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上午9:00多了,正准备着手整理昨天晚上观看诗歌朗诵的感受,突然接到C的电话,说D想一起出去玩,就我们仨。若显单调,就把俩娃也带上,我们可以遛遛娃。
遛娃也蛮有意思的么。问俩娃的要求什么?能玩水就行。去哪呢?已9:00多了,去远地方已来不及,可近处已无风景。
有点为难了。
只得求助于鹤壁的L同学,因为近处有山有水的地方还非鹤壁莫属啊。
L给了一条建议:上次我们一起游玩的地方是从某点向南,这次,从上次我们游玩的地方向北就可以。若体力还好,可以一直向北延伸,直达太极图等地。
沿着同学发过来的导航,我们一个多小时便到了目的地。
那就沿河向北吧。
大人迷上的是沿河风景,而俩娃迷上的却是淇河的近水区。
先说娃们吧,一看到白花花的沙滩,便哪也不去了。手中的水枪瞬间派上了用场,只几分钟,一身衣服已经湿透。然后,索性脱下湿衣服,放心大胆的跳进水里。
在这片区域玩水,还是比较能让人放心的。一是河流本身水不深、浪不急,二是因为在河边一二十米处有着起警示作用的白色石球和蓝色警示牌。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安全常识,很少有人会去冒险的。我们这两个小朋友这么喜欢玩水,也一样没有靠近水位略深的白色石球。我奇怪的是:他们在水中竟然能毫不厌倦的一直玩,这是为什么呢?
两位妈妈要看护她们的宝贝,我则信步向北走去,一路上除了自然景观可以点亮你的眼外,更有人文景观作陪。这样的城市宣传地区应该是独树一帜的,让你想不了解它都难。淇河书苑这一全场2.5公里文化长廊使人感受到淇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这1500余首诗,以历代咏淇诗歌和鹤壁籍诗人为主脉,以淇河为载体,依托淇河生态线,融淇河诗文化、淇河风情、鹤壁人文于一体,展示鹤壁千年文脉。就这样静静地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吟咏。人们就在这行走之间就提高了对地方文化的认知。
这样的布局绝对不是偶然而得的。它来源于2016年以来,鹤壁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加大了城市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并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先后对试点区域内所有雨污合流管网进行统一分流改造。
同学还曾告诉我一件事,前几年,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到鹤壁担任鹤壁市领导,以一个省旅游局局长的眼光把鹤壁市这个“小煤都”打造成了河水潺潺流淌,水清草绿,岸边郁郁葱葱的开放型城市。
或许这就是格局吧?
当然,鹤壁市在打造物质文化环境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也进行着的传承和创新,比如它们打造的“非遗文化小巷”的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尤其是樱花盛开时,巷内的浚县泥咕咕、鹤壁窑、黑陶、石狮等艺术品的实物展出都让人为之眼前一亮。
回去时已然开启导航,可是竟然走了个七拐八折,走了一次几百次都不曾走过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