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是道家的核心。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提升自我修养不与他人争一时之长短,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和己相争。
这句话可称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老子通过大江大海能容纳百川的道理,阐明了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柔若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
孔子讲学如凤鸣,老子论道如龙吟,释迦牟尼讲经如狮吼。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到无形无相,又孕育天地万物。到善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德化身
虽然以上说的是三个宗教,但却说的是做人处事。心生一切法,心生一切因。世间本没有神,神是指那些参透世间运行规律,利用规律做事的人。只要参透其中的奥妙,就不在于你是哪个教派,哪个宗教,哪个信仰。世间所有教派所有不同的信仰,其实都奉行了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正的文化博大精深,其实却放眼世界。只有中国才将我们本土的文化保留人员至今上下5000年。世界上有四个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够得益于现在?现在大家都在学道,学法是因为真正将稻盛和夫像美国的巴菲特你觉得他们成功的,你都在学他们成功的秘诀,其实他们都在学习的是中国道家。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有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德,并不希望得到回报,别人无论怎样,他都不计较,他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去做,这样就叫玄德。刘备之所以叫作刘玄德,就是因为他也想做一个具有这种道德品质的人。
《道德经》智慧: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小善如大恶
在日本大地震时,社会各界均捐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不这么认为,表现比较冷淡。
他对日本人民讲了一个故事:
在一个冬天里,有两只野鹅不小心困在一个湖中,无法南下避寒。这时,住在湖边的老人大发善心,每天喂给野鹅食物。
第二年,野鹅再次来到湖边,这次还带来了许多同伴,老人继续喂养,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野鹅越来越多,它们知道在老人这里可以吃到食物,于是都不想辛苦南下避寒了。
可是忽然有一年,老人去世了。这个冬天,湖边饿死了数百只野鹅。
稻盛和夫说:因为老人的一个善举,导致死了数百只野鹅,这,就是小善造大恶。
其实,我们可能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进行着看似善良、实则愚蠢的小善。
看到街头有乞讨的残疾儿童,不忍心,单纯的给点小钱。结果人贩子看到有利可图,便残害健康儿童获取利益。
看到动物可怜,于是买来放生,却不知放生如杀生,破坏生态链的同时还会传播某些疾病。
人有感性和理性,善心属于感性,但是行善却一定要理性。
若是只顾着行自己的善,却丝毫不考虑之后的后果,虽然称不上伪善,但是却由善变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善如大恶”。
庄子,九征: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人总在低谷中悟道立志而后践行,却总在福报果位上傲慢偏见、自以为是,最终功亏一篑。所以,身安则私欲膨胀,身危则动心忍性。
2、大善最无情
《道德经》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善与不善,天地孕育了万物,但是天地对待万物却像对待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这就是大善无情。
1990年左右,美国政府可怜落基山脉的4000头野鹿,于是命令士兵杀死那片森林所有的野狼。不出一年,落基山脉再无一只野狼。
但是令美国人没想到的是,野鹿没有了天敌,开始疯长,数年间,4000头野鹿增加到10万,野鹿们吃光了落基山脉周围所有可食的植物,自身开始大片饿死。
美国政府没有办法,只好启动“引狼入室”计划,从外地引来一批野狼,鹿群重新焕发了生机。
天地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正如落基山脉食物链来说,植物从土壤吸取养分,然后被野鹿吃掉,而野狼则捕杀野鹿,野狼死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泥土,又是一个循环过程。
天道规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张网中,只要一个结点断了,整张网就会崩溃。
万事万物以规则为首,因此天道无情,才能做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整个世界循环演变。
看似无情,其实却是天地的大善。
3、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有三个层次:
第三层,是能够吃喝不愁,自己与亲朋好友
伏羲一画开天立项。老子破向立道。
太极生两仪。道生无,儒生有,一阴一阳之謂道。
我只是想从天道往人道上走。只是讲人道,往天道上走。都在追寻大道。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世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我们如果将大乘佛学彻底贯通了,必然不会对于宇宙本体和现象的哲学问题,感到左右为难。佛家有一个名词“法尔如是”,它是说明诸法本身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人生来怎么会成那个样子?人就是那个样子。你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样子。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一切法便是一切法的理由,更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不原因的,这样就叫“法尔如是”。从“法尔如是”来看“道法自然”,最清楚不过了。“道法自然”,而“自然”自己本身原来就是如此这般,没有别的规范可寻,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可以另为之主,“道”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就是“法尔如是”,古人翻译佛经,怕与老子的“自然”混合了名词,只好另创一词,便叫“法尔如是”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最后一章第81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81章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有才华的人容易受到妒忌
曲则全——天之将明,其黑尤烈;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是说自然之物,在自然强力作用之下,只有适时弯曲,才能够得以保全,正所谓“飓风过岗,伏草惟存”。而对于社会之人,迫于时势重压,只有承受委屈,才可以得以保全。遇到强风,草木必然要学会弯曲,否则便要摧折,以此必须“以柔克刚”,方可长保。在这里,“曲”是表现,而“全”则是目的和结果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望族留原籍 家贫走他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