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的基金

作者: 孟岩 | 来源:发表于2021-03-01 09:59 被阅读0次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牛魔王的夫人铁扇公主对至尊宝说过一句话:「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春节前后的「基金」,大概就是这个待遇。

这一周,「基金」两个字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可是与之对应的场景,大多是戏谑和嘲讽。

「一个人晚上查基金,是绿光;一群人晚上查基金,是极光」

「我买了基金,我是 XX」

……

传播学规律决定了,越是这样的图片、文字和视频,阅读量越高,传播也越广。

看到这些,其实还是挺难过的。从 2007 年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我和「基金」两个字多少有些缘分。说难过,倒不是说感情,而是 13 年过去,我觉得这个行业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2007 年,为了让基金更好销售,为了让基民不恐惧上涨的净值,「净值归一」、「大额分红」和「复制基金」纷纷登上舞台,背后的出发点都是把基金净值降到 1(这样就显得便宜了);

2015 年,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下,创业板指数的估值被炒到 140 倍。我还记着当时突破 2000 年纳斯达克的 110 倍记录后,有人采访时说出这样的话:「这下就没有估值的束缚了」;

2021 年,则是把基金经理娱乐化、24 小时直播带货、找各种没有验证过投资能力的大 V 推荐基金……

每次都有不同的创新方式,但结果没什么区别:

用力调动情绪、情绪催生泡沫、泡沫套牢基民、泡沫破裂基民亏损,最终,基民把问题归咎到「基金」这两个字,以及它们背后的基金经理。

有人说,你落伍了,要面对年轻人讲话,要接受各种创新。

可究竟什么是创新?创新,一定是围绕本质的创新。

基金业,或者说受托理财的本质是什么?是把基金卖出去?还是帮助用户用基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是后者,卖基金就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把投资需要的基本知识传递出去,并且陪伴他们解决投资路上的各种困惑,不断建立信任。

丢掉本质,仅仅是娱乐化、吸引眼球或是更好地催生情绪,这不是什么创新。

1

春节前,我发过两条微博。最近这两条微博总是被读者挖出来点赞,说我料事如神。

其实,我哪里有能力预测。

你看到的是,这两条微博说对了。你没有看到的是,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春节过后一路上涨,现在上证指数已经 3800 点了,而茅台更是继续在创新高。

当我发那两条微博的时候,我眼中有 100 个格子,每一个格子代表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大概有 10 个格子,那些所谓「抱团」股票的泡沫可以再吹大一些,但其余的 90 个格子,是各种各样泡沫破裂的结局。

我经常说「不预测,只应对」,其实就是在眼前看到这些格子的情况下,做出最好的应对方式。

站在 1 月份,你当然可以在贪婪情绪的驱使下去购买那些已经估值很高的股票或者基金,但你需要知道,未来可能的 100 种情况中,只有 10 种,你能继续享受一段上涨,而更多的情况下,你会损失惨重。如果看到了这些,你还会冲进去吗?

那我是怎样看到这些格子的呢?

在上一篇周报——《这篇文章,很贵》中,我提到了人类做决策的方式,是通过将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景,和脑海中的知识、信息进行相似性判断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们脑海中的知识和样本,决定了我们在相同情景发生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进而做出何种决策。

1 月 27 日,我看了一个采访,他说虽然目前有些板块的估值很高,但由于这些公司质地很好,成长性很高,未来很确定,所以可以用盈利和时间来消化泡沫。

于是,我发了那条微博:「每次泡沫,都会有人说,估值虽然很高,但可以通过盈利和时间,慢慢横盘消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信了,第二次看到的时候我将信将疑,第三次看到的时候,我知道它只会用快速下跌来消化」。

我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在我的脑海中,有过很多类似的样本:同样的话,2007 年银行和钢铁泡沫的时候有人说过,2015 年创业板泡沫的时候有人说过,2000 年纳斯达克泡沫的时候有人说过,而这次,只不过是又一次重复而已。

你经历或是读到过的这些场景,会变成脑海中的「样本」,帮助你在新情况下,做出更好的决策。

当然,你还是要思考一下背后的逻辑:催生泡沫的是情绪,把这些资金绑在一起的也是不断上涨的情绪。这样的队伍牢固吗?不牢固。一旦有人提前跑路,或是真的开始横盘,因为「上涨」而绑在一起的这些资金恐怕就会争先恐后地撤出。

没有哪次泡沫是通过横盘来消化的。

2

当然,做任何决策,都不是照搬历史这么简单。

在我们根据脑海中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判断,哪些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更新我们脑海中的样本,以便未来可以做出更好的预测。

前一段,当很多读者问我新经济公司是否存在泡沫时,我在《答案可能在中间》中写到:

传统的会计条目,类似净资产,已经不足以描述很多新经济公司的真正资产(产生价值的来源)。如何给这些公司定价,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性永远不变,这背后代表的意思就是涨会涨过头,跌会跌过头。

现在很多大公司的价格,如果也把它拆分为真实的价值和溢价的话,我认为「价值」比我们用传统的方式估算的要高,但是「情绪」溢价的部分可能更高。

答案可能在中间,但究竟在中间哪里,这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这个判断也决定了我们是赚钱还是赔钱。

在当时,我的主要判断是,人性一直没变,局部股票的泡沫比较严重。

但同时,这些泡沫的背后,也代表了投资者对新经济和科技公司的追捧。而这些公司的真正资产,确实很难再用传统的会计条目类似净资产来衡量,因此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更好地评估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

这就呼应到那句我们总是在说的话:

在投资这条路上,我们始终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系统,同时坚持用这个系统去做出投资决策。

3

最近有很多第一次买基金的基民被套了。

前两天,我的伙伴们在群里讨论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按摩」。

这件事并不容易。

虽然下跌了一些,但很多股票和基金的估值还是很贵。从估值的角度,也许该卖,但他能下的去手吗?卖了之后怎么办呢?如果卖了之后短期反弹,他的心态会怎么样呢?如果不卖,利用长期持有来消化高估值,这需要多少时间呢?2007 年 10 月牛市顶部发行的基金,确实有些只用了几年就收复失地,但最惨的一只,直到 2020 年底,也就是 13 年后,才回到 1 元钱……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产生在「买入」的一瞬间。

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买入了不合适的资产,这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怎么解决呢?也简单,从现在开始,从「我」改起。

我身边做投资的朋友,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投资的失败,甚至是巨大的失败。所以,这其实很正常,也不用过于焦虑。

但之后,这些人会逐渐分化成两种:

第一种,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基金、基金经理、银行理财师以及告诉自己小道消息的朋友,甚至把中国股市称为赌场。然后远离投资,直到下一次泡沫再进场;

另一种,则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开始学习基本的投资知识,慢慢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而这些投资失败的经历,也会变成他脑海中难得的样本和经验。

无一例外,那些最终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后一种。

相关文章

  • 上热搜的基金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牛魔王的夫人铁扇公主对至尊宝说过一句话:「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

  • 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一,基金赔掉了三分之一

    每次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基金】上热搜,我内心都会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只要一上热搜,基金肯定会跌。个人经验,但是很准...

  • 最近基金没有上热搜了

    今天股票基金大跌,但是很有意思的事,最近基金没有像以前一样上热搜了,是不是大部分人都不关注基金了,是不是已经快到底...

  • 观念|年轻人又被割?投资真不是去捡钱啊!

    这几天,不对,这一段时间基金都很火,频频上热搜,前一段时间上热搜,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个—— 01 基金经理饭圈化 ...

  • 《上热搜》

    标准德云社刚丝一名,喜欢郭德纲、于谦二位老师以及很多德云社相声演员的相声,借用之前麒麟开车上热搜的事创作了一...

  • A股集体大跌,原因找到了!

    【辉叔看盘】 这几天热搜很热闹,先是周末王力宏的大瓜,再到白天基金大跌上热搜的吃面,盘后更有薇娅偷逃税13.41亿...

  • 2020基民理财心态观察

    截至2020年8月底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7.8万亿元 屡次上热搜的基金 慢慢走进大众理财圈 天弘基金联合2...

  • 上热搜啦!!!

    天天没事逛个微博,看一看每天的热搜和八卦。 没想到自己也上了一次热搜,惊喜来的太突然了,知道发小也有微博,让她赶紧...

  • 蔡少芬上热搜

    蔡少芬的微博居然被盗,发布的内容都是卖衣服的,粉丝纷纷调侃,有的说“娘娘的号也敢盗,拖出去”,有的说“娘娘什么时候...

  • “不愿上热搜”

    近年来,家乡不停遭遇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更是频频发生。从08年汶川到13年雅安、18年九寨沟以及今年一年发生在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热搜的基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io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