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儿子上学路上,儿子突然跟我说没带彩笔。一听这话,顿时心里怒火中烧,就想骂他,但还是忍了忍,故作平静的问他“怎么没带彩笔?”他说忘了。我就很严肃(其实心里是生气的)对他说:“我现在不可能返回去给你拿了。今天的美术课你就自己想办法吧!要么你就用铅笔画,要么你就跟同学借。”儿子坐在后面一声不坑了。我想他小小的心里一定很复杂吧!过了一会,我问他能不能借到彩笔,他回答说:“不知道。反正一幅画要画两节课的,我今天就用铅笔画。先把草稿画好。”
本来这事就到比为止了。可是后来我想想,担心他会因为这事影响他一天的状态,我就说“今天有点晚了,回去拿不及了。”儿子还是沉默。过了一会,我又觉得没教训他一顿他不长记性,于是又数落了他一番:“你今天要用的东西昨天就应该收拾好的,一心就惦记着手机。”儿子反驳到:“我没有一心想着手机!”我更生气了,说:“你没一心想着手机你会作业一写完就去拿手机?就算你昨晚忘了,你今早起得也不晚啊,你不能检查检查自己的书包?……”儿子不再吭声。我也为教训了他一顿而感到痛快,自我感觉能让他长了记性。快到学校时,我又为刚才的教训感到后悔了,因为有些话我说得太自我了。于是我又用肯定的话跟他说:“不过你能早点想起来自己没带彩笔,总比没想起来好。要是没想起来到了上课时才发现就更麻烦了,现在发现你还可以提前准备准备。”儿子同意了我的看法。
这件事看似已经结束了,我达到了教训和惩罚的双重效果。但是,当我回到家后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件事,我总觉得我的处理方式有点不对劲。孩子对于自己忘了带彩笔,心里应该已经不好受了,因为今天要用。他告诉我是希望得到我的帮助。而我不但没有帮他,还粗暴的惩罚了他,而且还数落了他一番。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内心得多失望啊!我反思自己的做法,我发现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的。我当时至少应该停下来问问孩子:“那么你现在是选择返回去拿而晚点到学校;还是选择不回去拿,到了学校再想办法呢?”。相信孩子一定会自己衡量利弊,作出最好的选择。我只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做。不管孩子选择了哪种措施,他都自己承担了这件事的后果,他能不记住这次的教训么?而我最多也只是浪费了几分钟时间而已。但这在无形中已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而我却用惩罚的手段来处理。结果却未必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可能朝反方向发展,因为孩子可能会觉得都被惩罚过了,也被妈妈骂过了,这事就过去了。想想自己做得多么不明智啊!
为了验证我的第二种方法孩子是否更能能接受,在儿子放学回来后,我又向儿子提起这件事,并真诚的跟他道了歉。然后把我白天在家里想的处理方式和早上的处理方式说给他听,问他更希望我以哪种方式来处理,儿子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我白天想的那种方式。可见孩子是多么不喜欢我早上的方式啊!
仔细想来,有多少父母像我一样,在孩子告诉我们他忘记了一件事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指责抱怨一番,要么默默地替孩子补做了。然后孩子丟三落四的习惯继续保持着,甚至更严重。当然,也有不少父母有非常好的处理方式。如果你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育儿路上互相学习,争做智慧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