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

作者: Joanbetty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09:46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人与人相处,走得再近,也难免有矛盾与摩擦;处得再久,也常伴随失望和伤害。

      一段感情想要长久,都要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和分寸感。离得太远,则会显得生分疏远;离得太近,又容易失了朦胧美感。真正舒服的关系,莫过于:和而不同,慕而不攀,亲而有间。

      和而不同,两人观念不同,私交却很好。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在交往中,若是强求一致,就免不了争执与冲突。唯有以广阔的胸襟,容纳彼此差异,两个人才能长久共处。

      正是对各自观点的包容,两人才能够保持终身友谊。作家特德·姜说过一句话:“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它们造就了我们不同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只能看到彼此差异的人,只会将对方从自己身边推走。

      学会包容各自的不同,才能拉近距离,让彼此舒服。人与人相处最好的兼容模式,便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和源于理解的尊重。

      慕而不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在人生得意之时向你大献殷勤的人,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

      这种掺杂过多利益纠葛的关系,往往经不住一点风浪。余秋雨曾说过: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时的玩伴,也不是人脉,它不为任何功利原因而存在。

      最好的感情,是彼此间没有功利心,也没有过多的算计。南宋时,文人张千载,与文天祥自幼便是好友。后来文天祥官至宰相,而张千载只是一名普通的举人。

      以两人关系,张千载完全可以谋求一官半职。可当别人都快踏破文天祥家门槛时,他却从未求上门去,甚至还婉拒了文天祥的举荐。

      后来,元军南下,文天祥被元人囚禁。从前围在他身边的那群朋友,此刻一哄而散。唯有张千载变卖家财,在狱中照顾了他三年,最后还为他收殓了尸骨。

      两人这真挚而简单的友情,成为史上一段佳话。明代名医王肯堂说:“吾荣时招之始来,吾患时不招自来,真友哉。”

      真正的朋友,无关高低,无关贵贱,不涉及金钱利益,不攀慕富贵荣华。我不期许从你那里有所得,你也不期许从我这里拿走什么。世上最长久的关系,莫过于以心换心,真诚相待。

      亲而有间,看过三毛的一个故事。三毛移居到撒哈拉沙漠后,与周围很多邻居关系都很好。其中,最要好的是住在隔壁的姑娘姑卡。每次来做客时,她都会顺手拿走三毛家一两件小物品。

      有一次姑卡没打招呼,就擅自把三毛的高跟鞋,拿去给自己的妹妹穿。第二天还回来时,鞋子已经变得肮脏破旧。

      原本三毛就有轻微洁癖,这样的行为,让她心里极度不适。忍无可忍之下,三毛对姑卡发了脾气,两人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三毛谈到此事时说,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也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再好的关系,一旦突破了界限,带来的往往不是亲密,而是困扰。

      陈果说: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间,要有一个中立地带。

      与人交往,亲近地保持距离,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曾有富商曾向画家黄永玉求画,黄永玉按照市场价索酬。

      富商觉得价钱有点高。他打听到金庸先生是黄永玉多年老友,就想请金庸出面,再谈谈价格。本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没想到金庸却拒绝了,他说:“黄先生的画,定好价格后就不会再改变,虽然我跟他是朋友,但也不能坏他这规矩。”

      作为好朋友,金庸了解黄永玉卖画不讲价的原则。虽然两人很熟,但他还是觉得不能随意干涉好友卖画。正是这种分寸感,使得两人的感情数十年如一日,始终舒适而自然。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站远一点,就不容易扎伤到彼此。

      世间万物都有尺度,感情也是如此,关系再深,也不要轻易越界。最舒适的关系,不是你侬我侬、不分你我,而是亲而有间、熟不逾矩。

      真正的情,清清淡淡,平平整整,安安静静地摆在那里,从来都不需要太用力。好的关系,不需要费力维系,也不需要努力迎合。

      多点理解与包容,把握好距离和分寸,才能彼此相安,走得更长久。

    分寸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寸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wv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