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两种冲动所组成的生物。一种是人们与生俱来所拥有的感性,一种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经历所获取的理性。这两种感知相互作用,交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日常所有的行为与感受。
感性在一种描述上可以说是各种欲望的现实表现,宗教中所描述的七宗罪,“暴食、色欲、贪婪、暴怒、怠惰、伤悲、自负或傲慢”还有其他欲望等,这些不同欲望在现实中的共同表现构成了我们的感性,是我们人类所与生俱来,不可去除的天性。
而理性这个概念,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到现代,被人们理解,接受和拥护。(虽然说理性从古至今便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可以理解的概念是从西方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理性就是对人类天性,欲望的一种制约,从各种中西方概念、观点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理性是一种推崇甚至崇拜的程度,从现实角度来说,理性确实制约了感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这种有机生物的情感,可以说是由先天的感性与后天的理性所共同构成的。我们在生活中各种行为与活动也是这两种不同感性不同比例的显现所表达的。
我们可以从人类刚出生的时候说起来探讨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因为饥饿,温度等不适原因通过后大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足够的食物,适合的温度等其他欲望的需求,而父母们也会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当我们逐渐长大以后,我们就通过学习,教育的方式逐渐习得了理性,知道了可以通过话语或其他的方式诉说自己的欲望,获得食物,适合的温度,继而获得一定程度欲望的满足,不会在像婴儿一样哭闹,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表现。所以,理性是一种逐渐学习的过程。
然后,当我们逐渐长大,上帝创造人类时所添加的各种欲望就回一一出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而在这个从幼年到青年,最后到成年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在通过理性与自己的欲望做着对抗。
感性,即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周围环境改变的一种需求。比如说,更多的娱乐,更漂亮的衣服,更可口的食物,更大的住房等。我们都拥有或多或少这种感性的需求。而理性呢?就是通过计算来衡量获得这种需求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怎样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所以,理性是一种没有温度的数学方程式。
如果说,在失去理性下去满足自己强烈的感性,那样,结果可能就会是一场壮烈的悲剧。比如说,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等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的产生便是这种不顾理性而遵循强烈感性的结果。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强烈的爱慕之情,李尔王自身的骄傲放纵,哈姆雷特的快意恩仇,这些强烈的肆意妄为的感情给予我们这种生活在理性之中的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冲击感,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正因为我们被理性制约,并且能从旁观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冲动感性的可怕结局,从而我们愿意敬佩这些服从于自己感性的无畏的勇士,对于他们敢于面对的结局,对于忠诚于欲望的勇气献上自己的掌声与赞叹,但自己却不会轻易去如此尝试,去面对已经注定的毁灭。何其幸哉?何其不幸。
所以,感性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潜意识中是一直认可而且尊敬的事情。但通过后天学习,经历所习得的理性让我们意识到了纯粹的感性支配的情感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所以,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制约自己的感性,即各种欲望的现实化表现。主动的让理性支配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在理性状态下,我们做出的决策基本上都可以让我们取得知识范围内物质最大化的结果,所以,在日常状态下,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都是理性。比如,社会上的各种白领,科研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等。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由理性支配去完成的,而由感性支配完成的工作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一直加强着我们个人的理性,而压抑自己的感性。这是从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对人们的要求,我们别无选择。所以,理性成为了我们的主导感情方式。
但在这个习得理性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世界上最理性的东西就是各种各样的机器,计算机,按照各自的程序一直走着,不会出错。而我们在习得理性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逐渐成为各种不同的行走的机器。唯利也。
而我们渐渐失去的,便是我们的感性。而这也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生活在理性中的我们为了让我们重新获得感性,去除理性,我们采取了各种方式。其中最方便的一种方式便是喝酒。酒后吐真言,酒后现真性。各种狂欢,各种相约,各种肆意妄为。感性在我们醉酒之后便主宰了我们的情感,那时我们的行为主要就是由感性所支配的,所以我们在酒后干了不少让我们平时不喝酒时觉得可笑的事情,这就是感性。但,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由感性支配我们情感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
心脏以一种奇怪的频率跳动,四肢无意义的抖动,身体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快感,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我们来回想一下有什么场景。
花前月下,表白之时;
阴云布日,分手之际ᕪ(·Д· )
故友相聚,相逢之喜;
天涯海角,奔走想离。
……
在这个感性支配我们的过程中,不管结局是喜或忧,我们都会得到一种意义的满足。这种快感让人着迷,但有时候却跟现实格格不入。所以,什么样的人生是真正完美的呢?当现实理性的追寻与我们自身感性的现实表达相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最大的满足。在那个交点之上,实现了自己一生的价值。但这只取决于自己,别人没有评论的资格,留给后人说矣。
所以,在重新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是李尔王,哈姆雷特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也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一生不管是好是坏,结局是背是喜。总结出来就是一个字,爽快。所以我们羡慕,并且尊敬他们。
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平衡的调节自己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生活达到一种丰满的状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尽量克服自己各种感性的欲望,比如懒惰,嫉妒,贪食等的表现,使自己能够在理性工作中更有效率的进行。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时时刻刻都必须遵循理性的制约。在理性的工作结的时候,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释放自己的感性。为什么不和其他人一起呢?因为感性的释放可能伤害到我们所珍惜的人。至于释放感性的方式,我想这需要找属于自己的方式,每个人去摆脱一直存在的理性,使自己陷于感性支配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可能是看一场催泪的电影,可能是放肆的唱歌,可能是一次醉酒,也可能是一次耗尽体力的运动。我们需要努力的寻找一种不伤害别人的感性释放的方式,这很重要。当感性释放完毕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理性去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更加活力四射的投入到生活当中。(所以,才会有酒吧的存在。(。•̀ᴗ-)✧)如果用一种粗俗的方式来形容,这就像一个过程,当到一定的时间,我们都是得上卫生间的。
(—)
感性支配的行为是一种比较爽快的感觉,我们只能适度的去品尝,这也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日常的理性,不可沉迷于其中。各种的瘾,比如烟瘾,酒瘾,贪食瘾,购物瘾等就是过于迷恋感性其中,而不正视理性的现实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屈从于自己的欲望,这是我们所不应该的事情。而这种屈服也会伤害到我们所爱的,和爱我们的人。所以,直视自己的感性,不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不要让自己的思考能力枯萎,去接受现实,合理的释放感性,然后投身于理性。这样我们才可能赢得幸福的生活。
~~~~~~~~~~~~~~(分界线)
接下来,我想描述感性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给予我们理性所不具有的勇气。勇气这种东西从来不是理性所能够驾驭住的东西,而勇气恰恰是我们所必须拥有的东西之一。理性让我们实现物质上可能的效应最大化,而感性所赋予的勇气可能会给予我们生命意义的存在和一定形式的突破。
理性只能驾驭现在,而勇气却在突向未来。
所以,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感性是欲望的现实化表现,勇气是对欲望的执行的手段。
那么,在什么时候,勇气才会出现呢?这是一个很重要并且值得思考的问题。理性是对现实的分析,感性是对欲望的忠诚。而勇气就是在看清现实之后仍能坚持不懈的对欲望的追寻,这就是忠诚于自己的勇气。而拥有这种勇气的人,也就是现实的勇士。而最后在理性支配下去实现自己感性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是人生价值。而无怨无悔,不念过去。
勇气即是一种感性的结果论,遵从于现在的经验于欲望,从而向未来前行。
所以,我想当理性与感性共同产生的勇气一同作用于现实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实现自我价值。即有哈姆雷特式的浪漫,而又有现实的实现。
所以,去寻找勇气,然后砥砺前行。
2018.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