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自从我迈过30岁,就经常听到和看到这么个观点:30岁以后,要学会做减法。减少四处探索,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观点很好,但现实中执行并非易事,我仍然是继续摸索了五年多,才对它有了新的理解。
不是减少探索,而是克制贸然冲动
我一直相信: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是我们保持鲜活生命力的要诀。所以,我从来就不认为减少探索能让自己变得成熟,相反,很容易因为感知不到细微变化而变得麻木。
大理论家们说的减法,应该是说减少年轻时那种不顾一切的冲动行为,年龄不同了,我们拥有的优势也会变得不同。
因为年轻,所以凭着一腔热血探索出来的结果,不论成败都可以当做一种宝贵经验轻松再来,而到了中年,尤其是成为家庭顶梁柱之后,我们做很多决策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家人,我们不再是只为自己一人而活,而是已经承载了家人们的期望和生活的未来。
所以,克制住突然想要裸辞当一个诗人的冲动,在内心涌过这阵热潮后告诉自己可以在时间、资本能力范围内小步尝试,才是一个普通平凡中年人的成熟。
想通了,那些虚妄的念头,即使有时冒出来,也不要紧,大不了脑中嗨过之后再删掉。
不是减少反思,而是换成自我关怀
有人说,30岁之前不要怕,30岁后不要悔。是的,人过中年,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不要去懊悔自己曾经做过什么错误的决定,就算你每天拿出来狠狠批斗自己一番,又能怎样?接受现实,才是最有效的活在当下。
请注意,接受,并不代表忘记。如果我们分明已经知道自己曾做错过什么,那么,我们确实该好好反思,反思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到底哪里没有做好,我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从中学会了什么道理?未来再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我可以怎么做会更好?
过往再不堪又如何,比起今日飞机失事那些不幸遇难的同胞,我们不还是很幸运地活在了当下吗?
珍惜当下,珍爱自我,觉察到自己的所需和所求,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可落地的未来。
不是减少沟通,而是选择自主担当
前阵子,我刻意参加了21天沟通训练营,才也发现,沟通,并不等于就是说话,我们的非语言信息,乃至我们的行动,其实也是沟通的一部分。
少说话,多做事。对于不善言辞的人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更高效的沟通。
把事做到让别人放心,做到无可挑剔,自然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也难以理清的社交辞令。
上周五,我因感冒咳嗽加重了,刚好遇上疫情在本地加剧,领导微信发一条信息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医生,有没有打针吃药,我立马就明白到了即使戴上了口罩,我在办公室咳嗽仍然是很不合适的。
我随即感谢了领导关心,然后主动说去核酸检测,然后请求回去办公,免得引起大家恐慌。
从我的角度而言,与其不断和领导以及周边同事解释我其实吃了多少药,我的行程码有多么安全,不如主动避开舆论中心,减少大家的猜测和不安,一个人轻松回家办公。
这,是我的反馈和回应,也算是一次沟通。
不是减少行动,而是抓大放小找焦点
到了周末,大家都在呼喊尽量避免出行,为了避免无聊,我就给自己安排了好多事,一开始,计划清单上列出了七八条,写完,自己立马就变得负担感满满,不开心了。
静下来想一想,我这到底是在周末度假,还是在换种形式折磨自己呢?这些事,真的非做不可吗?于是,拿起清单一个一个又重新审视起来。
瞧一瞧,比如,去超市买减脂食材?额,最近降温都这么厉害了,我会做吗?有必要这个周末去吗?没必要冒着出行风险买回来囤着吧,划掉!
看来看去,再掐算一下我平时会娱乐放松的时间,果然,最后只留下了三件我认为最重要的事。
事实证明,我最终也只完成了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但是我这个周末却觉得格外轻松愉快,而且做起来的时候,内心毫无抵抗和拖延情绪。
图片来自网络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通常会想到用“加一点”什么来解决,这是很常见,也是很自然本能的反应,然而,就像学知识,收集信息一样,我们个人的能力、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唯有学会取舍,学会“做减法”,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那些难得的能持续长久的幸福与快乐。
这,便是我最近7天最想记录和分享的。
感谢007这个大平台,愿战友们和我一起体验这份成长与蜕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