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的人,简历都不用看了!” 这是最近一个公司老板跟我说的话。一语戳破了“35岁现象”。 我内心OS,哥你说话要不要那么真实啊,证明这哥们拿我当真朋友啊。 的确,35岁是一道坎。
HRD们心照不宣,又不敢明目张胆。
那到底20多岁的你该为这道坎做怎样的准备呢? 贴心如我,由易到难帮你们排列一下。 进一个永不炒人的机关单位,在体制内安安稳稳过一生,还有退休金!
再难一点,考个有点含金量的专业资格证,比如注册xx师、高级xx师之类的,牢牢抱着它一辈子,每个关隘口都拿来做通行证。
最难的,估计就是把“安全感”三个字彻底忘掉,一直焦头烂额地挑战自己的上限。
世界真残酷。一个竭尽全力All in奔跑的人,好像还比不上貌美如花恰好遇到了富一代。
真的是这样吗?
01. 进入机关单位,安稳过一生。
我恰好有一个公务员朋友,毕业就考进去了,当科员。
工作十年了,还是一个科员。
上升空间被彻底堵住,上面的人既不走,也不死。 薪水年年涨,但是每年涨个3%,还没GDP跑得快。
他非常苦恼,跟我吐槽,想跳出来自己干。
我给他举了个正面例子。一个海关公务员,因为熟悉海关放行规则,跳出来给创业期的出境电商做顾问,年薪可以去到100万。因为就一单货物他能创造的价值,就不止100万。 他非常兴奋,立刻就去找对口的单位。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就死了心。
其实并不是别人挑他,是他挑别人。 因为十年的体制内安逸工作,让他早习惯了早上刷股票、五点就下班。听说创业公司周六都要上班,立马脸色都变了。再听说上班的地点在遥远的开发区,连面试都不去了。
就这样,跑入30岁的中年期,总是心有不甘,但是又无力反抗。 这应该是生活最无奈的样子吧。
02. 再说更难的:考个24k金的专业资格证,一证跑到老。
正好拿我自己来做个反面例子。 我就是那个考证专业户,从小就考了n个资格证,似乎一刻不考就不安。 我曾经心安理得地以为,这是一种上进。在20多岁放弃所有业余时间的休闲拼搏一个证,本来是非常努力的标志。
实质上,这是另一种偷懒。 因为真正的上进,是有目标的,是不停歇的,是永不安分的。 我曾经希望用一张资格证敲开所有的大门。然后,就可以不学不更新了。5年后我发现,那张证的知识已经落伍了,考过的东西都忘光了。
只要停止学习和攫取最新资讯,我就落后别人半马。再安逸个一年半载,说不定就落后一整程马拉松。
说真的,连Windows都隔三差五提醒更新系统,苹果那么牛逼也一年开两次发布会,我们这等凡人又有什么理由考到个证、拿到点成绩就从此止步不前呢?
马云曾经说过: 任何强大的公司都不会给员工安全感,而是用最残忍的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是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
是啊,公司又不是杀毒软件,为什么要给你安全感? 其实,并不是公司不给你安全感,是这个社会不能给你安全感。
更直白一点,是竞争淘汰了安全感。
一旦安全了,公司就止步不前,这个公司就要被淘汰。 你们看已经成为历史画面的诺基亚,还有曾经的胶片大王柯达。它们都因为没有及时转身而走向了没落。
03. 方法论来了! 既然“35岁现象”已经成了秘而不宣的瓶颈,所有捷径都是不安全的幌子。
那我们正经点:到底怎样才能早作准备,彻底把安全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 01 /想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跑在足够正确的赛道上
一个粉丝留言说,她一点新媒体经验都没有,但是很想进入这个行业,该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一个困境:很想改行,但现实不允许。
我跟她说,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小伙伴,她也是非常想改行做新媒体编辑。
但是经过考察,我觉得她经历单薄文字难免不够深刻,但创新的点子、贴近用户的思维更适合做运营。 后来也证实了,她在运营这个工作上更得心应手,改行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在20多岁的年纪,最关键是认清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领域。
找准赛道,比一直在错误的跑道上冲重要得多。
因为到了30岁,改行不仅仅是成本高到咂舌,而是你想付也没有人愿意给你机会付。
/ 02 /停止无谓的加班
为10年后的需要付出时间
有人说,20岁不加班,30岁不熬夜,40岁就没工作。
20岁的确是体力最好,身体最棒,回家也无聊不如加加班的年纪。但是要分情况。
我们要杜绝的是“无谓”的加班,是指不要为没价值的浪费时间埋单。
如果早上泡茶刷淘宝,中午吃饭看电视剧,到下班做不完天天加班,那不是勤奋,那是活该! 如果一直在做重复事情,领导不分配更挑战的工作给你,那是你要思考!一个人只有两种情况会一直做重复事项:一是你能力有限;二是你表露过挑战的事你不想干。
加班并不能解决你的困境。
只有把时间,交给真正增值能力的事情,才能解开困局。
这些事情,可以是考证、写作、学英语、学Excel、结识优秀人脉、提升演讲能力等。
10年后,面对年轻人的竞争,你需要的是综合的核心竞争力。
/ 03 /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舒适区 我的一个老领导,在一个利润丰厚的公司五年多了。工作状态彻底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每天11点到公司,中午去健身,下午4点就跑。工作下属做,开会下属去开。直到有一天发现公司正在悄悄招聘自己的替代者,而自己才刚刚知道。
舒适区的确很诱人。 很多人会说,咱们一辈子努力不就是为了得到这个舒适区吗?
但真相是,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舒适区。
企业并不傻,养一个高薪厚禄的闲人,为什么?我上辈子欠你吗? 现在是一个连创始人都要坐在一线工作区和小兵们一起奋斗的年代。
连BAT都不断在折腾新产品,保证自己在每个领域的竞争安全,那么凭什么某个人可以在一个企业可以舒适后半辈子的时间?
舒适区,其实就是一个雷区。 舒适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炸,炸完你连找下家的路都找不到。 一定不要让自己沉溺。
提升职场认知,思维,管理,技能等能力,可到职场有料官网查看https://z.jeagine.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