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我在整理书架时,对先生说:“五月,我读了五本书。”
先生说:“都是些闲书,过不了多久都会忘记内容。”
先生说的对。过不了多久,我还真忘记那些书说了什么。
“正因为会忘记,所以才要经常读书。”我说。
“要不你去考研吧!”先生说。
“以前想过,但即便第一年就考上,读出来我都五十了,能干啥?”
“多大岁数读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再次实现你所谓的价值。”
“读闲书就不能有价值了?”
“有价值啊,同等时间里产出效益最大的最有价值。比如,看中医类的,心理学类的书,再将学历延伸,将来,你不仅能帮到自己、家人,还能帮别人,这不是更有价值。”
“说的我又想去试一试了。哎,还是算了,不要浪费教育资源。”
“这那是浪费教育资源,是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榜样。”
“算了,年纪大了记不住,也不一定能考上。我还是有空读读闲书吧。”
“不试一试咋知道了,再说了也正好给孩子做个榜样。”
以前看到一则报道,说妈妈为了鼓励和激励孩子考研,自己也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结果妈妈考上了,孩子没考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妈妈比孩子厉害,还是比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不,都不是。
是母爱,是为母则刚。为了带动孩子,激励孩子,妈妈拼尽全力,“绞尽脑汁”地学习。而孩子可能以为妈妈只是心血来潮地“玩票”。
想不想学习,想不想看书是很个人的事情,榜样不一定能起到带动和激励的作用。
要不要考研是我个人的事,不是为了做什么而非要去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