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佛说人有108种烦恼,其中“贪”“嗔”“痴”,这三毒是烦恼之根源。
“贪”是欲望;“嗔”是恼怒;“痴”嫉妒、憎恨、发泄不满。
人的心底都隐藏着对名望物欲追求,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但自己不行?继而转为“羡慕嫉妒恨”。
人的这一生啊,就是不断的在这几种情绪中起起伏伏,被情绪控制人生却不自知,其实挺可悲的。消除三毒虽然不可能,但是可以努力的抑止,从“摆脱欲望”开始。
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事情的第一反应往往出自本能欲望,因此,我们可以像稻盛和夫一样,做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这个想法,这样的判断,是否出自个人的欲望,是否夹杂私信?”
这样做的好处,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理性的缓冲器”,判断更加理性,不再受个人欲望的挟持。
当把为自己的私心收起,把为大家的利他之心呈现,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从原本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实现美好的愿望。
02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记于心
稻盛和夫认为人要想磨炼心志,净化灵魂,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行菩萨道。六波罗蜜如下: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
(1)布施
布施即付出自我牺牲,施有两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
即便有时不具足这样布施的能力,也要具备这样一颗与人为善之心。
(2)持戒
佛教中戒律有三皈、五戒、八斋戒
这里的持戒更多指的是戒“三毒”,贪嗔痴的纠缠,因此人要时常反省。
(3)精进
精进有两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稻盛和夫的心精进,对此他有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身精进。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伟人概莫能外。
(4)忍辱
忍辱有两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
生忍有两种:一种是在好喝好住供养着的时候,能忍着不生娇逸;一种是在怒骂打害中,能忍着不生嗔恨恼怒。
法忍也有两种:一种是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一种是心法,谓嗔、忧、愁、疑、淫欲、骄慢、诸邪见等。
人生在世,苦难磨难是常态,忍住痛楚,不被击垮,才能锻炼意志,提升人格。
(5)禅定
禅有两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
对于普通人来说,出世间禅过难,但世间禅还是做的很有必要的,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之余,腾出片刻功夫,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能帮助我们走的更远更快。
(6)智慧
实行以上五项修炼,就能理解宇宙的“智慧”,达到开悟,从而接近释迦说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