍了一个,如何才能把书读透的方法,我决定要去试一试。这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读书收获。

以下是我记录的书中令我产生了思考的一些观点和语句:

大家看重自己的是能力,而我们看别人,看的却是人品。

(是的,眼观生活中我们最喜欢方法论,总在到处寻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自己的能力“飕”的一家伙,超过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有没有个好的读书法子,让自己“唰”的一下子成为高手中的高手?但我们却不在意自己的人品?也没有几个人会刻意去修炼自己的人品?可我交朋友呢?在他的他富有、才华、人品等选项中,我最看重的却是他的人品。)

现实中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人,他听了别人的话,就急不可耐地打断,滔滔不绝说上一番,可你仔细一听,他说的跟大家完全一样——有些人,根本不关心别人说的是什么,只是急于打断,急于否定,究其原因,不过是忍受不了别人的炫耀。

(原来我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滔滔不绝是因为害怕别人说她活的比我好,所以要在她展示之前先压制住,没想到呈现出来的确是自己满满的恐惧)

凡是打成一团,骂个不休,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两者的家务比例之和,都超过了百分之百。至少有一个人或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付出,高估了。你可能只做了20%的工作,但感觉自己做了70%,心里当然委屈。估计的比实际越高,心里的委屈就越是强烈。

(明白了这个点,我想到了一个可以解决夫妻不和睦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她找张纸,让她把自己做的家务比例,比如说,她认为自己干了70%的家务,把这个比例清楚地写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她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人生就这一辈子,截长补短不到三万天,既然我们被赋予灵智,那必然是上苍对我们寄予了期望,这一生务必要活得爽快,不可憋居于斗室里巷之间,世界那么大,地球这么圆,你一生来来去去如果只限于方圆几公尺之内,这岂不是辜负了上天造就的你这颗聪明多智头脑?想六万年前,我们的先祖从原始森林出发,足迹踏遍全球,火种撒向四方。现今技术开明时代,你再怎么疲累,也不至于连六万年前光脚板裹树皮的先祖也不如吧?

(是的,人生就是要奋斗的,这是一段最能说动我去努力奋斗的。)

低品质的生活习惯,是需要巨大的人生成本来维持的。你为低劣习惯支付的成本,重一点是自己的生命,轻一点是自己的人生。一个人的品质不高,首先是追求不高。

越是贫困者,用以维持温饱的开支比重就越高;越是富裕者,用于维持温饱的开支就越小,就越是有余力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

(别想贪便宜,最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这我感同身受。)

我们对财富需要有清醒的认知: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生在世,要学会避免那些钱不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可以因为钱生出问题——牢记这个原则,你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与心灵上的双重自由。

(对啊,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可为什么我却被钱困住了?钱不但没有成为我的工具,反倒是我被钱控制了?)

恐惧!——你掌握了一个人心中的恐惧,你就主宰了这个人!恐惧很狡猾,它会伪装成抱怨,伪装成愤怒,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冷静,无法抑制内心种种情绪,向亲人发火,向家人抱怨,唯独在陌生人面前战战兢兢——实际上,这几乎所有的情绪,都是恐惧的变身。愤怒或抱怨,不过是我们被自己心中堆砌的黑暗吓坏了。

(认识到这一点,现在但凡我愤怒,想抱怨时,我会先问自己,我是怎么了?我在恐惧什么呢?)

仇恨是人类的天性,我抗拒不了。我知道自己的心,是极为脆弱的,抵抗不了深渊的诱惑。我知道自己的心,有黑暗的一面。所以,我所能做的,就是别让自己回头,别让自己看到那个人。这样的话,等到我被偏狭怨毒所控制,想要打击报复时,却根本不知道那个人是谁,我就没法子打击他,没法子伤害他。我抵抗不了偏狭怨毒的诱惑,所以选择用不知道来保护自己。

(这段话它保护了我不被偏狭怨毒所控制,我知道了原来对付仇恨有一个这么堪称绝妙地方法,我才用了1次我就受益了。)

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确实不少,以下是我整理的全书的重点概括,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读一读,会比读原书节约下不少时间,但是书中的例子基本被我删减,想要更深入,那你也去读一读作者这本书吧。

第一章: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

1.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

人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强大无匹,气势如虹。也可是卑微懦弱,愁苦悲凉。这取决于——你希望激发出自己的哪一面。因为比拼的不是知识。而是认知!是智慧。

那要如何做,才能够打通思维障碍,推倒思维边界呢?

第一,要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学会正确地思考。

第三,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愚蠢。

第四,阻碍我们的,始终是伪思考。

放弃对抗,克制情绪。

阻碍我们成为最好自己的始终是顽固而低劣的情绪。这种情绪让我们产生恐惧,不敢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不敢相信自己也会有超过预期的表现及能力。

2.人生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注重人品是关键。

大家看重自己的是能力。而我们看别人,看的却是人品。反过来也一样,我们总是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别人的眼睛,却盯着我们的人品。这是为什么呢?

现实中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人,他听了别人的话,就急不可耐地打断,滔滔不绝说上一番,可你仔细一听,他说的跟大家完全一样——有些人,根本不关心别人说的是什么,只是急于打断,急于否定,究其原因,不过是忍受不了别人的炫耀。

3.只有努力还不够,方法更重要。

独立的能力,是缺少不得的,但社会化的能力更重要。社会化的能力,既不能完全靠家庭,也不能完全靠学校。主要还是靠自己。

我们这一生,主要靠自己。

靠自己,就得研究社会化能力的原理机制。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居高临下俯视社会,才能够赋予自我并不具备的能力。

——思维能力!

有一个巧妙的法子对抗思维能力的改善。

停止责怨,当事人的智商,会直线飙升至少20个点。一瞬间变身为高智商人士。

4.能力绝非万能,心胸非常重要。

嫉贤妒能,不过是不情愿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罢了。这就映射出一个不太让人注意到的规则——越是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的人士,越是不愿意承认别人的能力。

现代社会,一个人想勉强填饱肚子,有点能力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想突破人生限制,获得更大、更多的经济自由,这时候能力所起到的作用,就已经微乎其微。如果生出褊狭的嫉恨之心,不但会破坏我们周边的小环境,也会将自己的能力牢牢锁死,最终让自己于无望中,哀鸣叹息。

5.穷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

人类社会的产业,是不均衡的。越低端,越大众,利润越薄。越高端,越小众,利润越厚。

6.人生就是要奋斗。

人生就这一辈子,截长补短不到三万天,既然我们被赋予灵智,那必然是上苍对我们寄予了期望,这一生务必要活得爽快,不可憋居于斗室里巷之间,世界那么大,地球这么圆,你一生来来去去如果只限于方圆几公尺之内,这岂不是辜负了上天造就的你这颗聪明多智头脑?想六万年前,我们的先祖从原始森林出发,足迹踏遍全球,火种撒向四方。现今技术开明时代,你再怎么疲累,也不至于连六万年前光脚板裹树皮的先祖也不如吧?

7.摆脱贫困思维的困扰。

低品质的生活习惯,是需要巨大的人生成本来维持的。你为低劣习惯支付的成本,重一点是自己的生命,轻一点是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的品质不高,首先是追求不高。追求这种事,也有三个境界。至高者要体面,要尊荣,要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力;次一等的,要有自尊,不苟且,行为举止受人尊敬;再次一等,至少也要惠及自身,维护自己的利益权益,不容他人冒犯。再往下就是没有任何追求的人,与品质就不沾边了。

越是贫困者,用以维持温饱的开支比重就越高;越是富裕者,用于维持温饱的开支就越小,就越是有余力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

8.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

人的智商,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成反比,恐惧越大,智商越低。当恐惧大到足够程度,智商飙降为零——最大的恐惧,会让人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丧失反应能力。这种情况,就是恐惧导致智商消失的最常见情形。

你要意识到,在你的努力与你的人生成就之间,有一个概率很大的因果关系。拼搏一番却一无所获的情形不是没有,但那或是还没到成就实现的爆发点。无论如何,你永远要相信功不唐捐,要相信奋斗的价值,你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将在你的人生中沉积发酵,酝酿出你丰硕的人生果实。如果你不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掉下来,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强大加速度,也会砸你个半死。

这世上确有让人感到无助的时候,但这只是无助的情绪本身。是这种观念困扰住我们,让我们不得前行。

9.人生的四个等级。

第一类,能够驾驭财富,获得优越的人生,是最上等的。善于驾驭财富的人,这类人拥有清醒的思维,睿智的头脑。

第二类,知道用钱解决人生问题,并能够做到。这类人知道钱是用来解决人生问题的,砸钱时不会手软。

第三类,人们之所以需要钱,是因为钱能解决许多麻烦。而有的人惹出来的问题,就连钱都解决不了。这类人是会惹出钱也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的人。这类人往往意识不到,经济生活并非人类生活的全部。

第四类,是媒体社会新闻的宠物,有了他们才有了新闻。因为他们会把金钱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为了钱不择手段。

我们对财富需要有清醒的认知: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生在世,要学会避免那些钱不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可以因为钱生出问题——牢记这个原则,你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与心灵上的双重自由。

第二章: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

1.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现象。

恐惧!——你掌握了一个人心中的恐惧,你就主宰了这个人!阻碍我们前行的最大障碍,是内心深处,那些自幼年时累积起来的恐惧。能够辨识内心恐惧并战胜之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恐惧很狡猾,它会伪装成抱怨,伪装成愤怒,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冷静,无法抑制内心种种情绪,向亲人发火,向家人抱怨,唯独在陌生人面前战战兢兢——实际上,这几乎所有的情绪,都是恐惧的变身。愤怒或抱怨,不过是我们被自己心中堆砌的黑暗吓坏了。

学会观察他人的恐惧,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自己。

2.哪些能力很重要,一点就透却没人告诉你。

这个实际上不是能力,而是见识,是思维高度——但,日常的这些见识,被一些奇异的包装扭曲了,这种包装激发了你心里的恐惧,让你产生人生艰难的假象,与智慧及人生成功失之交臂。

这个规律没人说起过,也没哪个正经人给起个名,咱们姑且将之命名为:事业成长法则吧。这个法则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是卖点。

二是认可点。

三是普及点。

卖点、认可点及普及点,各有各的规律。

卖点人人都有,辣酱面皮,体力脑力,这个都不缺。

认可点需要对接,就是让对方承认你这的确是个卖点。这一点也容易。

所有的难,都在普及点上。

做市场,需要一个大面积的普及面,要让更多的人都来与你的卖点对接,可大家懒得理你,你说你糗不糗?

市场普及面的对接,需要一个标准时间。常态是三年,周转期是五年,如果你不知道哪怕一个辣酱面皮,都要卖到三年才会形成影响,指望一炮而红,那你的资源储备,就可能因为严重不足而半道崩殂。

知道有此三年或五年的规律,就不会焦虑惊慌。这三年或五年,你要等的是准备不足的竞争对手们,纷纷倒在前行的路上,等你的气势,逐渐养成。

人生成就,靠的是智慧和耐性。

智慧知道事情会经历哪几个阶段,周期有多长。耐性就是等待这个时间到来。

3.人性实验: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不能接受现实,往往是因为,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人生就这样,越上行,越艰难,越堕落,越悲惨。无论你还是别人,目前的位置只是个暂时阶段,自卑没必要,不卑不亢更重要。你不是这世界的中心,永远要以平和之心待人,万不可毫无理由地凌驾于他人之上。呵护那些正在努力的朋友,体谅那些日渐下滑的故人,人生没有贵贱之分,所有人终将在野心尽头重逢。唯有盛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够让我们见证人性的价值。

4.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

真正对贫困者的资助,是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获得创造财富的机会。

不会思考的人,是惹不起的。一旦你指出他的想当然观点的谬误之处,他不是如正常人那样,意识到自己错了,相反,他只是感受到被冒犯的挫折,就会变得好斗起来,与你展开无休无止的纠缠,直到寻隙抓住你的语病,然后他就会欢天喜地地庆祝自己的胜利。

5.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

这个世界,或者说人类社会,有些事是确定的,而有些事是不确定的。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你居处于何种环境,只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每天都活出味道来,就要不懈努力,提升自我。这个过程是绝对确定的,持续努力与内心积累渐丰,是个直线关系。

——不确定的是,哪怕你再优秀,在这个世界上也未必就能够出头。敢打赌,比索罗斯更富金融思想的人有,可他们只是金融界的小泥鳅。比乔布斯更有创意的有,可他们只是商业界的小虾米。比伯根索尔知识更丰富的也有,但他们不过是司法界的小蚂蚁小蚂蚱,未得机缘成为国际法大学者。朝正确的方向努力能使自己变得优秀,这是确定性。

努力但未必能成就事业,这个叫不确定性。

当他们努力时,目标就会放在让自己变得优秀上,唯其这样,他们的心才不会陷入失落悲情,才不会感受到强烈挫折——这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在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不去想那些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当然不会有挫折感。这类人,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那43%的人,他们是于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之人,一旦时机来临,自然一飞冲天。

而另外46%的人,却把这个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完全给弄反了。

但,并非每个努力者都能够获得机会,这其中的差别又何在呢?

答案是:

同样的努力,也要拼品质。

低质量的努力,不过是苟且。

高质量的努力,意味着诗和远方。

6.持续的好运是一种能力。

不是说苦难才能成就人。苦难和平庸乏味的生活一样,能够成就人,也能够压垮人。有些人,没有被苦难压垮,不是苦难有什么价值,而是这个人心灵强大。

持续的好运气,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做事式的、对商业周期的预判。

做事需要的是长思维。思维越短平快,失落感就越强——因为时距太短,难以捕捉到机会点。足够长的做事思维,能够改善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考虑更为长远的规划。当我们向十年而后的目标行进,谋事布局时,就不会因为今天未获得回报而耿耿于怀。

7.年轻只是资本,成熟才意味机会。

倾听,做事,多与平和的成年人相处。尝试一下吧,年轻虽然是资本,但成熟才意味着机会。要知道一个成熟的人,才是稳定的,可以依靠并信任的,才能够获得这个社会的广泛接受与认可。只有获得这个世界的接纳,我们才能逐步地夯实事业的根基,才有机会问鼎更高的人生目标。而不成熟的人,犹如生涩的果子,还不能采摘食用,对别人来说还没有价值——无价值的人生,只是自我放逐。当你对别人有了价值,并愿意开发自我,那你就成熟了。

8.为什么有些人勤劳却陷入贫困。

不承认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经济交易法则,无视对方的资源积累与辛苦付出,试图用一种只有利于自己的交易方式掠夺他人!

如果有一种思维让人贫困,那么这里说的就是。这些人拒绝接受现实交易法则,一门心思地想营建旨在剽掠别人的主观规则,别人当然不会由着你。于是这类人每天焦虑苦思,耗尽心智与人拼争。而每一局的最后结果,不过仍然是遵循市场交易的常态。这样一来,明白人几分钟就能决定的交易,他却要谈判几个小时,几天,半个月甚至一生,巨大的人生成本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他不贫困谁贫困?

所以,你必须要遵循约定俗成的简易交易法则,认可别人的智力付出与无形资源,只赚属于自己这块的份额。诸如农物咖啡豆是便宜,但你卖的是量。星巴克利润比你高,但人家是精加工外加品牌资源的获得。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品牌,也可以进一步精加工,但在此之前,你必须践行这些经济规则。

一个人立身、处世、谋生与交际,也是这个道理,别人所获得的一切很大程度并不是全靠能力,而是依托了无形资源。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就必须尊重这个规则,赋予自己能力之外更多的附加价值。

能力之外的资本从来不等于零,而是一个源源不断产出的信任价值链,别一听别人说做人处事都是糟粕你就跟着瞎激动,人家说这话,是因为他已经有了这些,只是回报不足而有所怨怼。而你,如果空无所有,那就需要高贵的品质、温和的心境、公正的观念,对他人无形资源的尊重与对自我劳作的合理评价,缺少了这些,就会陷入悲愤悒郁的贫困思维之中,整日里东拼西斗,斗到最后,只落得食盆空空,无食可啖。如此为难自己只为了一颗偏狭失衡的心,你说这又是何必?

9.不要读书读到蠢。

短视的功利教育,造成了相当数量孩子的智能严重不足。他们相信了成年人的欺骗,以为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或是读了大学,就能很容易地混到个高收入的工作。但这世界并非如此。

第三章:情商是什么?就是不为别人的错误埋单。

1.情商是什么?就是不为别人的错误埋单。

对人性的隔膜与无知,任何时候都不是智慧。只有洞知人性,才会真切地意识到,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不太好的一面。我们需要智慧,努力把每个人心中的善激发出来。我们更应该对愚蠢抱有恐惧,因为愚蠢会激发对方心里强烈的恶念。

什么叫情商?

任何时候,我们也不可以为对方的人性弱点而埋单。任何时候也不要。这就是情商。

世界是不确定的,人心是不可测量的。有智慧的人绝不说过头话,情商高的人会因心绪调整方策。在这个充满温情同样也充满冰冷的世界上,你掌握多少人性,获得多高的情商,就获得多少温暖,获得多少自由。

2.爱护朋友,别让他蹬鼻子上脸。

他不可能不知道人生的连场互动博弈规律,不可能不知道,在小事上的龌龊,是需要支付更昂贵的成本的。但是,贪图小便宜的欲念,让他别的全都顾不上了。结果,他跌入了自己亲手挖的坑里。

要想活得简单明白,最好避免模糊交易。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尊重自己。今天的你,已经不再是当年穿开裆裤撒尿和泥的熊孩子,你必须要尊重自己,赋予自己高贵的品德——那个违章兄已经是成功人士,可他偏偏要做个逃避违章惩罚的下三滥,所以他最后只能为这种身份的反差埋单,说到底,就是因为不尊重自己。其次,重构你的朋友圈,同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为伍。能一起走许多年的朋友,值得你终生呵护的。要呵护友情,就一定不能让朋友心里有欠缺,情感有失落。利益说在明处,回报重于获得。做到这一步,纵然是朋友还不谅解,但终究你是于心无愧,这样就可以了。

3.你日常的麻烦,有可能是情商不足所导致。

有些人实际是在说:我很不爽,为什么不爽呢?你猜,猜不到吗?使劲儿猜,连我为什么不爽都猜不到,这让我很不爽……

李尚龙说:这类人,八成是韩剧看多了,认为人和人之间,不用交流,就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有些小孩子,极易动怒,往往没等你说两句话,就大哭大闹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小孩子,不知道别人不知道他的想法。当孩子脑子出现一个想法时,他就以为父母也知道了。立即用几个简洁的字眼,要求获得满足——成年人不明白,认为这些孩子处于话都说不清楚的状态。但实际上,这些孩子,话是能说清楚的——只不过,他以为父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所以不会说太多。父母不明白,又被他理解为拒绝,因此就大闹起来。孩子是很矛盾的。有时候,他们也知道父母不知道他们的心事,在父母面前有种心灵安全感。但大多时候,活在认为父母知道他想法的状态中。

这种状态到了少年时代,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与父母无话可说。少年人在父母面前,极少有表达意愿,因为他们认为父母都了解自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进入青年时期,如果意识到话需要说出来,对方才知道,这时候年轻人就成熟

情绪不稳定的女孩,多半是遇到了情感表达能力欠缺的男友——这两种类型极易组合在一起。说过了,女性常常呈现出一种状态表达,表达时并非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单纯表达而已。女孩的情绪化,不过是情感未获满足时的常态反应。但情商低的男士不知道,就会陷入焦头烂额之中。

这里在说情商。实际上说的,是一个人的群体生存与发展能力。具备了这个能力,不仅在职场上横吃八方,更能够获得一个稳定幸福的大后方——反之,则易身陷囹圄。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过是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你要意识到,如果你遭遇麻烦,可能是你出了问题。麻烦,多是由不满的积累而形成的情绪爆发,如果单纯就事说事,你会感觉到好委屈,而对方则更加愤怒,后果一定是大家都不喜欢的。

第二,你要知道,妨碍我们人生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只是一些极细微的小枝节。

第三,情绪管理,只是个小习惯,不需要多么费力。比如说,我朋友易天养的那只叫黄飞的猫,只要你每天随手摸它两下,它就会表现得很机灵,甚至会帮忙照料其他猫。但如果你没有这个习惯,家里就会成为猫的战场——职场上的情绪管理,也是如此,好习惯会让你成为职场上的红人,情场上的情圣,坏习惯却会让你每天陷入冲突,累得半死,活得郁郁寡欢。

第四,再说好的情商表现——先记住第一条,说话时凝视对方眼睛,强迫自己几次,就形成了习惯。然后你会发现,你只需要这么一个小动作,就会轻易地获得对方信任。善用眼神者得天下,不会用眼神,诸事难成。学会了运用眼神,再添加第二个动作——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最初的养成,要注意分寸。诸如比较亲昵的关系,可以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轻抚一下肩膀——要站在对方的心理安全距离边缘,呈现出一个保护姿态。现代职场,没有侏罗纪的巨型怪兽出没,实际上谁也不需要你的保护,但这个随意的小动作,会让对方对你毫无保留地完全信任。

4.凭你的智力,还不够做坏人。

索罗斯原理一:人类是极差劲的,对这世界的判断,八成是错误的。

索罗斯原理二:人类的判断虽然错误,但却是依据判断行动。所以人类的错误判断,又反过来构成人类社会本身。

5.千万别得罪心胸狭窄的人。

做错事倒没多大关系,但千万别说错话,千万别得罪那些心胸狭窄的人。记住,管好你那张没遮拦的烂嘴,你说话不过是上下嘴唇一碰,在别人心里引起的波澜,却往往是惊涛骇浪。

仇恨是人类的天性,我抗拒不了。我知道自己的心,是极为脆弱的,抵抗不了深渊的诱惑。我知道自己的心,有黑暗的一面。所以,我所能做的,就是别让自己回头,别让自己看到那个人。这样的话,等到我被偏狭怨毒所控制,想要打击报复时,却根本不知道那个人是谁,我就没法子打击他,没法子伤害他。我抵抗不了偏狭怨毒的诱惑,所以选择用不知道来保护自己。

6.用微笑对待别人,用自嘲对付自己。

可见人不可以太软弱,更不可以让恐怖的想象操控自我,任何事情在最后结果出来之前,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支撑能力。

不会输的人,多半会倒在黎明的前夜,因为任何所谓的成功,都意味着一次次尝试与失败的累积。无法接受失败,就无法累积经验与资源,就只能被动地承受生活的重压。思维越来越闭塞,人就越来越没有勇气挑战自我人生。

只有强者能接受失败,你怕输,那只是因为你对别人充满戒备,其实你的人生根本没什么对手。你要明白:惧怕失败或是勇于挑战,不过就是内心的情绪波动而已。惧怕失败的人被情绪所左右,勇于挑战者则主动控制情绪。所有人在智力上可以说是平等的,拉开人生鸿沟的,无外乎你是情愿沦为情绪的俘虏,还是学习控制自我与他人的情绪。

7.如何避免被职场上的垃圾干掉。

能力型的人:智商高而情商马马虎虎,对事件敏感,但对人不敏感。如果一个人对人不敏感,那只是因为他的大脑,在某个特定区域上缺乏活力,没有建立起良性的回馈线路。

第4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

1.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

有人习惯在公众场合吵闹,有人老是抑制不住贬损别人的冲动。有人稍被冒犯就暴跳如雷,还有人喜欢抢风头,秀存在感。表面上看来,这是有些人不懂社交礼节,或是不懂规矩。但实际上,这是缺教养,是缺家教。

要快一点成熟,需要这么五个流程:

第一步,先承认智慧是相对的,蠢萌是绝对的。

第二步:强制倾听,不反驳。

这一步也是非常之难,尤其是听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时,内心那叫一个痛苦。但如果你顶住了,没有当场跳起来拍扁对方,那就接近于成功了。

第三步:在自己的观点与最愚蠢的见识之中,寻找妥协点。

成年人的社会游戏,不是小孩子的你输我赢,而是妥协合作。你可以不认可对方的人品,或者观点,但你跟他的钱没仇,对吧?

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与不堪的人合作为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游戏,也不是不可以玩,但怀一颗包容之心,可能更快乐。

第四步:观察对方观点的契因,或许你会发现,对方有对方的缘由,哪怕是再荒谬的观点,也必有其深层次的心理成因。

第五步:遇事时微笑,等对方开口,不要让自己沦为情绪的俘虏。看情绪是如何让对方沦为不堪的,这时候你就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2.教养:源自你内心的强大力量.

强大的精神力量,会让人执着地向一个稳健的人生目标推进,会一步步走到人生的高处。而缺乏这种力量的人,永远处于情绪化的不稳定状态之中,他们会摇摆不定,轻言放弃。韧性与毅力,永远来自于内心的坚持。缺少了这个,人生就变得寡淡无味。

3.无知就是最大的风险。

当事人拒绝阅读一本好书,其理由是“反感”。反感只是一种情绪,情绪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理由——如果需要理由,那叫理性。而理性告诉我们,想知道一本书对自己来说,是否有价值,必须要拿在手上,仔细地翻阅一下。这一翻阅,就知道自己拒绝的理由,是多么荒唐。

——并不是说,情绪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都是情绪化的人,而非理性自有它的现实价值。但在特定情况下,情绪化的作用,却只是为了拒绝理性,只是维持我们无知的一个理由。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其无知的程度成正比。

——现实中最常见的是,有些人正确时,表现得通情达理,甚至会主动让步;但在错误时,却极为固执,恼羞成怒,大打出手,都是在错误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为“情绪”所遮,我们的无知,通常表现为四种情形:第一是不懂己,第二是不识人,第三是不晓事,第四是不明理。

先说第一个不懂己,第一件事中,那位朋友以完全情绪化的视角,看待理性阅读这件事。他实际是跟整个社会对抗,而社会都懒得理他。对抗的结果,是他因为没有读这本书,因而隔膜于人性,在事业中历尽坎坷波折——实际上,直到他历尽波折后,拿起《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来读,所思所想,也不过是如何利用别人的弱点,从未认真地反思过自己。

无知的第二种情形,是不识人。我有位朋友,是富二代,有钱,不任性,脑子又聪明,有些40多岁的人还不明白的道理,他4岁时就明白了。可是,这么优秀的小伙子,却形单影只,孤独飘零,不只是没老婆,连女朋友都找不到。当时我很震惊,都说现在是剩女时代,如此优秀的富二代,却沦为单身汉,这怎么可以?但他也曾陷入情网,爱上个很不错的姑娘,可是有一天,女孩主动提出分手。理由是:我需要一个天天围绕着我,以我为中心的男友,你却还有自己的事业,我们不合适……这个分手理由,实在让人无语。如果这老兄所言属实,那么,主动提出分手的姑娘,就明显错过了一桩好姻缘。当然爱是非理性的,女孩不喜欢,你不能强迫人家。但如果她不喜欢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对方不能以她为中心,这就明摆着跟自己过不去了。

无知的第三个表现,是不晓事。

人生在世,要做一件事情,第一有周期,第二有波折,第三要投入。说事情周期,实际上是说人性磨合期。事情是容易的,而人性的磨合是艰难的。做个企业要三年立足五年发展,少一天都不行。就是因为企业面向的市场,是一片人性红海,让人性承认你必需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把事情想简单了,必然会遭遇中途崩盘。说事情波折,也是在说人性。小事小波折,大事大反复,知道这个道理,就能够自如应对,等待局势转换。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遭遇波折,就会怨天尤人愤愤不平。许多人终生未能成就事业,就是因为不懂这个规律。最后说投入,做事的投入,有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与人际成本,这里边一桩桩一件件,配合着每一个波折每一次反复,循序渐进才能走完全程。

无知的第四个表现,是不明理。

不明理,第一是不明事理。这类人因为不懂得事情的规律,想得简单,轻率投入,稍遇波折就陷入沮丧,失望罢手,结果把宝贵的生存资源投入进去后,却颗粒无收,这也是有些朋友,人生动辄陷入窘境的因由。

不晓事,不明理,生活陷入困境,就会心态失衡,易于对他人妄评肆议——甚至会心理阴暗地胡说八道。而如果陷入这个境地,再想恢复清醒,步出人生泥潭,那难度可就高了。无知意味着最大的风险。于己,无知让自己陷入愚蠢。于人,无知让自己失去事业伙伴或爱情伴侣。于事,无知或为事业付出过多代价,或是失去事业全部。于理,无知让自己丧失理性,失去赎补之机。

4.尖酸刻薄,是性格直率吗。

耶鲁大学校长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人格心理学教授琼·梅耶,将情商分为三个维度:

1.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

2.以自身感受辅助思考与判断。

3.管理情绪,以利于个人成长或经营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一个维度的感知,又可称为心意解读,你能够解读对方,也能够理解对方

第三个维度,就是管理自我和他人的情绪。

由此我们获得启发:

第一,千万不要把尖酸当成直率,更不要视刻薄为机智,这只是极度的愚蠢罢了。

第二,要学会曲线凸显自我,直奔着凸显自我而去,期望借此获得存在感,是极低弱的蠢事。

第三,不要把自己视为他人人生的批判者,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评价别人,而是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个人事业——一旦你考虑到人生事业,许多低情商的表现,就能够得到克制。

5.我们一生的努力,只是为了矫正性格上的缺陷。

性格这种事,不是那么绝对化的。人的一生都在成长,在不停地改变。

内向型的人:因为胆怯不敢尝试,从而失去机会。内向型喜欢思考。内向型喜欢感悟,那就从思考中获取智慧。 内向型不要自我封闭,内向型的人,要把注意力从冥想中收回来。

外向型的人:因为无力控制冲动,而总是做过头的事儿。外向型喜欢行动,外向型喜欢表达,那就从表达中汲取经验。外向型不可偏执固执。外向型的人,要把注意力从外界收回来。

你能行,任何人都能行。只要有目标,只要有行动。

6.怎样读书,才会通透。

那如何读书,才能够应用呢?

第一步,去买本超薄的古先哲经典。《论语》就不错,《老子》也可以……

首推《论语》……最好还是《老子》,因为我认识的朋友,诸如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文德先生鬼脚七,都能将《老子》倒背如流,他们都是从这本书中汲取了思想与智慧。我们应该也可以。

好,就拿《老子》好啦。

第二步,背下来!

不是……你想讲哪块,咱们就翻到哪页不就行了吗?现在是网络时代,这本书满网都是,有什么理由还要背下来呢?因为我们要应用。—网络上的文字资料,不是你脑子里的。正如网络上许多又美貌又聪明的姑娘,可她们不是你的。知识,存贮在你脑子里的,才叫你的。好姑娘,到了你家……也未必就是你的,你还得有魅力、有能力、肯努力,还要加上好人品。

只有属于你的东西,你才能够随意掌控使用。

所以我们先得把《老子》背下来。让它属于你。可这本书好难懂,不好背哦。

不好背就对了。智慧与人性是相反的。如果我们脑子里的智慧量不足,对这本书是万难理解的——不要以为这本书中的字,你全认得,就以为这本书简单。《老子》描述的是顶级智慧,如果把它归到文科,那么它相当于文科中的复变函数——实际上它的原理,跟复变函数是相通的。

你懂得,要拿下复变函数,我们至少先拿下打基础的高等数学……可高等数学,就让有些人哭天抢地了。

——所以对《老子》这种顶级智慧,读法只有一种,先背下来,存贮在自己脑子里,再调用,比对,思考。这也是古人的读书法,把书读明白的,就是用这个法子。那些没读明白的……好像也是用这个法子。

明白不明白,我们总得开始,对吧?

现在我们教大家一个省心的背书法子。最有效的记忆方式,莫不过自然而然,一再重复。——拿好这本书,找个没人的地方,瞪俩眼珠子囫囵吞枣,也甭管是什么意思,“哇哇哇”往下念。

连念三遍。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一天念两次,每次各三遍,总计四个小时。以前琢磨过这本书的,大概当天就能背下来。没琢磨过的,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天。这样就把这本书背下来了。

第三步,读一本现代人的《老子》释解,推荐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因为整本书都在你脑子里,读释解之书,就会轻松又容易。而且释解中有错的地方,你还会一眼辨识出来。这一步是加深、强化理解。

第四步,找一本你一直想读的,当代或现代名人的传记——要外国的!

必须是外国的!为什么这么崇洋媚外?

因为……有两个原因,海外传记,多是经过洗礼淘汰,确有价值者才会引进。内中瞎掰的成分含量,不是太高。第二呢,做这步的目的,是要看中国古老的智慧,搁在现时代的海外,还灵光不灵光。

如果,中国古先哲的智慧,搁在现代外国人身上,根本不灵光,那这个问题可就大了。

如果灵光……灵光还用说吗?你发现了人性!

如果中国古先哲的智慧,撂海外名流身上也管用——比如说,你拿《老子》的智慧,往美国总统格兰特身上套,就会惊奇地发现,哎呀妈,这个格兰特,你看他蠢萌蠢萌的,实则是有大智慧之人。此人不装不伪,坦承自己懦弱、恐惧与茫然,这个就叫上善若水,这个就叫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他啥也干不了,就会当总统。

你再读《林肯传》或《俾斯麦传》,甚至《乔布斯传》,这时候你对书中人物的行事风格,就会有着一种此前不曾有过的顿悟之感。简单说,到了这步,你再读书,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哪不同呢?

——凡是读书无成,或是读书读不进去的人,不是书有问题,有可能是读者对书中的观念不认可。

——这也是我们要求大家背《论语》或《老子》的原因,这些古先贤智典,虽说曲里拐弯,没什么爆点痛点,但三观正到了令人赞叹的程度。事先在自家脑子里安装这么个操作系统,再有新思想输入,就立即体现出了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虽说古先哲智慧万古千秋,光耀古今。但现代社会,单凭一本《论语》或《老子》,能玩得转吗?

已经说过了,读《论语》或《老子》,并以此分析近现代海外社会,只是古为洋用,凸显出智慧中的人性部分。

而我们的教程,后面还有三个阶段呢。

我们这里说的四个阶段,大致要花费一个人四年的时间。

第一年,拿下“古为今用”,就是按上面的步骤,完成这个阅读过程。

第二年,是洋为中用——拿本古希腊典籍,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如果嫌这些书太老土,找本霍布斯的《利维坦》也能充数。读上个一本或几本,把书中的思想纲要记下来,往我们现实中放一下,看看靠谱不靠谱。

再有,用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研究《史记》或《资治通鉴》上的故事,保你脑洞大开耳目一新。

第三年,可以玩理为文用——把数理理论,往人生上比划比划。比如说,曾国藩少年时,写文言文记日记,其总结的人生规律,竟然与热力学三定律丝丝入扣,这叫什么?这就叫智慧。

建议大家也试试。

第四年,玩文为理用——如果没有前三个阶段,这一阶段就是让人不屑的民科。有了前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就走向了洞穿文理,怀慈悲之心的理工生。

这里说的四个阶段,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根本用不了。只要能完成第一个阶段,我们的人生境遇,就完全不同了。

7.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

这个冷暴力,特指家庭中的男人,以无视妻子的存在,折磨妻子。这种无视,让女性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伤害,甚至是一种生不如死的伤害。因为一个被忽视的人,一个存在感丧失的人,就会失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希望。

第一,你需要强大的心灵力量,以抵御外部世界给予的存在感不足,同时把自己作为能源,为别人输入存在感。

第二,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需要我们善加呵护。你必须要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对方获得存在感。

第三,学会认知人际格局,但不要期望好的人际格局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8.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世界听懂你。

知识的诅咒,指学习了大量专业知识的成年人,仍无法理解他人的现象。

不成熟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这些熊孩子就是中了知识诅咒的人,大量的知识汲取,非但没有让他们适时成熟,反而成了他们索取更高回报的筹码。当索取落空,知识的诅咒就变成了疯狂的暴力。

人类史上,所有的战争与冲突,所有的不安与纠纷,几乎全是因为观念不同的沟通障碍所引起的。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人生最大问题是,你根本听不懂别人,别人也听不懂你。你应该让这个世界听懂你。

相关文章

  • 【12月读书清单】打卡总汇

    【读书清单】001: 沟通的艺术 【读书清单】002: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1) 【读书清单】003: 我不过低配的...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系列之(一) 上回说到: 低调的生活或许可以磨砺一个人的性格,但低配的生活只能让人越过越...

  • 确定的苟且vs不确定的诗和远方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系列之(六) 我是美职联(NBA)的伪球迷。所以当前两天雷阿伦宣布退役的时候,我才发现,...

  • 我不过低配人生

    静心,温和,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心中的恐惧与懦弱。去除自我认知中的情绪渲泄,收敛心志,就能够让心中的智慧浮...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所谓低配的人生,无非就是低情商的人的一生。摆脱低配,唯有让自己的心智模式有突破有成长。 想要拥有,自己当下能做的事...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作者雾满拦江 这边书是作者首部阐述人生智慧的作品,也是作者对这个时代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内...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这本书我以前看过,最近又拿出来翻了翻。这本书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是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文|一朵青莲 读这本书纯属偶然,因为看了齐帆齐老师的一篇文章,写了这本书的读后感,很是吸引人,随即打开了淘宝,搜索...

  • 打破心灵枷锁从打破财富枷锁开始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系列之(三) 前两天写的那个《你穷你活该,我富我有理》,很多朋友都认为是三观不正,宣扬拜...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位好朋友推荐的,我曾经参加过线下的读书会,为什么去参加这一类的活动,主要是因为我渐渐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tq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