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很多“成熟”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多来自还在“成长”的青春少年。
总是在谈“成熟”,其实也是个“不成熟”的表现。正青春呢,先成长,先想想。
成熟不在乎年龄,而在于心态。还在念书的学生,上了班的员工,有了孩子的父母,成熟的程度是不同的,就是因为心态是不一样的,想东西的层次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受家庭环境、教育理念、活动范围的影响是必然的。
你走你的桥,可他两头的路不牢靠,别指望你桥走的稳当。孟母三迁也不是有钱任性就迁了玩的。你在如来面前也受不到耶稣的洗礼。
人活着是要做事的,做事之前得先用脑子想想。既然不是小孩子,想了,就得想的全面、深入,实用。做事,谈成败;做人,谈好坏。好坏留给别人在茶余饭后讲故事,唯有成败可以论英雄。谈到成败,就得谈经验。如果做事之前不动脑子,那所有的所谓的经验,唯一的作用就只有副作用了。所以,趁青春,先想想。
当然,不是中学生写作文,没必要一味地强调思想精神的重要性,毕竟人是要吃饭的动物,而且吃饭比穿衣重要多了。
先想想,是因为趁青春,有资本可以想。做人处事,就得要有资金了。毕竟,成熟也是得有经济基础的。对于经济,如果没有掌握主动权和控制权,谈不上基础,谈不了成熟。靠花父母的几千上万块钱挣来的不能叫面子,如果非要叫,那面子也太不值钱了。在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之前,先别急,成熟急不来,急的不成熟。成熟的标志不在于守得住繁华,而是在于耐得住寂寞。
其实,寂寞耐得久了,守得云开见月明,也就能尝得到成熟,见得了繁华了。除非自己本身不情愿做,否则人想好了去做一件事情,基本上也没有五年不上路、十年不成功的。
先想想,也是一种表现出承担的将要成熟的表现。人在成熟之前,至少要培养承担自己的能力。趁青春,可以想,可以疯,可以赌。赌赢了就仰天长笑,赌输了就一笑而过。不过如此。
青春即是成长,成长终会成熟。趁青春,先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