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久了,经常会听到一些诸如“狗不咬婆娘,鬼不打和尚”“男不吃三朝,女不吃祭祀”这样的俚俗村语。
踩花生
好容易盼来了开学。晚饭后,约上老付、晓春到校外散步。
长时间的宅家防疫,错过了金色的油菜花,却赶上了“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的美景。
农民朋友正在赶着播种。种辣椒、种豆子、种花生……看着撒在小路上、田埂上的花生壳,我很纳闷:现在城乡卫生都那么好,怎么还到处是花生壳?老付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问我们:“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把花生壳撒在路上?”“莫不是让人踩碎做肥料用?”我很有把握地说。“这些花生壳撒在路上可有讲究——花生壳被踩得越碎,意味着当年花生长得越好产量越高。”老付为我们揭晓了谜底。
看着那水泥路上被行人车辆碾得粉碎的花生壳,我想:今年肯定又是一个花生丰收年。
嫁娘饭、新娘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子出嫁前,女方亲朋好友都要宴请将出嫁的女子和她母亲,这就是辞嫁娘。吃了这顿嫁娘饭,意味着从此以后该女子已为人妻。席间餐后,有舍不得女子出嫁的客套话,有私授恩爱夫妻秘诀的悄悄话,也有融洽公婆妯娌关系的心灵鸡汤,更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闺中小秘密。
新娘过门后,丈夫家族中人和关系处得好的邻居都要宴请新娘和她婆婆,一是让新人熟悉家族诸人,二是进一步密切邻里关系。
看肚子
城里人流行“丁克一族”,明明是他们不想让自己和孩子太累,却矫情说:“我的基因还没优秀到非遗传不可的地步。”农村人追求多子多福,依然遵循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我的一个学生,三年生了俩女娃,还不无遗憾地说没完成他们老江家的生产任务。
现在,农村还保留这样的习俗:新娘出嫁时有专人替新娘打伞。原来,繁体“傘”字,有五个人,一个大人下面四个小人。替新娘子打伞暗藏着开枝散叶、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
新婚燕尔,疯狂造人。待女子孕肚凸显之后,亲朋好友女眷们会纷纷带上猪肉、土鸡蛋等礼物去“看肚子”。摸肚子,观察胎动情况;看肚子,猜测胎儿性别。看肚子,预测分娩时间。窃以为:“尖男圆女”“酸男辣女”这些小规律,就是人们从看肚子中总结出来的。
送鸡腿
与同事闲聊,得知当地还保留着“送鸡腿”的习俗。
女子出嫁第一年,过年时娘家要给女儿、女婿送鸡腿。送鸡腿,送吉祥。
新娘生下第一个孩子,过年时,家族中人和关系处得好的邻居都要备上“鸡腿、猪肉、豆腐、肉丸子”等美食去道喜。送鸡腿,送健康。
六年前,邻居江老师喜得长孙,那年过年竟收到了几十只大鸡腿。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透过这些俚俗村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淳朴、自由、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
工作之余,约上几个路友,漫步于乡间小道,徜徉于田野之间,品着这些俚俗村语,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