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出生就是社会人。面对未知世界,如果他拥有稳定的内在系统就有力量面对未知、探索未知;否则,会感到压力和匮乏。
这个稳定的内核就是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且扩展到和家庭的亲子关系,最后扩展到社会如何与他人产生链接。
其中,安全感是影响孩子人格基础构建的最重要因素。而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在父母日常言行中建立的,安全依恋的构建包括:
1、有效陪伴。
1)在孩子身边
2)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注
2、恰当回应哭闹
1)不能冷漠地置之不理
2)不能让孩子把哭闹当是他达成目的的手段
3、关注需求,并及时响应
1)及时响应生理需求
2)及时响应心理需求
安全感的建立在0~1岁尤其重要,在3岁以前依旧是重要的构建时期。如果早期安全感没有被很好建立,孩子就容易产生叛逆。这是需要修复的。修复有以下几个步骤:
1、指导,指导孩子觉察情绪、表达情绪
2、给家长和孩子一些工具和方法
3、让孩子调整内在系统
在孩子的每个不当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未被看见的内在需求。他可能需要爱、关注、认可、尊重、陪伴等需求。
那父母要如何提供支持呢?
1、提供安全感,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
具体的方法: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管是正面标签还是负面标签。
如果贴了负面标签,因为粉红大象效应,孩子可能自证负面标签。
如果贴了正面标签,孩子可能会有压力,觉得不这么做就不被认同、不被爱,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不利,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不敢说不、讨好他人。
2、提供自主感和掌控感。
具体方法:
1)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让他一起参与自己的决策。
2)让他在错误中学习,不要害怕犯错。
如:
• 太好了,我们翻了个错误,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新东西
• 下一次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更好呢?
3、胜任感,即:让孩子有能力和信心。
要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予以鼓励。4种鼓励方式:
1)无声的语言,如眼神鼓励、拥抱、亲吻
2)不带评价地描述孩子的行为:我看到你(做了什么)
3)欣赏式话语,让孩子体会到胜任感:谢谢你(做了什么)
4)赋能式话语: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注意不要变相地提出过高要求,反而让孩子感受到压力。
在孩子成长关系建立的金字塔中,底层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控制还是放手?是爱还是疏离?)。
父母的教养方式构建了上一层:孩子的内在信念(我是好还是坏?)。
孩子的信念构建了再上一层:孩子的行为(自信满满还是自卑胆怯?)。
孩子的行为又塑造了顶层: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世界观(我是不是有价值的社会的一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