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穗4年,有许多次凌晨打车回家的经历,有一次路灯坏了,师傅给我开了大灯,有时候也会和他们唠嗑,虽然我遇到的都是很nice的人,虽然我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可我还是害怕哪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他人刀下鬼。
周五一位同事从珠江新城回单位,她说,的士司机绕了很远的路,虽然当时她并没有摘掉肩章,还是很害怕被司机拉到某角落。
事情发生在上海砍人事件的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女同事难免多个心眼。
每一次犯罪都有他的动机,大部分是为了财,极少数是因为心怀怨恨,为了财好办,给他就是,可因为心怀怨恨,这要怎么满足?
近年出现的多起“报复社会”事件,都折射出了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
大城市是孕育和实现梦想的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怀揣着梦想的有志青年,他们中极少数人能爬到金字塔顶,大部分人妥协于日复一日的奔波,还有极少数处在底层的人,面对一连串的打击,难免出现情绪波动,更有甚者,患上心理疾病,要么患抑郁症,不断否定自己、伤害自己,要么通过暴力,伤害其他人的行为发泄心里的不爽。
那些无辜被伤害的人,让我想到君子无罪,怀“壁”有罪。因为手无缚鸡之力,因为过的比“他”如意,而自己像是“社会弃儿”,所以把自身的不如意统统怪罪到毫不相干的人身上,这是病。
公安机关对每次的突发事件都处理的很及时,可是,社会公共安全绝对不是某个部门的事,也绝对不能是发生一起处理一起,它需要街道、单位、物业、就业指导中心各个部门全方位、多角度共同营造安全的环境网,杜绝再次发生。
大城市安保人员最多,摄影头也最多,可这些只能挡住本身善良的人,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既要梳也要导。
我们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来大城市打拼的多是小城或者乡下的年轻人,因为教育和文化的不同,和土生土长的大城市年轻人比起来,不论是就职还是创业都面临更多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大城市能包容他们,更需要大城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这种帮助不能是物质,他们需要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和能够融入的环境。
本领交给教育,环境则需要多部门共同打造,比如社区能不能定期举办一些公开课,可以是各种兴趣爱好班,也可以是就业指导;我们的政府则可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给外来就职者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心理疏导。
因工作、生活不顺而发生的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且每次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大部分人能做的是叮嘱一下身边的朋友要注意安全,可如果某天伤害你的就是你叮嘱过的人,你会不会后怕。
大城市意味着高压力,再佛系的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也难免会有起伏。
工作效率会显示一个人的情绪,如果一个高效的人突然经常出错,只有一种可能,他遇到了某种影响情绪的事。
当高压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那么形成有效的减压模式是必须的。
那么我们的公司有没有这样一种释放情绪的环境?我们的小区有没有这样一种可以疏导情绪的咨询机构?
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功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大城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相比,城乡为了培育出不被淘汰的学生,灌输的思想是,好好读书考第一才有出息,也只有成绩第一才是好学生,那步入社会自然只好追着名利奔着高薪而去。
同样的职业,人家的门槛就是名校毕业或者本地户口,你被挡在了门槛之外,可不平等它就是存在,从你出生开始,你为什么不能接受?
还有一个事实是,城乡大部分孩子是在爷爷奶奶辈的教育下长大的,隔辈教育,多少会养成孩子娇气傲慢的性格,一遇到问题爷爷奶奶会帮忙解决,他们的成长少了自己处理问题、面对问题这一环节,所以步入社会后稍有不如意便开始自我否定,没有抗压能力。
可压力这种情绪是藏不住的,就算他今天消失了,他明天还是会突然以某种方式宣泄出来。
那我们的城乡教育能不能少一点“追名逐利”,多教孩子们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对这个世界多一些理性的认识,知道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