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谁说的了,说是岳麓山的索道就是把公园的长椅吊在空中,这样的形容很有画面感。果然,还没来得及紧张,岳麓山就已经在脚下了。
人们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称为灵麓峰。坐在那个很像公园的椅子上,蓝天依然很远,清风拂面,俯瞰岳麓山,连绵起伏间谁还在意岳麓山只有海拔300.8米。从小到大,我们都会做那样会飞的梦,在梦里飞得像鸟一样自由自在。空中的视野如此开阔,所有的一切都在移动甚至旋转。有点慌,有点兴奋,听着身后的女孩子夸张的尖叫声,我试图放松身体,试着看着脚下无边的绿,试着把目光穿过一个个山头。我看见了湘江,看见了橘子洲,我仿佛看见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说是100个人,有100种打开岳麓山的方式。
坐观光车无疑会辜负了岳麓山,更多人选择亲近它。按着计划,我们下了缆车,无论选择哪一条路线,一定要去的景点是爱晚亭和岳麓书院。
每次到了一个分叉路口,我们都要分析一下带着箭头的指示牌。走进一段林间小路正好奇怎么有了下了山的感觉时,眼前豁然开朗,忽然就看见了湖。站在台阶上看见湖的时候,那是这个年龄少有的一种惊喜,那种豁然让你怀疑看到的是仙境,眼前分明就是一幅画。不完全地居高却使视野更加开阔,绿树环绕把这一处景色保护的几分羞涩和神秘。我静静地看着不敢打扰这份宁静,我到过天池都没有这样的惊叹。扯着爱人的手,绕过湖边别致的小径,湖岸总是有形状奇特的石头,还有北方人不认识的植物。湖的面积不大,很快就看见一条长廊,原来最早进入我眼帘的这条长廊叫听风廊。
湖的名字叫穿石坡湖。
我相信有些景色只适合远观,就像穿石坡湖,它藏在著名的岳麓山间,如果不是指示牌上写着那个好听名字“穿石坡湖”,其实很难发现。绕了穿石坡湖两圈,湖边很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但全然没有忽然见到时的惊艳和震撼,我们又回到最初发现它的台阶上。
如果说穿石坡湖美的神秘,那爱晚亭就像躲在闺阁里的少女,她以小家碧玉的矜持,“犹抱琵琶半遮面”,爱晚亭好像伸出玉手撩起了丝巾,这样,我们才得以窥见她的优雅与美丽。爱晚亭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它历经沧桑,美得不做作,不张扬,居高临下却谦和有礼,温婉动人。
众所周知,岳麓山的枫树是四大名山红得最晚的,也是最美的。爱晚亭的名字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位于岳麓山清风峡中,毛主席青年时期与爱晚亭就颇有渊源。青年毛泽东常与蔡和森、何叔衡常常汇聚于此,纵谈时局,探求救国的真理。“爱晚亭”三个字便是主席亲笔。亭内立有石碑,石碑上刻写的《沁园春•长沙》也是主席的真迹。
到岳麓山,很多人都会直奔岳麓书院。在心心念念间,我们走了一条看似茫然的路线,但我们的目的地没变,用顺其自然的方式寻找岳麓书院。没想到走下爱晚亭,正要拿出地图查找,岳麓书院就已经在眼前了。上上下下那么多台阶,以为依然在山里,没想到已经到山下了。
经过千年历练的岳麓书院,安静地驻守在岳麓山脚下。“惟楚有才”这句出自《左传》的句子,与“于斯为盛”,百年如一日地悬挂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上,共同构成了湖湘大地上最著名的一副对联。
岳麓书院最让我震撼的是毛主席的寓所。
走进岳麓书院,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灵都顿然是安静,一草一木,亭台楼阁,都像是有准备接待你的到来那样静静的。我们以顺时针方向,惟怕遗漏任何一处。走进这千年的书院,我甚至不敢开口说话,唯恐惊扰了学子们的清修,我仿佛听见了先生戒尺的声音,伫立在随风摇曳的竹林一侧,我恰恰听见书声。踩着檐下的石板,每一扇雕花的窗口都让人不敢无礼地张望。
毛主席的寓所,是你没亲眼看到便没有发言权或者无法想象的存在。我是怎么站在门口的呢?猛然间明白这是主席曾经住过的房间时,已经一览无余了它的简陋。为什么如此百感交集,如此心情激荡?床上的蓝花被子,好像告诉我,房间的主人去上课了;去爱晚亭会友了;去畅游湘江了;或者登上赫曦台、天心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看着这几平米的屋地,定然踏满了主席的足迹,多少个日夜主席可能在此徘徊?1917年和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他每日正对岳麓书院内高悬代表其精神的校训“实事求是”匾额寻求真理。床前一桌一椅,青年时期的主席就是在这里伏案夜读,奋笔疾书,“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记连朝夜,要将历史重写。”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韶华易逝,往事如烟。毛泽东在近30年后重游湘江,重登岳麓山,看“春江浩荡”,“又踏层峰”,感慨万千,字里行间,一代伟人对湘江、对岳麓山的情有独钟跃然纸上……
走出岳麓书院,依然身在湖南大学校区内,站在东方红广场,仰望主席雕像,一阵风从岳麓书院吹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