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88280/1519dee4d3f1d72b.jpg)
文/王宁子
2019年夏天,每次路过三府湾天桥,每次看到在天桥下栖身的清洁工老汉,都有拍照的冲动,但每次看到老人那双眼睛,就打消了念头。
不去打扰,就是最好的尊重。
老人的一切家当都在天桥下,被子铺在几个扫帚上,两辆架子车为老人隔起一点自由空间,虽然如此,但老人的“家”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每当有人路过,老人在他的“家”里都显得很拘束,那神情仿佛一个乞讨人,忐忑不安中又有几分无奈。很多时候,老人都是静静地靠在自己的被褥上,静静地发呆,花白的头发,清瘦的脸颊,纵横交错的皱纹,写满了尘世间的沧桑……
老人这年纪,本应守着老伴守着几个孙子,守着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在土中刨食了一辈子,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日益增加的支出。许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时借下的钱还没还完,许是为了身患重病的老伴,许是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为了几个还在读书的孙子……
也想养一群羊,养一群鸡,养几头牛,苦点累点,不怕,就怕那些活口每天张口,这天怕长算,哪来那么钱养它们?思来想去,还是和村里几个老汉结伴进城,只有扫大街这活没有年龄限制,没有技术含量,虽然被人瞧不起,鄙夷的目光,不屑的眼神,但只要能挣点钱,那些又算的了啥?再说,这把年纪,一没文化二没技能,除了清洁工这份活,还有啥条件挣点养老钱?为了节省一点开支,在天桥下为自己搭建一个窝铺。经历过困苦,饿过肚子,在老一辈人的世界里,还有啥能比吃饱穿暖有一份收入,开心呢?
老人是千千万万个进城打工中的一员,他们虽然已到暮年,但为了生存,和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他们的身影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用饱经风霜的双手为城市换来一份整洁,用廉价的劳动力换来微薄的收入,只为了证明,自己还有用。
关中有句俗话,钱是蔫汉的胆。只有好好过日子,才能在人前挺起腰杆。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他们的字典中没有,有的只是勤劳勤俭和负重前行……
这世间,用双手挣干净的钱,每个行业都值得尊重,但愿每个人都被善待。
忽一天,天桥下再也看不到老人的身影,默默注视着老人曾经露宿的地方,想起老人那个用架子车围挡的虽简陋但很整洁的“家”,想起每当有路人经过时老人忐忑不安的眼睛,心情五味陈杂。
也许老人只是挪了个地方,也许老人已经回到家乡,守着自己的老伴,守着自己的土地,日出而落日落而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