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踏进家门,已经是10点多。感觉这一天如飞一般,有这种感觉不是一天两天了。
每一天都能有这样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有些许的不同。今日读鲁迅的《故乡》。说不上什么感觉。
88段,这段落长。少年闰土,已经到了中年。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变成了圆规。岁月已经都在他们身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闰土圆润的手变成了松树皮。见到儿时的伙伴,一声“老爷”,一道鸿沟和障壁,就这么来了。
二十年,说长也不长,说长也长。闰土身上的沧桑,命运的折磨。当他要个香炉时,让人费解。也许是真的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了吧!这是一种怎样的遭遇?
多子、苛税,农村经济的败落,封建社会的毒害。这些不可回避的原因,让人心生希望。
新时代,还是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关爱。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骆驼祥子,那个心怀梦想的祥子,三起三落之后,变得麻木、群困潦倒。跟当时的社会有关系吧!
如今,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感觉现在的生活,让人有不满之处,可是比起那时候的生活,好了很多。
吃饱穿暖,已经开始向时尚发展。社会的进步,看得见。
房子越建越漂亮,家电越来越丰富,智能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马路越修越宽。高楼大厦,霓虹闪烁,钢筋水泥的建筑中,人们对绿化也越来越重视。
清晨,跑步的人,走路的人,好像都已经成了习惯。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面对当前的生活,去想闰土的生活。难吗?难。杨二嫂的生活,难吗?其实也难。当年的豆腐卖的挺好,按常理应该越来越好才对。可是不知道经历了什么。尽然变得犹如圆规。
故乡,成了过去。回忆和现实的差距太明显。时代变了,新的生活来了,可是闰土这个上学时,学的《故乡》中的一个人物,让人难以忘记。
夜色里,举叉的小伙就这么留给读者难忘的景和难忘的事儿。我记住了闰土,那个带着项圈的男孩。我也记住了见面就喊老爷的他。他在鲁迅笔下也变成了个木偶人。
当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的远离了我。我却没有怎样的留恋。船底潺潺的流水,只能让人思绪万千。回到故乡不在是回忆中的故乡,我希望一个新的故乡出现,我希望一个新的生活出现。
边读边想,这样的生活何时能来呢?也许,就一个字——走。只有行动起来,千千万万的人行动起来,美好的生活才会有吧!在那个时代,不敢确信能不能迎来新生活,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好生活。
离开的故乡,已经成了过去。面对一行行黑色的文字,只能期待。期待今天的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有来生,闰土这样的人不再出现。
他们,我们都有幸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