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回应的方式,首先肯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肯定他的行为),创造一个沟通的机会,打开心门制造可教育和分享的机会。
在亲子相处中,我们仍然在不断地确认。
在孩子小的时候,与他们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确认,确认孩子要洗手、要刷牙、要吃饭、要早睡觉、要有礼貌,确认孩子不做一些事,不讲脏话、不打架、不玩手机、不乱跑、不发脾气、不闹情绪……
在这些确认中,家长都充满期待,充满了希望的等孩子长大,变懂事,期盼着他们不再需要这些我们都觉得厌倦了的确认。
现实总让人失落感。
一个孩子从0岁出生到18岁成年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一定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孩子0-6岁,这一时期是满意阶段,也是非常亲密的阶段。
父母对孩子满意,孩子对父母也满意,因为这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神,孩子的上帝,他们的一切需求,我们都能无条件的满足与接纳。
孩子想去公园玩,爸爸带着去,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妈妈给他做,所以无非是一些吃喝玩乐的要求,因此在0-6岁这一阶段,我们彼此都很满意。
孩子一上学,就进入到了亲子关系的第二个阶段,不满意阶段。
我们开始管他了,管他做作业、成绩、习惯,管他玩手机……
不断的确认他需要做哪些,确认他不能能做哪些,于是就出现了矛盾,出现了不满意。
这个阶段,“远交近攻”,离孩子远的时候尚能交流,距离近就忍不住出手进攻。
若不满意没有化解,就一定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对抗阶段(青春期、叛逆期)。
(个人认为叛逆期这个词是错误的,什么叫叛逆呀?难道与父母意见不合就是错的?)
青春期所有他的行为反应只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这是值得喜悦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是一种成长一种经验。
熬过了对抗阶段,就一定又会回归到满意阶段。
这时候孩子就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还懂得体谅包容父母(孩子总会长大的)。
不必过分的担忧和焦虑,要充满乐观充满希望的面对应对孩子成长的这一阶段,自己必须要去体验的。
怀着喜悦的心情来看待每一件事情,因为每一件哪怕是冲突都是教育和成长的机会,这是一种教育和生命的态度。
青春对抗期,需要父母拿出足够的态度来持续学习沟通的智慧,学会怎样去处理预防和回应。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怎么做父母,都是从0岁出生长大,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过去与自己的父母对抗、与老师对抗,是很正常的。
在孩子的青春期才是真正考验家长是否懂事了的这张考卷。
在青春对抗期,虽然孩子已经学会了处理绝大多数日常事务了,但他们还是需要父母提醒他们做作业,提醒他们洗澡、早睡、提醒他们别玩手机、别做傻事、别把房间搞得一团糟……
真的需要不断的这样确认吗?大多数确真的有效率有效果吗?又或者说父母到底该怎样去确认这些事情?
纠正和提醒这些行为,一定是有智慧的。
如何既不引发对抗,破坏亲子关系,又能使孩子高效的执行达到教育的目呢?
拿出最棒的态度,继续学习,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影响和成就更幸福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