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假设都生活在一个物质足够充裕,而且人人都能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那样生活。那么,届时的人应该都能踊跃地投身于现实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也可以轻易达至温良恭俭让的状态。
以上说的是,从人的生命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希望积极主动的建立新的关系,不愿生活在孤清的个人世界中。然而现在却是人人压力巨大,在应付外在世界的人事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再在一次次打击和失望中,于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厌世心理,又或者感到了身心具备之时,就形成了再不愿意耗费精力跟他人接触,也不愿去解释自己如何就成了现在的独身存在。
世界没有人在乎我们的内心世界丰盈还是匮乏,反而就算一个人破坏力达到了极致,他至多也就影响到他身边的那几个人。所以,我们现在都活在一个个固定程式里,稍稍要是谁的心理有了一丝不轨的行为,那他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来自近邻们的惩处。
鲁迅说过一句话,要不在沉默里办法,要不就在沉默里灭亡。不过,更多人的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他们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直到生命结束那刻,也不知为什么“我”就活成了现世这幅模样。
沉默如果是为了保护自己,那我们就好好地保持三缄其口。不过,在面对自己利益被侵害的那一刻,我们也要有能量爆发处一声巨吼:我也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懦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