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开始谈论“情绪稳定”,拥有情绪稳定的人,成了被人夸赞,争锋效仿的品质。
而且情绪稳定也成了年轻人择偶的标准之一,是一种成熟稳重的表现。
曾经我也一度很喜欢这个词,也希望自己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
所以当自己有了情绪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不应该这样,我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仿佛控制不好情绪的自己就是失败的。
后来我突然发现情绪稳定不是让我们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能够先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通过觉察去感知自己的情绪,从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比起情绪稳定,我现在更希望能够做到情绪自由。
一、情绪稳定和情绪自由的区别
情绪稳定是指当我们面对外界的刺激时,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出现大的波动起伏。
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能够以理性和成熟的方式应对。
情绪自由是能够自由的体验、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不受压抑和束缚,能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绪稳定侧重于情绪的可控性与平稳性,而情绪自由更注重情绪表达的真实性与开放性。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如果一个人的情绪过分稳定,没有喜怒哀乐,或许又显得呆板木讷。
这种情绪极度稳定的状态下,往往伴随着压抑、回避、控制。
情绪稳定虽然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刺激的时候,减少伤害,同时也让我们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爱的幸福感。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不可能拒绝坏情绪,只接受好情绪。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让自己的情绪能够自由的稳定。
比起情绪稳定,情绪自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情绪、归类情绪、发泄情绪、调节情绪。
这是一种更正向的处理情绪的方法。
二、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情绪自由
情绪有很多种,我们大部分人只知道常见的几种,比如悲伤、难过、开心、兴奋、紧张、焦虑等。
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情绪感知力,将情绪了解得更清楚更细分,对自己调节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很多人都有“抒情障碍”,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善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觉得自己不舒服或不开心,找不到真的的情绪症结所在,也不懂得发泄和表达情绪。
大多数人在面对不开心等情绪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要转移注意力,去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缓和情绪,可情绪一旦产生,就会一直存在,转移注意力只是一种逃避情绪的行为。
有些情绪如果不去化解,当下看似解决了,其实会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小时候遇到问题很难过的时候,却不敢哭,怕被责备,这种情绪一直得不到解决和理解,就会形成童年创伤,长大后也会被这种童年留下的潜意识所影响。
而如今我们变得更强大有力量时,可以在专业的指导下还原当年的场景,去感知当时的情绪,跟童年的自己和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状态很好,但会突然莫名的难过起来,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曾经的某个情绪被当下的某个场景唤醒,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情绪来。
有时候遇到一点小事就很容易动怒,事后又非常后悔,这也许是因为自己压抑了很久,被一点小事给点燃了。
既然有情绪是正常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敢直面情绪呢?因为当下直面情绪是一种让自己更痛苦的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怜悯和自我接纳。
允许自己有不好的情绪,接纳自己不完美,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先去感受情绪,才能解决情绪。
任何一种情绪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所以不去面对。
比如焦虑情绪,很多人都觉得焦虑不好,但不好的点在于不要过度焦虑,过度焦虑会产生很严重的情绪问题,但适度焦虑能让我们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去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就像张琦老师在《认知破局》里说的那句话:
“我们要学的不是不去焦虑,而是要学如何与焦虑共处。”
我们要学的不是控制和压抑情绪,而是合理表达情绪,让情绪自由的流动起来,与情绪和平共处。
写在最后:
情绪稳定不是让我们压抑情绪去忍,而是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控制做出出格的行为。
情绪自由不是让我们不顾后果的想发泄就发泄,而是要学会分辨自己的情绪,去感知情绪的好与坏,合理的表达每一种情绪。
分辨自己是哪种情绪很重要,这样才能针对性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比如“恼羞成怒”,真正的情绪是“羞”,表达出来的却是“怒”,这样的情绪是带着面具的,不真实的。
当真正的情绪被掩盖了,就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解决的只是表面的情绪。
情绪需要被看见,被感知到,只有先认识情绪,知道自己的情绪问题所在,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抒发情绪。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自己的情绪不那么稳定,允许自己自由表达情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