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识别心理,走入内心

识别心理,走入内心

作者: 苗尔平 | 来源:发表于2019-12-09 16:28 被阅读0次

我们说,心理工作者与人打交道,是人文工作者。

怎么看一个人呢?应用识人术,老百姓说相面,我们是科学工作者,心理学是严谨的科学,那么我们就是科学相面。

看一个人,你看我,站在这里:女性,穿一件什么衣服,年龄,发型等等……,这是一个物质我,肉体部分。

相对的,心理工作者呢?是从心理层面看一个人的。

怎么看?看眼睛,看对方眼睛,就知道此时此刻你的心是死还是活的,这是第一判断。

记住,死活是指一个人的状态,不是指人,状态跟人不是一回事。要想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死的状态还是活的状态。

如何看一个人的死活呢?死活是象征性说法,说一个人死活,是说状态,不是说一个人。

人是活在三个时态当中,由时间来判断:过去———当下(现在)———未来。人是时空下的产物,即三态:过去、现在、未来。

有的人呢?他活在过去。什么叫过去呢?他人坐在这里,身子、肉体在这里,心不在这里,在过去。称之为抑郁,抑郁定义:抑郁就是对过去的悔恨。

那么还有人呢,不是活在过去,而是活在未来,叫焦虑,焦虑就是对未来的恐慌。

身心健康、活人呢?就是健康,健康就是努力活在当下。所以说,要努力活在当下,只有努力活在当下才是健康的,为什么说努力呢?因为当你意识到当下的时候,当下已成为过去。人是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所以心理健康就是既来之,则安之。加个主语,身既来之,心则安之。

身心一体这人才是活的。

举例:最典型的祥林嫂: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野兽在山坳里没有东西吃,不知道春天也………,见人总会重复那段让人心酸的话……,显然,可怜的祥林嫂纠缠于过去,出不来,抑郁了。

孩子玩手机,活在游戏中、妈妈说话不是不听,是听不到。对你来说,孩子的心就是死的状态。老公在看电视节目中,活在电视剧中,对你来说,他的心也是死的状态,这时候你说什么也是没有用的。

这是理论上,从时间纬度区分一个人状态的死活。

打个比方:一个人在马路上摔倒了怎么办?心理健康的赶紧爬起来!一个人跌倒了,爬不起来了,趴在地上一直后悔不该出门,老是纠缠于过去,那就是抑郁。那如果还是趴着,不敢起来,因为怕起来再次跌倒,就是焦虑。生活中很多这样人,越挫越熊。

有这样个案例,夫妻二人在高速上目睹一起车祸,从此后再也不敢在市里开车了,对将来开车恐慌了,焦虑了,就活在了未来。

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这些人,都是能够爬起来,努力活在当下。

因此,活在过去是抑郁,活在未来是焦虑,努力活在当下是健康。

这是理论层面,心理工作者一定不单是理论上明白,一定是将理论变成可操作的技术,如何变成可操作的呢?操作层面怎么判断死活呢?

看眼睛,怎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家转过眼睛看一下身边同事,如果对方恰巧也看你,并对你嘿嘿一笑,就是活的。如果不看你,仍看前方,听我讲课,那对你来说是死的,对我来说就是活的。你跟他说什么他听不进去,可对我来说是活的,他的心在跟着我在动,注意力再当下我讲的课上。

心理状态死活的判断是第一判断。

所以,大家今天一定学会一个技术,只要和人说话,一定要让对方看着你的的眼睛,但你不能说看着我的眼睛,这样说不礼貌,那怎么办呢?学过物理都知道,只要我能看着你的眼睛,那么你一定也能也就在看着我的眼睛,这是反射原理。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说话是不看或者是不敢看对方眼睛的,这是什么问题呢?眼神是漂移的,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讨论,就做以后有机会在讨论。真的有人说话是不敢看人的眼睛的。这是死活的判断。

那么,是死的,怎么办?

让他活起来,变活,(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把他激活,怎么变活呢?吸引他注意,先让他心动,心动就是活起来。(因为心动才能情动,情动才能有爱产生)。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技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如果是活的,此时此刻,再判断是正常还是异常。

正常异常心理学有三条标准,如果是正常的,具备三条,第一,主客观一致,举例:1,黑板上没有蛇,你却说有蛇在黑板上跑,主客观不一致了,出现幻觉了,这是精神病的症状,是精神病学标准。

心理学标准呢?客观上公务员是很好的职业,很多优秀人进不来。有人呢?一边抱怨一边工作,一边干着一边怨着,还不辞职,主客观不一致了,拧巴了,心态不正常了。

2,知情意一致、内外协调一致。

什么是知、情、意?心理有二个部分组成,一是体验,二是行为。行为是外在的,体验是内在的。认知是内在的,情绪一部分是内在的,一部分是外在的。行为是外在的。知情意一致就是内外协调一致。

举例:

例1,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我见到你高兴,愿意和你交朋友。知道你是好人是认知,喜欢你是情绪情感,愿意跟你交朋友、行为上接近你是行为,这就是知、情、意一致。

知道你是好人,却怕你,见面躲着你,知情意不一致了。知道你不是好人,内心害怕讨厌,见面却讨好你,内心拧巴着,这也就不一致,知情意不一致,这是神经症性冲突。

例2,孩子知道要好好学习,认知没问题,却不愿意学习—情绪抵触,拿起书来就头疼学不进去——情绪、行为都出了问题。也是知情意不一致了。情绪出现问题就别讲道理,道理很明白,他是知道做不到。是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桥梁——情绪出了问题。

情绪是失控了的欲望。任何情绪问题是背后的欲望出了问题,要么欲望太高,要么欲望太低。要分解明白不学习是不能?不敢?还是不愿?

第二条,知情意要协调一致才是心理健康。即内外协调一致。

第三条,人格稳定。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判断正常是建立在人格正常基础之上的。

人格是使一个人的行为在不同情景不同时间保持一直的心理品质与过程。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的,除此之外,还有性格,如大气小气,内向外向,慷慨吝啬等等,是维度,不是一个点。早在科学心理学出站前的古希腊,内科医生希波克拉底对气质进行归类,他根据体内四种不同体液之间比例多少分为:多血质—生性温暖愉悦:胆汁质—易怒;抑郁质;粘液质—人生性冷漠、迟钝、感情不丰富。现如今,他的分法已被淘汰,但是这些概念被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延用。

今天,我们把人格它分为气质和性格。气质与生俱来,后天改变的可能性不大。性格是社会化的结果,是后天形成的。

常用的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特质发源于气质,气质是先天的。气质是人格的基础,深植于个体的生物本性里。特质是建立在气质基础上的的多维结构,受后天经历的影响。正是后天因素拓展了先天基础。

开放性、责任感、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每种特性都是一个维度,比如开放性被称为求知欲、好奇心、独立性,它的另一端是思想封闭、缺乏好奇心、缺乏想象力;责任感呢?也被称为可靠性、坚定性、克制,另一个端呢。冲动、粗心、不负责任;外倾性呢?被称为社会适应性、笃定、善于社交、大胆自信,另一端害羞,内向;宜人性呢?温暖,招人喜爱,另一端呢?冷漠消极活敌意;神经质呢?被称为焦虑或情绪化,另一端情绪稳定过情绪受控。

举例:小学校长,70岁,三个孩子,心花怒放,两个月以后怀了,一听说孩子回来,藏东西,不正常了,人格不稳定了。患了老年痴呆症。

心态正常具备三个条件:

主客观一致、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稳定。

三条有一条不具备,就是不正常了。

正常后,进一步区分,看心态健康不健康,

正常异常是性质判断,健康不健康是程度判断。会骑自行车与否是性质判断、骑自行车熟练程度与技巧是程度判断。

性质判断是第一判断,程度判断是第二判断。

比如到医院看病先看什么性质的病,感冒重还是癌症重?性质不一样,不能比。感冒可能死人,癌症治愈比率非常高。一个学心理的,一个学物理的,谁厉害?不是同一性质,没法比。

正常不正常是性质判断,健康不健康是程度判断,程度判断什么意思呢?我可能比你健康,你可能比我健康,严格来说,是人就没有百分百健康的,健康只存在教科书上,病很多时候是文化层面,不见得是医学的,比如美容手术,割双眼皮的,去雀斑的,这都是文化意义上的病。你比我白,我就是不健康的,我脸上有雀斑,就是不健康的等等。

好,接下来,判断健康/不健康。是否心理健康,许又新教授有三条标准:一是体验标准——感觉层面、横断面的,指个人主观感觉,主要指是否有良好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二是测验标准,焦虑指数一测——是客观标准,主要指工作及社会效率。三是动态标准、指观察标准,纵向观察一个人,今天不好明天就好了,无论体验还是客观,都是横向的,观察是纵向的。

关于健康,郭念锋教授提出健康十标准:

强度:遭遇生活重大打击时,每个人的抵抗能力如何。同样地震了,财产和人都没了,幸存者中,有人自杀,有人坚强的活下来了。同样孩子没考上大学,有的孩子他娘疯了,有的认为大不了再考嘛。

耐受性:对慢性、长期的精神刺激的忍耐程度。谁比谁更能忍,什么叫婚姻?婚姻是长久的忍耐,有人忍了五年忍不下去离婚了,有人忍了五十年婚姻维持下来了,这就是心理健康水平好的体现。

周期节律性:通常说的生物钟。

暗示性:有人往往易被周围环境和无关因素影响,使情绪和思维发生波动。

觉察能力:意识水平,清醒状态下的觉知。

康复能力:遭遇打击后,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自控力:一个人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力。

自信心: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信任程度。

社会交往:冷漠、接触不良,构成了精神障碍症状。一见如故也可能是躁狂状态。

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变化时,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上东西太学术化,不好操作。

通常,可以用三种状态来评估:顺境、逆境、绝境。

什么叫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顺境下能够享受,逆境下能够承受,绝境下接受。承受不同于忍受,承受有着更为积极得内涵,主动承担,忍受是被动的,无奈的,消极的。所谓健康,就是三者都能做到;如果能享受能承受就是不能接受,就是不健康状态;而能享受能接受就是不能承受就是精神病;能承受也能接受就是不能享受就是神经症。乍听这个标准很具有可操作性,细想什么是顺境、什么是逆境、什么是绝境,很难区分,而且你的顺境说不定就是我的逆境,“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还是很难判别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有可操作性的就是看男性是否很“幽默”,女性是否会“撒娇”。“幽默”是智慧的剩余,这是看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有智慧有魅力的男人说话会很幽默;而“撒娇”是主动退行,即从成人能回到孩童的状态,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能上也能下”、“能大也能小”,有一股“韧”劲,太钢容易折断,太软不能承担,心理障碍就是上得去却下不来。当能力支撑不了欲望的时候,一个人的心理就容易出问题。

狐狸,千年成精,狐狸精,就是狐狸蜕变而来的。

狐狸精再变回狐狸退变,就是退行。上容易还是下容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都说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可是未曾拿起来过,何谈放下呢。

辨别了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针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应对策略也是不同的,这样我们才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正常健康的人,可以听道理,正着说,说话用陈述句;

正常不健康的人,用心理,反着说,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心理 异常的人,用心理也不管用,只能顺着说;

对于 “死”的状态,即不知道变化的人,只有闭嘴不说。

这四种策略最难的不是讲道理,而是闭嘴不说。因为闭嘴不说足以应付以上四种情况,而顺着说可以应付健康、不健康和异常三种,所以道理只能讲给心理健康的人听。

这就是为什么鸡汤文章帮不了心理已经不健康的人的原因。

心理机制分为适应和调节,适应是指外在的行为,调节是指内在的体验。大道理只能起“宏观”调控作用,时刻起作用的“微观”调控几乎完全取决于内心体验。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只有高层次心理活动对低层次心理活动的调节才是有效的和健康的,但我们必须要记住的是,高层次的心理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发展起来。而问题的关键是,低层次需要必须在童年期得到满足,到了少年期以至青年期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由此我想到了阿德勒的那句“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理论的重要性:一是理论如灯塔,可以照亮眼前的一段路,有了方向的指引,走起来更顺利;二是理论如武器,一定情形下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我们想救人,一定不能牺牲在救人的路上。

心理学是科学,所以普及心理知识始终脱离不开教科书上的两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不是大脑,是大脑活动的一个呈现,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所以面对同样的世界,每个人内心是不一样的风景,这带给世界更多的丰富性,也带来了人心理的复杂性,如果认为在同一个单位对单位的感受是一样的那可就大错特错,每个人对客观现实(可以是家庭、单位、社会、国家)都不是镜子式的原样反映,带有自己内心的很多观念,而这些观念大多时候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所以学习就是让我们时刻保持一颗觉察的心。

至此,内容已经很多,可是老师还是见缝插针塞了一些知识点:压力种类(一般性压力、叠加性压力、破坏性压力)、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人际关系自我暴露四层次(看情趣喜好、看态度、看自我意识及人际关系、看隐私)。

“革命的道路是在革命之中找到的”,把心理学理论落地,每个知识点都要有四五个事例来解释,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才是心理工作者的任务,毕竟“说明”只有通过了个人的“理解”才能给他人予以“解释”。

相关文章

  • 识别心理,走入内心

    我们说,心理工作者与人打交道,是人文工作者。 怎么看一个人呢?应用识人术,老百姓说相面,我们是科学工作者,心理学是...

  • 2021-09-28

    如何识别心理痛点? 识别心理痛点最清晰的信号,就是那些别人一旦提起就会使我们跳脚的点。 这些心理痛点在我们内心设置...

  • 走入孩子内心

    4月4号中午回到家,睡觉,2点起床带哥哥弟弟学单车,4点去店里,两个人自己玩.7点哥哥弟弟帮忙一起煮饭菜,教妈妈练...

  • 自我发展心理学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障碍-控制感

    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障碍-控制感 关键点:一、心理舒适区:熟悉的应对方式。在行为上,在内心情绪上。 二、心理舒...

  • 走入你的内心

    在我身边,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她们就像大姐姐,总是能在最适当的时候给予我指点迷津。我称她们为情商高的人。姐姐A弱弱大...

  • 儿童心理画

    儿童心理绘画是孩子另一种语言,让你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 孩子的话大人不太懂?孩子的内心需求无法及时察觉?你需要的是...

  • 走入内心的台阶

    心和心之间, 拥有着距离。 沟通, 是一颗心 通往另一颗心的路。 每一句话, 成了每一个台阶, 每一个微笑, 成了...

  • <自我发展心理学>检验自己给自己预设的那些假设是不是真的存在

    得到 -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第5讲之摘要与心得。 - - 识别出自己行为背后那些内心的假设,是突破心理免疫...

  • 心理学家告诉你,这两种人要远离

    一个年轻人刚走入社会,在与行色各样的人打交道时,不知道怎样识别人,判断什么人可交,什么人应该远离。 他便去问心理学...

  • 【0218 读书清单】雅各书第6-7章

    001 心理上极度的苦恼时,人会折磨自己,给自己定罪,他们必定走入燃烧着火与硫磺的湖中,人内心失望的痛苦,就像燃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识别心理,走入内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wb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