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切“三毒”,行“六道”,方得大智

切“三毒”,行“六道”,方得大智

作者: 剽悍小文青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21:52 被阅读22次

01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佛说人有108种烦恼,其中“贪”“嗔”“痴”,这三毒是烦恼之根源。

“贪”是欲望;“嗔”是恼怒;“痴”嫉妒、憎恨、发泄不满。

人的心底都隐藏着对名望物欲追求,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但自己不行?继而转为“羡慕嫉妒恨”。

人的这一生啊,就是不断的在这几种情绪中起起伏伏,被情绪控制人生却不自知,其实挺可悲的。消除三毒虽然不可能,但是可以努力的抑止,从“摆脱欲望”开始。

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事情的第一反应往往出自本能欲望,因此,我们可以像稻盛和夫一样,做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这个想法,这样的判断,是否出自个人的欲望,是否夹杂私信?”

这样做的好处,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理性的缓冲器”,判断更加理性,不再受个人欲望的挟持。

当把为自己的私心收起,把为大家的利他之心呈现,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从原本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实现美好的愿望。

02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记于心

稻盛和夫认为人要想磨炼心志,净化灵魂,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行菩萨道。六波罗蜜如下: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

(1)布施

布施即付出自我牺牲,施有两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

即便有时不具足这样布施的能力,也要具备这样一颗与人为善之心。

(2)持戒

佛教中戒律有三皈、五戒、八斋戒

这里的持戒更多指的是戒“三毒”,贪嗔痴的纠缠,因此人要时常反省。

(3)精进

精进有两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稻盛和夫的心精进,对此他有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身精进。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伟人概莫能外。

(4)忍辱

忍辱有两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

生忍有两种:一种是在好喝好住供养着的时候,能忍着不生娇逸;一种是在怒骂打害中,能忍着不生嗔恨恼怒。

法忍也有两种:一种是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一种是心法,谓嗔、忧、愁、疑、淫欲、骄慢、诸邪见等。

人生在世,苦难磨难是常态,忍住痛楚,不被击垮,才能锻炼意志,提升人格。

(5)禅定

禅有两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

对于普通人来说,出世间禅过难,但世间禅还是做的很有必要的,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之余,腾出片刻功夫,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能帮助我们走的更远更快。

(6)智慧

    实行以上五项修炼,就能理解宇宙的“智慧”,达到开悟,从而接近释迦说的“智慧”。

相关文章

  • 切“三毒”,行“六道”,方得大智

    01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佛说人有108种烦恼,其中“贪”“嗔”“痴”,这三毒是烦恼之根源。 “贪”是欲望;“...

  • 佛法基本知识(1)

    【三毒】:贪、瞋、痴。【三学】:戒、定、慧。【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

  • 身心混乱不堪时如何修行功德才不会退转?

    文:月光圆明 修行是为了解脱三界六道罪苦终生业道之苦,为了获得真正的大智慧、大解脱和大自在,成就无上...

  • 祛“三毒”

    祛“三毒” “三毒” 为贪、瞋、痴, 属意业。因为心能生境,并能转境。因此,意业是一切诸业之根本。祛三毒是从心上断...

  • 十六道牛蒡茶

    十六道牛蒡茶 · 饮茶清心 贵生: 第 一 道:以茶排宿毒 第 二 道:以茶降火气 第 三 道:以茶驱睡气 第 四...

  • 七律·观音菩萨赞  己亥年六月十九作

    文/山海莲华 娑婆有苦源三毒,六道三途未有疆。 宝相村城常塑画,名声四海久传扬。 老僧借力降魔怨,童子皈依化善良。...

  • 通往地狱的路,还不如走得慢点

    1。 在佛教的世界观中,三界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转,遍尝诸苦,不得解脱。贪嗔痴,被佛教称为“三毒”,是众生无法超出轮...

  • 如何安心

    心中有贼名五毒,皆缘名色触受爱。 因取而生至老死,无明行识因缘来。 六道往复皆苦海,但得声闻初明怀。 十方法界是真...

  • 三行毒诗

    (一)消愁 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 而后醉倒在原地 (二)错误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我连过客都算...

  • 三行毒诗

    谁不是陌生人呢? 都走了好久,累了。 就倒在一起睡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三毒”,行“六道”,方得大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w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