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学习《深度工作》这本书,我的感悟很多,对于“深度”有了新的思考,深度工作是深度的一种表现,还有深度思考,深度生活,深度独处,深度社交……
我认为深度更是一种“能力”,他无法学习和复制,是需要自我训练和打磨。就像开车一样,会越练越娴熟。
如果说深度是一个果,那无法深度的因是什么?找到反,另一面自然就是正。我觉得分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客观环境,内因是自律程度。比如手机,是外在环境,手机在身边就会产生依赖,无法专注深度的思考,无意义的社交环境,也会让我们无法专注的思考,还有无意义的习惯等等,(这个有无意义,因人而异,如果衡量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考量)所以断开外在的环境,就可以回归深度的思考。《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为方向,止为停止,就像知道要向西,自然不会向东。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自然呈现(比如无意义的社交、习惯、人脉……)
在谈内因,是自律、自觉、自我情绪的掌控等等,断开了外因的环境,确实能让人回归,但是是否能达到深度的状态,是不一定的,比如一个人在家,你不一定能够深度的状态,离开手机(一切转移注意力的事物)是否能战胜自我空洞的情绪,如果做不到,即使有良好深度思考的环境,也无法真正的思考。而情绪、无意识状态,需要时刻的觉察来训练,当一次次从无意识拉回到有意识,就是觉知升级的过程。所以深度思考,是从外因和内因同时精进的路程,到最后外因的环境影响会越来越小,就像船大了,小的波浪自然无惧。
最后我觉得“深度”是一种对万事万物的透彻,是剥离了政治、宗教、文化、道德、人性、分别的洞见。
《深度工作》感悟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