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一条视频,短短几秒钟,看得我心惊胆战。
视频中,一个大约七八岁、戴着泳帽、穿着泳裤的孩子,哭喊着,双手死死抓住泳池上边一个小梯子,妈妈走过来,二话不说,一把扯过孩子,想把孩子扯开。但孩子双手太过用力,妈妈一下子没扯开,便用手把孩子的手从梯子上掰开,抓住孩子的双手,直接把他推到泳池里。
孩子扑腾着想爬上来,妈妈直接用脚一踹,把孩子踹回泳池里,孩子哭喊着想从另一边爬上来……
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几百条的评论,有支持家长这种做法的,说肯定是孩子自己想学游泳,家长出了钱,然后孩子又不学,碰到这种情况,家长着急就会这样做。
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不认同家长的做法,哪怕孩子就是三分钟的热度,也要给孩子试错的成本。
评论区的各种声音,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这件事。有些人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看,觉得家长也是想让孩子学到一项本领,以后可以保护自己,所以现在狠一点也是为孩子好。
有些网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觉得家长这样做,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不尊重孩子,这种粗暴的做法伤害孩子,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我相信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也理解家长想让孩子学会游泳的想法。
但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在这一刻,孩子不愿下手,家长的这种做法,很显然是过激了。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妈妈为了逼自己下手,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当然,在妈妈的眼里,是不会让孩子有性命之忧。但对孩子来说,他可能不会这样想。
想要孩子学游泳,其实有很多的方法。这位妈妈,用的恰恰是孩子最不喜欢的一种。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喜欢上游泳,而且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同时还伤害了亲子感情。
改变了万千父母教养方式的丹尼尔·西格尔教授说过,孩子只有感觉好,才会表现更好。想 想我们小时候,是父母的鼓励会让我们决心要做得更好,还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想要做得更好?答案肯定是前者。
当家长和孩子出现问题,产生分歧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让自己冷静下来。心理学家、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说: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会超过12秒,爆发时会摧毁一切。但过后风平浪静,如果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不在愤怒时处理事情,那样有可能会在失去理智时做出错误的决定。
2.如果孩子也在闹情绪,也需要让孩子先冷静,处理完情绪后,再来谈事情。
如果孩子太小,则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家长如果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则很快就能“阴转晴”。如果家长实在做不到接纳,也请给孩子机会去发泄,而不是制止孩子,那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3.给孩子表达的权利。
当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下来,就可以谈事情了。家长要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先不要去评判孩子,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比如孩子不愿学,我们不要先批评他就是“懒”“吃不得苦”“三分钟热度”等等。而是让孩子说出他的原因。
4.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家长也会跟孩子一样,陷入“输赢之争。”好像家长与孩子,不是你输就是我输,不能共赢。
比如下雨的时候,孩子不愿穿雨衣或打伞去上学,而家长害怕孩子淋雨,会感冒。怎么办呢?于是,很多家长会强迫孩子打伞或穿雨衣,最后总是闹得不愉快,总是以一方胜利一方失败告终。
其实,孩子不愿穿雨衣或打伞,家长又担心孩子淋雨。可以跟孩子商量,要不家长送去上学,或者孩子打的去,或者还有别的办法。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皆大欢喜。
出现问题,有时并不是坏事。家长正好借此机会,教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孩子也就是在一次次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愿我们都能放下焦虑情绪,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慢养孩子。如果到时还不开花,那他一定是棵树,说不定是棵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