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作者: 晨峰_02c6 | 来源:发表于2023-09-26 08:42 被阅读0次

    先说一个小故事。三百年前,有一位女子问他的夫君,说:“人间最悲伤的字是哪个?”夫君答不上来。女子说:“是若,假若的若。”因为只要这个字出现,那就说明对某一些人,某一些事,无能为力。

    这个女子我们叫她卢氏,她的夫君就是清朝词人纳兰容若。纳兰后来的诗词里,就出现了很多的若字,最有名的莫过于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今天我们就来讲透纳兰容若和《饮水词》。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词牌名是《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名字不太容易理解,我们等一下讲。整首词先通读一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好多人说这首词就是写爱情,在我看来不完全是。它是写深情,而这是纳兰容若的性格。为什么这么讲?这个词上面的题目是“拟古决绝词柬友”,首先“柬友”,写给朋友的,但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就是拟照古人的语气和方法来写的作品。那“决绝词”什么意思呢?它是古诗中的一种,就是用女子的口吻,来控诉这个男人“你薄情”“你抛弃我”,表态“我要跟你拗断”。那怎么来决绝呢?

    汉代才女卓文君就写过一首《白头吟》,是典型的决绝诗。简单讲一下,据说卓文君17岁守寡,才子司马相如对她非常爱慕,就用一曲《凤求凰》博得了佳人的芳心。可是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卓文君父亲的反对,因为看不上这个穷小子,结果千金小姐毅然逃出相府,和深爱的人私奔。

    可是后来,司马相如却让卓文君非常失望,他在事业上峰回路转,显露锋芒之后,就产生了要纳妾的念头,准备娶另外一个女子。卓文君就写下了一首《白头吟》,就是说我们两个不好了,那就“掰”,怎么“掰”?挑里面的几句讲讲,说:“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什么意思?我是很高洁的人,我本来“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那怎么分呢?姿态要好看,卓文君说:“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就是心里面再难过,但是没有什么怨言,也不要以泪洗面,因为我和你感情观不一样,我要的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是很著名的一首决绝词。纳兰容若也写了决绝这个标题,他要表达的意思在我看来有三层:第一,要跟某个人绝交;第二,他是被抛弃的一方,留在了原地;第三,不后悔,即便受伤也要翻篇。

    第一句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整首词里,这句最平淡,但感情最强烈。一段感情,如果在一个人心里的分量是重的,那么无论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那一刹那,心动的那一瞬间,都是难以忘怀的。所以只要一想起来,就会拽回到当时的情景和回忆中。

    接下来呢,“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里面有个典故,用了汉朝班婕妤被抛弃的故事。班婕妤是一个著名的才女,她是汉成帝的妃子,后来被那个著名的美人赵飞燕陷害,打入了冷宫。她写了一首诗叫《怨歌行》,把自己比喻为秋天的扇子,夏天来的时候,你要用我,你离不开我;可是秋天呢,你就把我扔在一边。意思是,我现在不被你喜欢了,你就把我打入了冷宫。多凉,本来相亲相爱的人,却成了相离相弃,不愿意再见。

    所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等闲”就是说寻常,随随便便的,你就变心了,可是你却说感情本来就很容易变,我的心还在,但你的心上已经没有我了。所以这句的核心是在指责对方。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这两句用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讲过《长恨歌》对吧,七夕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牵着手,在华清宫的半山上海誓山盟,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马嵬坡一朝兵变,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后来,唐明皇赐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路颠沛流离,从四川返回长安的路上,在客栈里,听到雨点打在风铃上的声音,就勾起了他对杨玉环的思念,然后写了那个著名的伤心曲子——《雨霖铃》,后来也成了一个词牌名。

    这里借用这个故事就是在讲,决绝意味着什么呢?就是生离死别了,从此以后你在我心里死了,可是我没什么好埋怨的,就是非常温和地转头而去。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就是在说那个薄幸的锦衣郎,李隆基,你还记得你当年的誓言吗?整首词通读下来,你就会说,这个第一句这么红是有道理的,它特别容易记。对,而且第一句跟后面的七句都不一样,前面说的是美好记忆,其他七句说的都是遗憾,就是一连串的变故,破坏了那种初见的情感,破坏了我们的海誓山盟,破坏了我们一心一意,要坚守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

    所以大家一说起这首词,就讲“人生若只如初见”,后来呢,后来就忍住不说了。因为第一句是我们一个共同的愿望。当你理解了整首词,就会知道很多的变故,是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坎。

    你就发现,纳兰容若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他对于友情,对于情感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他有洁癖。纳兰的词风,是非常真挚和自然的,说出的每一句话语,都有一种和你聊天,就坐在你的对面,眼睛看着你娓娓道来的感觉。

    但是其中情感的分量非常深。有人就认为,他的词风跟五代时期的李煜和南宋的李清照非常相近。这两个人我们也讲过,大家也可以边听我讲,然后边自己做一个对比。

    纳兰的生命终结在31岁,非常遗憾,很短。我突然想了一下我的31岁,还是一个特别焦虑的时期,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住在哪里?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可是我忽然发现,生命的长短和生命的质量,可以没有关系。

    看一下《纳兰词》,那么广为流传,他留下来的词有将近350首,那他写的肯定比这个多,后来汇编成集,我们称为《饮水词》,就在他的时代,已经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如果我们读过《饮水词》,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饮水词》常常会有一些句子痛彻心肝,充满深深的遗憾感和失去感,所以顾梁汾先生就说:“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所以如果不了解纳兰容若的人,也许只看他的作品,会说这人估计穷困潦倒,不怎么走运,可他却是极尽人间富贵的相国公子,那他为什么会这样?

    据说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读了《饮水词》之后,就跌坐在那里老泪纵横,说,这个孩子什么都有了,他为什么这么不快乐?这就很奇怪了,他为什么会写出《饮水词》这样的词来,他为什么那么不快乐?如果我们了解一下纳兰容若的生平,可能就会更加费解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除了曹植以外,纳兰容若可能是最有名的贵公子了,词到了宋代时达到了顶峰,成为一代之文学。南宋灭亡近四百年之后,纳兰容若横空出世,在短短三十年的生命里,他再次把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他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是非常偏爱了。

    还有一些红学家就考证说:“纳兰容若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原型。”到了现在,他更是从词人,成为了一个文艺明星。有很多白领女孩就非常迷恋纳兰容若,会组织纳兰沙龙,甚至有人到民政局要求跟纳兰容若登记结婚。那真实的纳兰容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我们从他的出身说起。

    纳兰这个词在女真语中表示“恋”的意思,就是留恋或者依恋。纳兰家族的前身,就是著名的叶赫那拉氏,他和慈禧是本家,是清朝根正苗红的贵族。当年这一支人,散落在山海关以外的白山黑水之间,可以说清史三百年,纳兰家族就显赫了三百多年。

    到了明代的末叶,叶赫部落就被努尔哈赤吞并了。纳兰的曾祖父战死沙场,曾祖父有个妹妹叫孟古哲哲,她嫁给了努尔哈赤,还生了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皇太极。纳兰容若的父亲是康熙时代权倾朝野的相国纳兰明珠,电视剧《康熙大帝》里面就出现过他,是宠臣。

    他的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个女儿,一品诰命夫人。康熙皇帝算是纳兰容若的表哥,年羹尧是他的女婿,这一家太显赫了。纳兰家族也为后金和清王朝屡立战功,成为满洲八贵族之一,是正黄旗,八旗之首。

    所以纳兰容若在出生的时候,就是含着金汤匙的。他生在富贵乡,他的父亲纳兰明珠的仕途,在纳兰容若的有生之年一路飙升,当年北京官场流行一句话,说:“要当官,找索三”,就是索额图,“要人情,拜老明”,就是纳兰明珠。

    那纳兰容若出生在1655年,他出生后,取名叫纳兰成德。这个名字源自《易经》,说君子以成德为行。后来因为皇太子取名保成,为了避讳,他就改为性德,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容若是他的字,所以我们说的纳兰性德、纳兰成德、纳兰容若,都是这一个人。

    他成长在豪门贵府,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就乡试中举,二十二岁被康熙帝授为三等侍卫,不久就升为一品侍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纳兰性德一样,也是康熙皇帝的侍卫,两个人年纪相仿,又都少年得志,私交非常好。曹寅曾经写过一首诗,描写纳兰容若长什么样,说:“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就是这个人冷静威武,面目非常英俊,是个翩翩贵公子。满洲部族是崇尚武功的,女孩子从小要学骑马,贵族家里的男孩子,就更不用说了,纳兰容若从小就在父辈的教导下学习骑射,练了一身的好武功,而且善于搏击。

    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人如其名,像一颗明珠一样熠熠发光。明珠通读汉语,而且颇有辩才,在平定三藩的时候立了大功,被康熙皇帝赏识。明珠的确是个人才,他首先口才很好,然后在平定三藩的时候,又立了军功,被康熙皇帝赏识,而且明珠是一个精通满汉两种文字的人,他还担任过大学士、太子太师。

    所以在父亲的影响下,纳兰容若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满族血统,对诗词非常感兴趣,天赋也很高,二十多岁的时候,纳兰容若的词已经名满天下了。

    康熙二十三年,他跟随皇帝巡幸江南,写过十阙《梦江南》,提到了南京、无锡、镇江等等地方,我们挑一小段来讲一下,说:“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这就是在写南京的燕子矶,非常好懂。这是纳兰容若的风格,就是用朴素、真挚和自然的词语来描写风景,描写感情,透明干净,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气息。

    那说说我的阅读经验,我第一次遇到纳兰容若,其实不在诗词里,是在武侠小说里。武侠小说的四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和温瑞安,在金庸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里面,乾隆皇帝和陈家洛本来是亲兄弟,可是他们彼此不知道,第一次见面就明争暗斗,文斗、武斗。在他们的对话里,就两次引用过纳兰容若的词。

    梁羽生更是纳兰容若的知己,他就说:“也许是气质相近吧,我自己也是个公子哥,不通世故,总觉得和纳兰非常有缘分。”那情之所钟,梁羽生就干脆把纳兰容若写进了《七剑下天山》里,他让纳兰容若武艺高强,和冒浣莲相遇,一个是皇族公子,一个是名门侠女。两个人初次相见,冒浣莲女扮男装,听见纳兰容若在亭子里弹琴,就很惊心,然后他们在边塞的帐外,冒浣莲横笛而吹,引吭而歌,都是纳兰容若的词。风雪一夜,剪烛焚香,茗茶对坐,演绎了一种荡气回肠的相知相恋。

    在梁羽生的笔下,我们就能了解真正的名士气派是什么样的,还有那种古典的浪漫情爱是怎样的风姿。所以隔着时间的洪流,梁羽生应该是纳兰容若的知音。他是这样介绍纳兰容若的,说:“容若才华绝代,词名震于全国,康熙皇帝非常宠爱他,不论到什么地方巡游都带他随行。他虽然出生在贵族家庭,但生性不喜拘束,爱好交游,他讨厌宫廷中的刻板生活,却又不能摆脱,因此郁郁不欢,在贵族的血管中流着叛逆的血液。”

    这个词总结得很好,叛逆,那他究竟叛逆的是什么呢?对抗的又是什么呢?让他不快活、耿耿于心的是什么呢?

    在《七剑下天山》里,纳兰容若出场的时候是个少年,他开口就讲:“我又得了一首好词。”你看,只有诗词才是能点亮他生命的东西,那这首词是什么呢?就是《蝶恋花》,我们读一下: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什么意思呢?就是天上的这个月亮特别辛苦,只有一个晚上它是圆的,像圆环一样,非常完美,其他呢?每一天都是缺了那么一点点。

    开头就很凄美,说的是人间的不如意,就像苏东坡词里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纳兰容若这首词里有一个句子,非常动容,就是“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是说一个叫荀粲的人,他的妻子在冬天发高烧,病重,全身发热,没有办法降温,怎么办呢?然后荀粲为了给他的妻子降温,就脱光衣服,站在大雪里,把自己冻成一根冰棍,然后回去抱着妻子给她降温,最后两个人是双双过世的。那纳兰容若在讲什么呢?就是如果能够见到你,梦想能够实现,我一定不怕寒冷,我愿意“不辞冰雪为卿热”,我要来温暖你,来弥补我心中的这个遗憾。

    可是回到现实中,“无奈钟情容易绝”,还是两情断绝,可是梁上的燕子,根本就不能够懂得我的心意,它依然在那里呢喃絮语,那我的一片痴心怎么办呢?“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认取”就是注视,我哪怕哀悼过亡灵了,可是心情依然不能够消解,我还是非常想念你,甚至想要跟你的灵魂,双双化作蝴蝶,一起飞走,永不分离。

    这非常情重,一听就是一首悼亡诗,纳兰容若在一个小序中曾经写道,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它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年重阳前的三天,他梦见自己亡故的妻子淡妆素服,来跟他相见,两个人执手哽咽,说了很多的话,都记不清楚了,但临别的时候,妻子留下了一句,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我就希望我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每一年总有那么一些日子,是能够朝着你,有一个团圆的情景,所以这首词就从天上月写起。

    那这个跟纳兰容若梦中相见的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那个女子卢氏。要说令纳兰容若不开心的事儿,头一件就是情感。据说纳兰容若在少年时,曾经有过一个梦中情人,就是初恋,这个人到底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了。有人说是他的侍女,后来出家了;有人说是他的小姨子,后来嫁人了;还有人说是他的表妹,后来进宫了。但是很明显,纳兰容若曾经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初恋,这是少年时期的青涩之爱,因为一切都是未完成,所以就会显得特别简单和美好。

    为了这段感情,纳兰容若也写了一首词,叫《采桑子》,我们来读一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有人说这可能是自北宋以后写初恋的最好的作品,因为他把那种心动的、脆弱的和飘零的追忆,写得非常干净。这样的初恋就是用来怀念的,就像一个人缅怀自己青春勃发,在太阳下面闪着汗珠奔跑,看着一个人心动的那种样子。这段感情已经不见了,已经走到了尽头,后来就没有话可说了。最后一句突然想起,那是十一年前的梦一场,它并不会在生命中,刻下那种破肉见骨的伤口,它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

    纳兰容若心头最深的伤口是谁带来的呢?只有卢氏。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娶了卢氏,本来是一个指定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卢氏是两广总督的女儿,冰清玉洁,才情了得,虽然纳兰容若经常要陪伴着君王出行,他们两个人聚少离多,但结婚后感情非常好,说:“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纳兰还为卢氏破天荒地写了艳词,但是非常可惜,他们两个人相守了三年多,卢氏就因为难产,母子俱亡。这一次打击对纳兰容若来讲,实在是太深重了,他就像发了疯一样,把妻子的灵柩停放在双林禅院,不时地要过去守着棺材,陪着妻子,不肯让她下葬。

    直到一年多之后才在父亲纳兰明珠的坚持下,让妻子入土为安,可是他心里依然没有放下,就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回忆妻子的词,难以自拔。其中有一首词《浣溪沙》非常著名,说: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非常经典,它的主题是追忆,追忆什么呢?“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里有一个故事,就是才女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在新婚时候很甜蜜的一段时光。他们两个都喜欢读书藏书,每次饭后,两个人就一起玩游戏。

    李清照爱赌,就说,我们来比赛。赌什么呢?赌一个句子,说出来以后,对方要说这是出自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

    这真的是要考博闻强记的,输的那一方,要给赢的那一方奉茶,可是赢的人太开心了,端过那个茶就把茶水打翻,洒了一身的茶香,赢的人往往都是李清照。这是夫妻间很有情趣的一幕,两个人有话说,三观合,能玩到一起,这太不容易了。

    纳兰容若就是借这个故事来说,我和卢氏也是这样,肝胆相照,卢氏也是个很有才情的人,我们对诗对酒,非常缠绵。而且纳兰的观察很细,说卢氏的酒量肯定不是我的对手,不知不觉就会喝到微醺,第二天早晨起来觉得头有点晕。纳兰看到妻子喝醉了,就会非常体贴,说不要去惊动她,让她多休息一会儿。就在他跟妻子厮守的那短短的三年里,他们一起“被酒春睡”,一起“赌书泼茶”,一起“并吹红雨”。

    这样的日子好像很平淡。可是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发现,所有那些细节有多么珍贵。就像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可是你回到家中,会看见他用过的那盏灯,会看见他喝水的杯子,会看见很多他留下来的遗迹,只是那个人却再也不会回来。所以紧接着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和苏东坡《江城子》里面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人一读,就觉得很难过,想要泪下。每一个字看着都很平常,这个句子,也并没有那么撕心裂肺,可是自从《江城子》之后,再也没有人写过这么让人悲伤的悼亡词了。

    不过纳兰容若和苏东坡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苏东坡是个豁达的人,他在悲伤的时候悲伤,那之后“也无风雨也无晴”。可纳兰容若是个想不开的人,他就是会被悲伤淹没,当那个人离开之后,他会一直惦记这些寻常的小事,他的记忆力那么好,什么都忘不掉。所以,在纳兰容若现存的诗作中,有将近一半都是为亡妻卢氏所作的,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件事儿。

    还有一首词叫《画堂春》,第一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也是纳兰容若写给亡妻的,开头这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就是纳兰想要的,其他都不重要,我的心愿只有这个。可是竟然那么难以实现,那这一句也广为流传。

    纳兰容若在丧偶之后,其实一直是非常压抑和难过的,他在亡妻的遗像上面题词,写下的每一个字都非常让人心酸。妻子去世三年后,他就设想:九泉之下,妻子会不会给我寄来一封书信,这样我就能够了解,她在那个地方有什么样的苦乐,有没有人陪伴她?

    在这首词的结尾,他终于从内心世界回到了现实,坐在空空的台阶之上,亲手点燃了祭奠亡妻的纸钱。他就是很执着,他就是觉得不公平,明明是要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可为什么偏偏安排我们两地相隔,永断音讯,这个命运我不能接受。

    所以有人讲,说:“纳兰去世之后,三百年来,中国没有出过如此深情的男人。”这可能就是纳兰容若非常有人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卢氏过世之后,纳兰关闭了心门。但他显赫的家族,肯定不允许他轻易地辜负时光。他的父亲又给他物色了一门亲事,关氏,这个女子是瓜尔佳氏的后人,曾祖父是清朝的开国大臣,也是簪缨世家。

    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关氏跟纳兰容若的感情说不上有多不好,也说不上有多好,就没什么存在感。纳兰容若还有一个侧室,小妾颜氏,可是也没什么存在感,他还是一首一首地,写着悼念卢氏的诗。

    后来纳兰容若病逝后,关氏很快就改嫁了,这在当年还是很少见的。纳兰容若生前的最后一段感情应该是跟一个叫作沈宛的女人有过短暂的相恋。沈宛是江南才女,写过一本词集叫《选梦词》。但沈宛的身份很模糊,据推测,最有可能的是她是一名歌妓,就像柳如是,董小宛这样的。

    这段恋情是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搭的桥,纳兰容若在陪同康熙南巡的时候见到了沈宛,然后两个人陷入了热恋。后来纳兰容若返回了北京,两个人就两地分隔,顾贞观又去把沈宛带回来,跟纳兰容若相聚。

    可是根据纳兰容若的身份,当时有个规定是满汉不通婚的,所以纳兰明珠,就是他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沈宛进门,那么两个人最后这段感情也是一个悲剧收场。纳兰容若有一首词叫《采桑子》,是这么写的,说: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这首词看起来就是有几分自责,也有几分哀伤,说我辜负了另外一个人。我在想,其实很适合用来描述他跟沈宛的这段感情,可是他跟沈宛究竟怎样呢?都随着他的情伤,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在纳兰容若三十岁那一年,别人看来他非常幸运,内阁大学士的儿子,是渌水亭的主人,他有妻室,有子女,有钱,有地位,有才华,有很多的朋友。但读过《饮水词》的人就会知道,他的心里有着江水一样绵绵不能断绝的忧伤。

    在1685年的5月23日,纳兰容若跟一波好朋友在自家园林里面聚会,坐在明开夜合花树下,还写了五律《夜合花》,结果第二天就寒疾复发,卧床不起,七天之后,他就去世了。他过世的那一天,恰好是他的亡妻卢氏的忌日,这一天距两个人的生死分离,已经整整八年了,非常奇妙。

    那让纳兰容若不开心的第二件事,在我看来,是他的家庭。

    他的出身实在是太贵重了。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官至太傅,位极人臣。在当时的满洲权贵里,明珠是最为汉化的一个,他非常重视让孩子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纳兰容若也学得非常快。

    但明珠这个人其实有很庸俗和贪婪的那一面,他和纳兰容若清高脱俗的性格是有冲突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梁羽生才说,纳兰容若贵族的血管里,流着叛逆的血液。在本质上 纳兰容若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读书人,父亲的一些所作所为也可能让他看不惯,让他听不惯。可是他怎么能够公开地反抗自己的父亲呢?精神上就很容易感到郁闷。那种父子间的感情是谈不上什么亲密,谈不上什么知己,谈不上什么理解。就是不亲,规规矩矩的,没有精神上的交流。

    纳兰容若曾经有过几句词说:“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你看,他已经生得这么好了,却说自己天生薄命,最后还一语成谶,果然生命就非常短暂。而且他就在讲,这种贵族生活真的是很无聊。

    对于这样的家庭,他一点都不适应,反而觉得把他困住了。那他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就是“倜傥祭天地,樊笼非所欲”,他想要到广阔天地里面去,但又不能公开地反抗自己的家族和姓氏,这就让他虽然被鲜花着锦所包围,生于盛世,可是词章上面总有悲苦之声。

    我们来讲一个人,叫赵烈文。他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在他的一本书,《能静居笔记》里记述了一件事儿,说,乾隆末年,和珅把《红楼梦》给皇帝看,结果乾隆看了以后就说,这写的是明珠家里的事儿。所以后世就推断说贾宝玉的原型,是纳兰明珠的儿子,著名的词人纳兰容若,这事乾隆皇帝盖了章。

    关于这个问题,红学家们讨论了很多年,也没有定论。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首先就是跟纳兰容若的家世有关。纳兰明珠家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府,金玉财宝,堆积如山,连府通街,一副世家的气象,也很受皇帝的赏识。纳兰容若自幼便像贾宝玉一样,是个活凤凰,享受着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

    其次,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纳兰容若都是康熙眼前的红人,两个人感情很好。据说纳兰容若在过世之后,曹寅是非常伤心的,想要为他写个传,但在当时有点敏感,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所以有一些学者就考证说,曹寅留下来了很多的资料,都跟纳兰容若有关,曹雪芹就把这些资料,都埋伏在《红楼梦》里面。

    第三是纳兰容若的《饮水词》里多次出现了“红楼”这个词,“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还有“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而且还有一首词叫作《金缕曲》,也是悼亡卢氏的,其中有一个句子是说:“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大家想到什么?就是林黛玉的《葬花吟》,“葬花”二字就出于《纳兰词》,所以大家说,纳兰容若跟《红楼梦》有着莫大的联系,那真相到底如何呢?在我看来,纳兰容若肯定不是贾宝玉,但他跟贾宝玉的性格的确有相似之处。

    说说他的一首词大家就能看出来了,叫《采桑子》,是咏雪花的。在塞上看见雪花纷飞,他就像《红楼梦》里起诗社一样,我们来写写这个雪,这首词是这样的,说: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这首咏雪的词写得很别致,尤其其中这一句“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这三句真的是超越了历来咏雪诗词里面有过的意象,也充分代表了纳兰容若的性情。他是什么样的性情呢?

    首先“冷处偏佳”,通读《纳兰词》你就会觉得冷,他为什么这么冷?简直就是佛前一朵金莲花,没有人间烟火味。他的冷就是清冷,就是孤高,就是非常洁净。然后他说“别有根芽”,就是我跟生长在这种贵胄之家的人想要的都不一样,想的也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我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天上痴情种。有没有觉得跟贾宝玉很相似,但纳兰容若不该是贾宝玉,因为他们的性格里还是有一些本质的不同。你看在《红楼梦》里,至少抄家之前,贾宝玉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很热情的人。《红楼梦》是悲伤之书,但贾宝玉喜欢热闹,喜欢相聚,爱享受生活,喜欢所有那些美好的东西。但纳兰容若呢?他看见所有那些人间的风光霁月却始终难以消解内心的忧郁,这是两个人根本的不同。

    而且我在讲《红楼梦》的时候也说过,如果处处都要去考据,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从文学意义上来真正地读懂《红楼梦》了。

    说回纳兰容若,二十二岁对他来讲是转折性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词集,叫《侧帽集》,就是《饮水词》的前身。

    纳兰明珠就为他在家里修筑了一座渌水亭,让他用来会客,因为他朋友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这个渌水亭非常雅致。其实现在,我们如果到北京去也找得到当年明珠修建的这个园子和这个亭子,现在是宋庆龄的故居,也就是醇亲王府。这个院子真的特别有故事,而且里面有一株明开夜合花树,还有古树编号的。据说就是三百年前,纳兰容若亲手种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带着一本《纳兰词》,在那里消磨一个下午。

    那纳兰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不喜欢周旋官场,厌恶阿谀奉承,是一个浩浩落落,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的人。所以他身边的那些好朋友们都是清初文坛才名惊动天下的人物。

    纳兰跟他们相识之后就一生不改初心,正因为他性格中这种强烈的反差和特殊性,也让他在清初满汉其实并不怎么融洽的时候,获得了很多落落寡欢的才俊们的认可。比如一代词坛的宗师陈维崧,大诗人朱彝尊,无锡的才子顾贞观,还有大才子严绳孙、姜宸英,都是纳兰容若的生死之交。

    在这么多的好朋友中,我们要说说纳兰和顾贞观之间的感情。他们两个人很合得来,亦师亦友。顾贞观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是那个时候学界呼风唤雨的人物,顾贞观在文坛上名气也很大,和吴兆骞齐名。

    吴兆骞这个人运气不好,他参加乡试的时候被诬陷,然后就关下了大狱,把他流放到宁古塔去了,就是现在的宁安。在当时,宁古塔是极寒悲苦之地,像这种江南文人到那个地方去,基本上是不能生还的。所以写过《圆圆曲》的吴梅村,就含泪写下送别吴兆骞的句子,说:“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个听起来就感觉特别凄凉。

    宁古塔当时人人畏惧,听起来非常凄凉,所以吴兆骞的这些朋友们就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把他救回来。可是十几年过去,这个愿望始终都没有达成。可是顾贞观依然盼望着在他的生命中,能够跟吴兆骞有重逢的那一天。

    所以顾贞观就写过两首《金缕曲》,他说,哪怕乌鸦头都白了,老马都生了脚了,我也要去把我的挚友救回来。你看这是非常重义气的一件事儿。

    纳兰容若读到这首词,就深深地感动,觉得这种热血,这种情怀,就是我向往的。所以他就告诉顾贞观,我一定会帮你的,说:“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之。”说我一定会帮你的,这件事我放在心上,你不用督促我,义不容辞。

    结果顾贞观就跪在地上说:“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就是人能活多久呢?三千六百个日子,他还有没有那些命呢?能不能用五年作为一个期限?真是有情人对有情人,都是高义之士。

    纳兰容若一点都不犹豫,当即就答应了,然后就想尽了各种办法,非常艰难地去营救吴兆骞。纳兰容若也写了一首《金缕曲》,就是记叙了这件事,我们来读一遍,说: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这个词,在他的作品中算不上最好的,可是其中的那种热血,义薄云天,让这首词名声非常大。除了要搭救这个挚友以外,其他都是闲事,你知道我的心,而且我答应了以后,就绝不反悔,一言九鼎。

    后来纳兰容若还是在自己父亲的帮助下成功地让吴兆骞赦免还京,他还京的这一年恰好是五年之期。所以在当时,你想想看,一个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贵公子却能对一个前朝的钦犯倾力相救,一点也不避嫌,这种侠情义骨天下能有几人?也能看出,纳兰容若对友情是极其看重的。

    其实说实话“文人相轻”,就是讲文人之间不太好相处,因为自尊心强,特别敏感,而且有的时候心思很细。可是在所有文人的回忆里,纳兰容若都没有半点贵胄的架子,从来没有仗势欺人,他跟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温润和平等。大家在渌水亭里,在他们家吃他的、喝他的,踞坐、狂笑、谩骂,纳兰容若的表现呢?他就是静静地坐在一边听着,非常宽厚,也非常放松。

    所以富贵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一些人会因为富贵铤而走险,或者志得意满的时候去欺负别人,但也有一些天性温良的人,富贵让他们更加的温柔,让他们保住了赤子之心。所以在纳兰容若猝然病逝后多年,朋友们聚会再谈起他,还会有人失声痛哭。这种眼泪,比所有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够证明大家所怀念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

    我们再来说说,让纳兰容若不快乐的第三件事儿,那就是职业。

    纳兰容若二十二岁考中进士,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其实科举对他来说也很容易,一方面这跟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清朝科举,满汉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他本来就占便宜,更何况纳兰容若的确天生聪颖,而且诗词歌赋无一不精通。他骨子里就是个文人,所以他也像所有的文人一样,有过那种凌云壮志,就是“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他是要扛事的,要立德、立功、立言的。

    纳兰容若也设想过自己的未来,想进翰林院,想去参军、平三藩、打吴三桂,说“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但最终呢,等了几个月,一道圣旨下来,任命他为三等侍卫,入宫伴驾。满洲的贵族子弟当侍卫,算是一个传统,纳兰明珠就当过侍卫,纳兰容若的弟弟后来也当上了侍卫。

    但问题是,这不是纳兰容若想要的。大家也说,这个人应该进翰林院,听说他去当了侍卫也大吃一惊,可是康熙的这个决定就拴住了纳兰容若的命运,从此他开始了九年的侍卫生涯。

    在这九年里,康熙还是很喜欢他的。他就跟随着皇帝南巡、狩猎、游历四方,然后参与重要的战略和侦察。可是显然,纳兰容若看得越多,就对官场越是没有兴趣,而且他跟康熙想法是不一样的,康熙游西山的时候,特别兴高采烈,说:“马快蹄轻。”可是身为一等侍卫的纳兰容若,却在心中感叹说:“燕垒空梁画壁寒。”

    你看这个人,什么都把他捂不热,他的心思就不在这件事上。这份别人看来很体面的职业,在纳兰容若的心头,不过是一抔粪土,毫无意义。

    九年时间,他从三等侍卫混成了一等侍卫,康熙对他很不错,得病的时候嘘寒问暖,送药,但是也没有提拔他,委以重任。这里面也有一个信号,康熙肯定不是不喜欢他,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纳兰容若,但康熙也觉得,他不是一个做大官的料,这个眼光应该挺准确的。

    在1682年,康熙帝因为平定了三藩之乱,就要去东巡,祭告奉天祖灵,其实也是一个战略的部署。纳兰容若身为大内侍卫,就跟着康熙随行。在经过山海关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词《长相思》,很著名,说: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个词很短,也很容易懂,不用多做解释,但就是这样一首小令,却成为了诗词史上的名篇,那是有赖于王国维的大力推荐。他在《人间词话》里就讲到诗句的壮观之境,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明月照积雪”,好厉害,“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说这些境界是千古壮观。那如果到词里面去找呢,王国维先生就说,纳兰容若的《长相思》里面,有一句说夜深千帐灯,也达到了这个境界。所以这首词在王国维看来品质极高。

    这一次跟随皇帝去东巡,龙旗猎猎招展,那是纳兰容若第一次走进白山黑水之间,其实那是他先祖的故乡。那现在呢,英雄血、壮士泪,马蹄声里,都随着旌旗的翻飞,然后渐渐地远去了。

    可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祖先曾经在这里征战过的地方一定激起了纳兰的很多思绪,让他有了诗情。这一路上他写了很多诗,塞外的风景也让他精神一振。他们到了吉林城,吉林是在康熙的关注下建立的,康熙这一次东巡,吉林正是新城初建,百废待兴。

    纳兰就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景观,比如说这个城的内城,是用巨大的木头垒成的,俨然是一个军寨;江边有水师营,士兵在那里驾船操练;船厂的船坞里新船排列;城边是市井的气象,酒旗招摇,店铺林立,民居屋舍大多是用木头做墙的。

    这里的风景和北京区别很大,民风民俗更是完全不一样,纳兰容若说,竟然有人穿着用鱼皮做的衣服,还能够看到有人单臂架着海东青,就是鹰隼,从城里走向城外去狩猎。而且滔滔北去的松花江,不舍昼夜,万古奔流,涛声如鼓。他觉得江山代有兴亡,写了很多非常壮阔的词。也就是在这次,康熙东巡吉林乌拉之后,制定了历史上一个很重大的计划,就是反击沙俄侵略,这个战略蓝图已经慢慢清晰了。

    回到京师不久,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康熙帝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叫作觇梭龙,这三个字不太好理解,但是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觇”的意思是侦察,“梭龙”就是索伦,是生活在黑龙江边疆的鄂温克,鄂伦春这些民族的统称,当时长期被沙俄侵扰。康熙终于做好了准备,决定反击。他就以打猎为名,到索伦去侦察敌情,从山海关出辽东经过吉林,到了现在的嫩江,再向北到雅克萨。这样一去一返路上,当时要走四个多月,行程万余里,到年底才返回京师。

    纳兰容若就是这一次觇梭龙行动的重要成员。这一路当然非常辛苦,但是他总是边走,边看,边体验,从来没有忘记写诗。他会从行囊里拿出一大叠诗稿,喜悦异常。这些诗呢,就变成《饮水词》里面的一个部分,写北地塞外的那种壮阔的风景,然后写到了牧马,深秋的雨,还有万山寒这些特有的意象,非常广袤,也很寥落。但细读这些词就会发现,纳兰容若的这些词依然有自己的特点,他总是在向历史发问,向山河大地发问,向自己的内心发问,他就是一个思虑很细的人。

    在这一次,清政府出使梭龙三年之后,康熙就组织了雅克萨的反击战。这一战是大胜,从雅克萨到北京,五千余里的长途,捷报在十一天内就传回了京师。但非常遗憾,纳兰容若是听不到这个胜利的消息了,捷报传来的时候,他已经亡故了。

    就在纳兰容若亡故的一年之后,他的挚友顾贞观从北京回到了故乡,在自己的屋子里,挂上了纳兰容若的小像,过了三十年隐居的日子。纳兰容若去世十年之后,顾贞观在曹寅的画轴上题了一首诗,其中就有这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那你说,纳兰容若的心事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他的作品中有一首很能代表,就是《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应该是某个下过雪的夜晚,残雪未消,纳兰容若独自徘徊,就是在看他自己的一生,不管拥有什么,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过客,生命是那么孤独惆怅。中间那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只有这七个字,真的是点睛之笔。

    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个惆怅的过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你问他到底什么是泪水长流呢?“断肠声里忆平生”,读到这儿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一生中那些求不得的事情,那些失去的人,可能就会理解了纳兰容若。有一些忧伤,就是没有具体原因的,他甚至是没有办法描述的,在他的背后,可能就是对整个世界的失望、灰心。

    就像《麦田守望者》里那个衣食无忧的霍尔顿,他站在灯火辉煌的纽约街头,面对这个世界,光明温暖,但是空空荡荡的人世间,霍尔顿忽然就流眼泪了,那是莫名的泪水,他在心中对着死去的家人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你只能去感受,懂的人就知道那一滴眼泪,不是只有纳兰容若的心头才有,可能从古至今,所有敏感的心灵都是这样。

    所以纳兰容若的词,就是在提醒我们,保持那一份纯粹,才不会辜负生命这短短的几十年。他是人间惆怅客,可他也是人间深情客,也是人间的清醒客。纳兰容若,就像顾城的那篇文章里说:“一个人应该活的是自己,并且干净。”我想这就是他。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纳兰容若和《饮水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纳兰性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th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