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雨
认识布雕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那时老程和他的几个兄弟受聘为铁山区编区志。一向喜欢咋咋呼呼的他说:“余老师,仿古街那里有一家店子的布雕特漂亮,你看了肯定喜欢……”经不起他的鼓动,我决定陪他去看看。
那天,和老程去仿古街时,我发现这条街陡然变得热闹而喧嚣,老程说是铁山要举行什么“旅游文化节”,而我对这个素来是不大关心的。我看到布雕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还有一笑眉笑眼的女子耐心回答我的问话,她就是卫银铃,急功近利的老程当场要采访她,她婉拒。我明白艺人的矜持和低调,说有合适的时机,我想看看她的布雕画作品,因为卫银铃说小店里作品并不多,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她铁山的家里,我提了这个要求后她笑着应承了。
过了不久,卫银铃的布雕作品推荐为“世界铁城旅游指定形象产品”,那年7月份,我和东楚晚报记者小徐写了关于她的一个小消息。后来,《黄石周刊》编辑和我合写了一篇题为《卫银玲和她的布雕艺术》的人物通讯……媒体的多次报道,让卫银铃名气如日中天。就在这之后,为了静心创作,她毅然回到了开发区汪仁镇王叶村。而在铁山这个缺少艺术亮点的矿冶小城,直到今天一直把这个曾落脚过这里的女布雕大师作为自己的艺术特色隆重推出。
因为我多次参与过对卫银铃的新闻采写,所以很熟悉她的艺术成长历程:卫银玲的家乡是大冶市汪仁镇卫楼下村,她的父亲生前是方圆百里知名的木匠,雕刻彩绘无所不会,但是身怀绝技的父亲最珍爱的是她家的一张古床。由于秉承父亲的遗传因子,卫银玲从小就酷爱画画,上学后她就在课本、课桌上画,开始老师不理解,还责罚过她,后来老师发现了她出众的绘画天赋后,积极引导她发展这一特长,学校出黑板报成了她的“专利”。
1992年的时候,因缘巧合,卫银玲邂逅了住在同村后来成为她师傅的王分忠的布雕画,那是一幅布雕的百寿图,挂在王分忠家的堂屋里,聪慧的卫银玲去他家里玩的时候,发现这不是纸画,而是布画,当时非常震惊。回去之后,卫银玲就画了一幅仕女图,去找王分忠老师,当时他不在家,后来找了几次也都没有找到,但是,从那以后,布雕画就深深地烙刻在了卫银玲的心里。
8年以后,王分忠老师出名了,电视上,报纸上,每天都可以见到。原来这些年他一直在潜心研究布雕画,他独创的布雕画艺被盛赞为“中国民间一绝,居荆楚民间工艺十大绝技之首”。其布雕金奖作品《清明上河图》、《五百罗汉图》、《汉宫春晓图》更是美名远扬。而那个时候的卫银玲,还是浑浑噩噩的年纪,整天只知道玩,打牌,和村里的妇女一起看热闹,姐妹中除了她,都有了自己的事业。那一年她的父亲病重,病危的时候,父亲狠狠地教训了卫银玲,说她整天“游手好闲”。感到羞愧的卫银玲当时痛苦流涕,她把“游手好闲”作为警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虚度光阴。
2002年5月,父亲去世以后,卫银玲牢记父亲的教诲,决心闯出一番事业,从小酷爱绘画的她选择了布雕画,用诚心感动了王分忠师傅,王分忠更高兴能收到这样一个天资过人的女弟子,那年卫银玲30岁,巧合了“三十而立”的说法,已婚的卫银玲学艺选择得到了丈夫王振坤的理解和支持。从此,卫银玲跟师傅学习布雕画各种技巧。刚开始学的时候,她还没有静下心来,有点三心二意,每当心静不下来的时候,她就想起父亲的责骂。后来她干脆就把“游手好闲”写成几个大字贴在墙上,十岁的儿子问她:“妈,你干嘛不写努力学习呢?”卫银玲说:“你不懂”。就这样,卫银玲下了狠心,勤奋学画,冬天手脚都被冻得没有知觉,她依旧还在练画,手被烙铁烫得满是水泡,大拇指也磨出了茧,也毫不在乎。一年之后,卫银玲学会了师傅王分忠的全部手艺,王分忠鼓励她大胆闯荡,独立创作。
天道酬勤,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淀,卫银玲和她的布雕画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赞誉。在铁山文化精品旅游街开街仪式启动的时候,卫银玲展出的作品得到了黄石书法协会书法家张德芳、李声高等人的倾慕,并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很多作品当场被抢购一空。同时,卫银玲在艺术上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她的《清明上河图》获得了湖北省第三届妇女手工制品二等奖,并且是黄石市唯一获奖的作品,《汉宫春晓图》获得“移动杯”铁山区首届妇女手工制品展示会一等奖,《天坑》获得“移动杯”铁山区首届妇女手工制品展示会一等奖。《阿房宫》获得黄石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佳作奖。本地媒体多次报道她的布雕画艺术。社会各界也赋予她“铁山民间艺人”、“黄石艺术家”、“大冶女巧手”等诸多美称。黄石美术家协会权威人士评价她的布雕艺术“综合性很强,结合了剪纸、绘画的风格和手法,卫银玲艺术素养非常高,在她手下,布雕成了真正的艺术。”
一晃卫银玲离开铁山已经有两年多了,她专门为我制作过一幅《宝钗扑蝶》的布雕。每当我看到这幅布雕画时,我总会想起她细致耐心制作布雕的神情。制作布雕是一种耐心而细致的手艺活,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我还记得当年她帮扶铁山“情义汉子”詹志刚的慷慨解囊……卫银玲并不显得多么健谈,但她不卑不亢,乐观大气,待人真诚,这点酷似他的启蒙师傅王分忠,而今她在花卉、人物等布雕技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布雕艺术家。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对艺术的保护往往只能得到政府口头上的重视,而不是资金上的真正扶持。但,艺术家们因为多年的挚爱,所以穷尽物力和精力,努力让艺术日趋完美。像我,就透过赏心悦目的布雕画,总能回想起卫银玲用几只不同型号的烙铁,对着布料轻轻熨烫,三下两下,揉合国画、版画、油画的制作技巧,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景便跃然而出的美丽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