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Who is you. You are a combination of many you. When you talk about yourself, who, or more to say, which of you is talking? and which one is talking about?
读书心法之,侦探思维。像夏洛克那样,注意到那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细节。拓宽你的思路,不拘泥于眼前的情景,或者说,眼前的“幻象”。
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
实用主义下,功能价值过度膨胀,我们已经不再关心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其存在的本真。学习是为了毕业找好工作,读书用来变现,就连孩子,都成了实现自己年轻时梦想的- “工具”。
我们已经看不到存在,我们只能看到用处。
正像《优秀的绵羊》中指出西方的教育问题,在东方世界也同样,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有知识没有文化,一群高学历的野蛮人,一群习惯性的成功者。
2. 果大1号和果大2号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两个小人儿。
看过《头脑特工队》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个“多元政体”,里面各种嘈杂的声音。我们不断被新事物吸引注意力,不断分心。是最后胜出的那一派的声音,影响控制了我们的行为和决定。
犹太拉比约瑟夫·索罗维奇(Rabbi Joseph Soloveitchik)在《有信仰的孤独人》(Lonely Man of Faith)中指出,《创世记》中对上帝造人有两种不同的描述,分别代表我们天性中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他称作“亚当一号”和“亚当二号”。
一号是我们天性中面向职场、有野心的一面;是外在的、体现在简历上的天性。Ta倾向于建设、创造、生产、发现,追求显赫的地位和功成名就。
而亚当二号是内在的天性。Ta更希望拥有某些道德品质、冷静的思维、坚定的是非观。可惜,Ta的声音,常常是微小,怯懦的,甚至不被听到。
就拿自己来说吧,果大1号呢爱出风头,在领导和帅哥面前喜欢表现自己,在家人同事面前又很懂扮乖讨喜,帮助别人来刷存在感。
果大2号就安静的多,更喜欢读书写字看小猫,一到酒席饭桌就觉得寂寞无聊,一开会就睡大觉,在夜深人静里跟中外的灵魂导师神聊。果大2号自由自在,但更会为了责任和理想坚定不动摇。
3. 简历美德与悼词美德。
我们无法真正脱离集体,他人,社会而存在。虽然越来越少见面,却越来越多的刷存在感。我们需要被接纳和认同,我们在乎他人如何评判自己。
对于评判,作者在书里提出了两个概念: 简历美德与悼词美德。
前者是那些列在简历里,是你贡献给就业市场或者有助于你在外部世界功成名就的技能。有多种精确,量化方法,显见可视。
而“悼词美德”是未来人们在你的葬礼上如何谈论
你的美德。它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古今中外,似乎很难明确给美德,良质精确的衡量标准。仿佛隔着一层带着氤氲水汽的眼镜,模糊不清。
美德并不像我们在课堂上学习那样:听讲,记笔记就可以学会。而是要经过历练,拷问,内心世界不断从创伤到弥合,从痛苦到治愈的过程。真正的美德是从生活中修炼,从偶像的身上效法而来。
一个人的本身,就是他要传递信息。
英雄离开家乡,一路闯荡,需要找到同伴,更需要心灵的导师。我们要有意识去找寻值得效仿的榜样。那些高自尊的人,那些有非凡内聚力的人。他们即使生活支离破碎,自身也不会变得杂乱无序。他们的内心世界已经形成了强大沉稳的统一体。就像海岸边屹立的礁石,风吹雨打愈发光滑润泽,不会因暴风雨偏离方向,不会因困境而崩溃。用沉着冷静,安抚着命运之浪一次又一次的拍打。
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成功者,而是不断的与自我抗争,通过1号与2号一次又一次的博弈,最终激发全部的潜能,实现自我。
就像《从优秀到卓越》中描述的第五级经理人: 平和执着,谦逊而无畏。将看似矛盾的性格和谐的统一起来。
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保持谦卑。与自私的人性抗争的品格之路,虽崎岖艰辛,却更加充实。
作者布鲁克斯在文末这样写到,:“幸福是我们在追求道德目标和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中,意外收获的副产品。不过,它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愿我们都更深刻理解幸福的含义,并且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 果大1+2
通识精读5《品格之路》
这些书也值得读:
《社会动物》,《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要事第一》,《论语》,《峭壁边缘》,《心流》,《深度工作》,《程序员修炼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