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没有意识到的“悄悄的控制”(文章点评视角11)

你没有意识到的“悄悄的控制”(文章点评视角11)

作者: 呵呵无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21:39 被阅读0次

李克富||强化心理服务,努力不做贱人

一、复习并掌握如下内容

1.“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2.“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

3.“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

二、认真阅读并体会“咕咚来了”!

李克富||“咕咚”来了

李克富||测测你的心理助人水平在哪个层次?

闻岱||做心理咨询不能有“救世主”情结(文章点评视角26/90)


摘自《心理治疗基础》(许又新著)

“ 过分保护”--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主要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过分的控制(限制自由)。

(一)包办代替

过分保护使人缺乏很多至关重要的亲身体验,长大后适应社会发生困难。

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比条件反射更基本。如果加以限制或制止,尤其给予惩罚,幼童将不再尝试,这就阻碍了适应性行为的发展。

包办代替,指父母完全替孩子做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不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反而培养孩子的依赖心理。

父母似乎总是怕孩子做不好,不忍心让孩子面对困难和经受挫折,或者怕耽误时间。

从表面和眼前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并且也节省了父母等候的时间,但从长远看,对孩子却非常不利,因为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得不到锻炼,也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二)过分控制

过分控制,指父母对子女实行直接的和尽可能完全的(“全天候的”)控制。

这种父母对孩子是绝对权威,强调孩子要听话、要服从,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干预孩子的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

父母对孩子频繁的发布指示和禁令,没完没了的指责和纠正。

(三)过分保护的根源

一般地说,过分保护主要来自母亲,父亲常是胁从者。

施行过分保护的母亲,大多是本人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人,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不过是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代偿。

这种母亲有被爱的渴求,而她们对丈夫之主动的爱却又不足,因此,将爱的需要转向孩子。她们渴望从孩子那里得到爱,似乎只有孩子对她们忠诚、驯服和一刻也不离开,才能止住她们感情上的饥渴。

有些母亲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她们把本人的不安全感转移到孩子身上,时刻为孩子的安全焦虑,这当然也容易导致过度保护。

有的母亲有强烈的占有欲,除了占有,她们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满足,而如果名利、权势等的占有似乎没有什么希望了,她们也就只好把占有的对象转移到孩子身上。”

      你的教育如“母鸡护小鸡”的模式,还是“苍鹰重生”的模式?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伪富二代”模式,社会上有“啃老族”。这些现象都是教育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人士在培养自己的子女问题上,往往是比较苛刻,有自己的规则。

教育的残疾

      对于“咕咚”,至少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咕咚”吧。盲目的跟从与依赖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糕。

    “为什么”和“为了什么”

    洞察能力,辨别能力,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我一生都要学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没有意识到的“悄悄的控制”(文章点评视角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vm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