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2017-05-04
引子
我高二的时候读的这本书,后来大一又看了一遍,文学类图书我很少看第二遍的,这本书是个例外。
青春年华
当我高二读这本书的时候,写了将近十页的读后感笔记,应该说,在我写的读书笔记中,那篇是最长的很少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书那样,引发我如此之多的思考。[笔记不在身边,就不展开了]
大学之前的时光总是浪漫的,所以,高二的时候,我是以感性视角去阅读这本书:我会为少平和晓霞的悲剧而难过,甚至还想过自己命中的晓霞会是谁?
我还以少年特有的纯真告诉自己,对于爱情要勇于坚持,要是我是少安,就会和润叶在一起,因为让润叶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润叶将会过得不幸福。
我那时甚至还谜一般地思考过该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当然,这些空想其实没有意义,前提是得有这么一个人,否则就是自寻烦恼。
我是西安人,从地域上分,西安属于关中地区,离路遥所在的陕北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作为陕西人,读这本书还是能感到一种亲切,或者说,带入感很强,黄原就是黄土高原,省城就是西安,铜城就是铜川。
书中有一些方言,我们那里也在用,虽然它的发音显然不是把它写成文字那样。比如:脚地,方言读音其实是jyue dia,通常指房屋里面的地面;再如,这搭,那搭,方言读音是,zi da,wu da,意思就是这里、那里。
远方
大一我来到了上海,这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初入大学有不少困惑。从人际关系上讲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大学之前的朋友四散各地,而新的朋友还没有结交。所以,我在《平凡的世界》中寻找安慰,一则这本书描述的是我的家乡,身在异乡能感受的故乡的气息总是令人感到温暖;二则这本书我在高中的时候度过,重读能唤起往昔回忆,给我带来了温馨。
重读的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浪漫的,部分原因是高中老师总是渲染大学有多么多么美好,而初入大学的时候,我对大学的现实性还没有很清楚的把握,因此加上自己的想象,大学就浪漫了;第二个原因虽然我能从地理上突然来到千里之外的上海,但是从心理上我我不可能直接从高中跳到大学,因此,此时的思绪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高中的浪漫情怀。
勇气
《平凡的世界》内容十分丰富,除了爱情,还有友情、亲情、社会、人生。这是一本伟大的书,从它里面能读出许多内容,这本书能给我们以在生活道路上奋然前行的勇气。
少安和晓霞去看望少平,少平住在还未完工的一座楼里,这座楼还处于施工时期,没窗没门没水没电,此时,当他们来到门口时,不由自主地呆住了:
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靛,伤痕累累!
少安和晓霞为少平的处境而难过,少平看出了他们的心思。
他自己心里也有点难过。
他难过的倒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自己的处境被这两个人看见了他已经过惯了这种日子,觉得也没有什么;但这两个人显然为他的窘况而难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更使你自己难过呢?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更使你自己难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