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思考一件事,有没有“超越OS”的新产物,对于这一点,我尝试用批判性思维去质疑现有的OS,美有IOS,winos,Mac_os,Linux,这是事实,但是这些都是过去,如何理解OS,OS的诞生,以及它为什么会和PC联系在一起,这尽管是一个认知问题,但是有必要从头讨论和深究一番,今天我们不能因为一个OS就发誓一定研发超越这个东西,明天当ta们有一个更好的可以替代OS的新事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瞠目结舌。我认为那就是“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我的结论是:研发一款OS,必须要有新的概念,必须要有新的认知,而不是把MACos,winos作为一个原版,进行不断地扩展和强化。的确,现在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有些事情必须要做。不能只靠一个华为来研发OS,我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有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硬件
1. 未来使用的物质材料会越来越少,稀有元素材料会是一个伟大前景。从前段时间的“禁垃圾令”,以及更早的环保和生态新闻,让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十分严峻。过去呢~一个PC从双核到4核,再从4核到8核,鼠标键盘不断地更新迭代。这一切换来的负面信息,就是科技垃圾的堆砌如山,很难做降解处理。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科技材料,会使用高能效、可重复利用、最环保的方案。
个人设想1:未来的键盘鼠标会渐渐消失,比较好替代方案是体感,脑补的话,不是类似《头号玩家》,而新的东西可以像:医院中体检设备,如脑电图那种,几条管子和贴片和皮肤接触,就会立即产生互动。
设想2:全息互动技术,或投影仪技术。可以设想,在你眼前只有一个投影屏幕,你的手表就可以遥控,开启电源后,虚拟的OS在你眼前,当你直接用手直接在空气中指指点点,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这个设想第一个好处:减少很多科技垃圾;第二个好处:不用再考虑PC的硬件更新换代的事情,而这些事,都是服务商的事儿。
2. 未来的PC,将会走软件化,基本上硬件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不光是一个美好的想法,更是一个需要去实际去做的事情。在过去,一个PC组成是主板、CPU、显卡、内存、硬盘、声卡、网卡,电源、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而以后呢,这个构造会大变样,还是那句废话,从多变少,从繁变简。这不是质量的变化,这是智慧的象征。
对于未来网络形态,我个人认为,不能只专注于现有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wifi,更重要的研究新型网络形态,比如:能源网络。
写在最后:
国产软件中,有很多好用的软件,以及APP,但问题是——这不是系统软件,而是应用软件,换句话说,重要的技术不曾深究,却始终沉醉在其他次要的事情上。
外国有贝尔实验室(甭管ta现状如何)、github、(youtobe、Twitter、facebook就不废话了)、谷歌、甲骨文、微软,而“儿童编程”的概念,在国外很早就开始有了,在国内却很晚很晚的大众化了,前几年,我了解到一个平台codecombat,是一个编程学习平台,免费的,利用玩游戏的方式,来自学编程,还有一本书叫《若为自由故》讲述的是自由软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和open source的真实故事,还有2012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天蝎》讲述的是几个计算机天才的故事,还有一个亚伦·斯沃茨,RSS的发明者。
当我在讲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很难过,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小孩学习编程的“生态环境”才慢慢建立起来;
就像今天看微博视频,任总说的那样,要大量培养中国科技人才,培养很多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不光如此,而且要成立很多类似贝尔实验室的研究院,要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技理论和科学论文著作;
最后一个观点:先进的技术,不光是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还有生活中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农业、商业、生物等等,所谓综合科技国力,就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技术都是世界前列,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可以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