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48744/b86ef967ed6d2d9a.jpg)
自由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获得真理之后自然到达的境界。
也有人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的权利和能力。
追求自由,追求的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而不是口号。是自我修养,而不是向人索要。
燕京大学是1919年创办的教会大学,第一任校长是约翰司徒雷登,他制定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有人竟翻译为“自由、博爱、民主”。
看看司徒雷登所定校训的本义,再看看后面的翻译,简直就是狗屁!
当你腿瘸的时候,你就少了一些行动的自由,当你目盲的时候,你就少了一些观看世界的自由,当你能力还达不到驾驭汽车、摩托车或者计算机的时候,你就少了一些利用他们驰骋做事的自由,当你的外语还不能够应用自如的时候,你就少了一些获取外界信息的自由。日语中管残疾人叫“身体不自由的人”(体の不自由な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所以你说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权利。别人给予你的都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那都有可能随时被收走。只有靠自己的本事挣得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8744/a691e251ac41b0b8.jpg)
当今社会,人们最爱讲的是财务自由。获得财务自由,就是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错!
财务自由是你驾驭金钱的能力,当你没有驾驭金钱的能力时,即使拥有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这在许多彩票中奖的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追求财务自由的正确方式是提升自己合理使用金钱的能力,是节制,是配比,是让金钱增值的能力,而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自由。
概念理解错了,人的行为就会走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追求真理的自由,绝不是监狱放风的自由。
有人以为,专治限制了自由,其实不是。孔子曾经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被误传了几千年,被认为是愚民政策,是封建专制的理论依据,其实不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有这个本事,就让他自由发挥。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要教给他怎么做。
这是所有管理的精髓!自古关于分权还是集权,有过很多争论。但是孔子说的最在理,老百姓有这个能力就要放权,没有这个能力,那就不能放权,放了就会坏事。怎么办呢?要教育,要提高,要“使知之”,要让他们学会怎么使用权力!
这句话大致可以理解为,孩子长大了,你要让他自己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你要教育他,要教会他怎么做才是对的。这可曾有一丝专制或愚民的意思?
这个解释可不是我的发明,而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家梁启超的见解。
关于对自由的阐释,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类似的叙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掌握。”
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作过如是表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掌握了正确规律的古稀老人,才是真正自由的。
我经常感慨,一些人对某些概念理解的错误,导致后来的行为也极其愚鲁,不能不说,这真是一种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