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为塑造的初期,需要及时不断地去强化确保行为维持。但是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行为有可能内化行为模式,比如说孩子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虽然老师没有表扬,但是他还是会自觉遵守纪律,继续认真听课,这个行为就是经过训练后的行为内化模式。同样,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实验中,小白鼠虽然有几次尝试压杆,但是没有得到事物,还是会继续压杆尝试这个行为,甚至可能小白鼠以后遇到别的杆的时候也会发生压杆行为,因为这个行为已经成了小白鼠的习惯性行为了。
有时候对于学生来说,行为的发生会由外强化变成内强化。因为可能在尝试行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个行为很有兴趣,甚至能获得成就感。比如说某同学,开始不怎么阅读,但是老师为了培养他阅读的行为习惯,对他进行了强化训练,在训练后,他渐渐地发现看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后来,老师没有要求他阅读,但他依然坚持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这就是行为由外强化变成内强化的过程。
维持行为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抵制消退。一旦形成某个行为,对正确反应的强化变得不那么繁琐或不太可预测(变化间隔式和变化比率式强化)。比如说当一个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老师就表扬他,那么,当他回答问题时老师没有表扬的时候,他回答问题行为消退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但是,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增加回答的次数或者随机表扬,那么,他回答问题的行为就比较难消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