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资料图,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他两次进藏工作
1994年11月29日
在去新疆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网站。
两件遗物,让人心碎
一件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
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
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新疆托里县境内。资料图,来自中国青年网。
孔繁森
24年前
这个名字
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改革开放40年间
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事迹
是勋章,是表率
在共和国历史上
以这位共产党员的名字所代表的精神
至今依然感动和激励着
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矗立了不朽的丰碑
孔繁森在西藏。资料图片,来源甘肃摄影协会。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这是孔繁森第一次入藏之前
送给自己的话
1979年
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
在国家选派援藏干部时主动请缨
从此,孔繁森与西藏
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腔热血洒高原
这是孔繁森进藏后
写下的誓言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奇热影视bt天堂电影天堂全集网Xise菜刀ASP大马http://pk120.cc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资料图片,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面对高原缺氧的严峻挑战
和艰苦的工作环境
孔繁森总是轻描淡写
“我年纪轻,没问题
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
孔繁森和藏族儿童在一起。资料图片,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在日夜奔波操劳的途中
孔繁森曾因车祸颅骨骨折
脑震荡并昏迷不醒
也曾不顾高烧未退的病体
眼睛充着血
也要骑着自行车赶到现场
处理解决难题
这是孔繁森在聊城及莘县工作时经常骑用的自行车。图片来源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网站。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
是爱别人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
是爱人民
孔繁森把这种“爱”
体现在他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舍小家,为大家
全心全意,奉献自己
2018年4月4日,山东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生活简朴
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针线包
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
同事劝他换掉时,他幽默地说
“反正穿在里面谁也看不见
宪法也没规定市长书记
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呀!”
然而,即便是如此节俭
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里
孔繁森也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
因为他把省下的工资
都用在补贴困难藏族群众的身上
孔繁森的药箱。孔繁森年轻时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当过兵,学到了一些医疗护理知识。图片来源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网站。
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
每次下乡
孔繁森都会用自己的钱
购买药品,装满药箱
工作之余
孔繁森的身边
总是围着一群农牧民
他认真地为他们防病治病
直到药箱空了为止
他因此被藏族农牧民亲切地称为
“药箱书记”
孔繁森和收养的三个藏族孤儿在住处的合影。资料图,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间
收养了3个藏族地震孤儿
再加上每次下乡
他总要把钱分给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
所以往往刚过半个月
孔繁森的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了
1992年,孔繁森为收养的藏族孤儿购买衣物。资料图,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1993年春的一天
孔繁森悄悄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
要求献血
护士看着他那已经斑白的鬓角
婉言劝阻
孔繁森连忙恳求道
“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
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
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
只好同意他的请求
为了3个藏族孤儿
先后3次献血
孔繁森向人民奉献的
是比血还浓的炽热情感
是博大、深沉和无私的爱
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
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我要给西藏人民
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
1992年底
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
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
他为阿里地委书记
年近50的他
再次毫不犹豫地
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留在西藏
孔繁森的名片。图片来源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网站。
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从南方的边境口岸到藏北大草原
从班公湖到喜马拉雅山谷地
全地区106个乡
孔繁森跑了98个
行程8万多公里
从措勤到札达,从普兰到日土
孔繁森带领阿里的干部
实地考察,求计问策
寻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图为孔繁森到阿里最偏远的地区走访农牧民,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资料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阿里地区地广人稀
面积30.5万平方公里
有时
开着越野车在空旷的荒野上
奔波一天也看不到
一户人家、一顶帐篷
孔繁森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到群众中去。资料图,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饿了
他们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
渴了
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旅途虽然艰苦
但孔繁森却风趣地对随行同志说
“高原上的水绝对没有污染
是世界上最优质的矿泉水”
他那乐观的精神
常常感染着周围的同志
茫茫雪域高原
留下了孔繁森和他的同志们
为阿里人民奔走的脚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
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丰收的日子里,孔繁森与藏族群众庆丰收。资料图,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两离桑梓,独恋雪域
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副挽联
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孔繁森的一生
无私
无畏
2018年4月4日,山东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1994年初
阿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
孔繁森带领工作人员
挨家挨户地走访慰问牧民
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原反应
让孔繁森本就带病的身体更为虚弱
2月27日凌晨
他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给公务员小梁
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些交代
孔繁森的笔记本,此页为给“小梁”的留言。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梁:
不知为什么我头痛的怎么也睡不着觉,我是在海拔近6000公尺的地方给你写的信。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一事相托:
万一我发生了不幸,第一你不要难过。
第二你给地行领导讲不幸的消息,不要给我家乡讲,更不能让我母亲和家属孩子知道。
第三你要每月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写一封报平安的信。
第四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切记切记!
这是一封“不是遗书的遗书”
虽然,这一次
孔繁森再一次凭着毅力挺了过来
可就在这一年
令人痛惜的意外
还是发生了
1994年11月29日
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
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
时年50岁
孔繁森深深爱上了神奇而壮美的雪域高原,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这片土地,这是他第二次赴藏时在冈底斯山前留影。资料图,图片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冰山愈冷情愈热
耿耿忠心照雪山”
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
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
献给了西藏高原
献给了党的事业
2018年4月4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致敬
孔繁森!
来源:新华网综合(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