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单位刘书记去办公室找我,让我跟他去出一次:原来他的一位弟媳吴妳在大门外,因为孩子刘韧不上学,怎么奉劝也不见效,反而送到校门挣脱抛掉,显示一脸懵逼,无奈。“我该怎么办?”这是她说最多的一句话。
起源说是:在体育课堂上,班主任对该学生学习锻炼不认真问题,处理不当,诱发孩子不良情绪,对老师恐惧,对学校厌烦,坚定了坚决不在这里不上的决心。
首先:孩子在课堂未能认真对待,班主任进行管理,这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功能体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表现,可管理方式欠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作为家长具有更加重要的责任,因为一样的情况,班级这么多学生不出现问题,没有产生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学生,家庭的原因。
1.刘韧原来在本村小学上,刘韧也想在本乡上初中。家长认为刘韧的姐姐在县城上学,县城条件好,老师教的好,教学质量高,多次做刘韧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韧终于答应去县城上学,家长也为此颇费一番心血,因为不符合县城学校就复读条件。可见,家长的良苦用心,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2.刘韧来到县城学校,人生地不熟,有没有自己小学熟悉的伙伴,合适不适应。家长为了方面孩子学习,吃住就在学校附近租房,陪伴孩子。偏偏孩子的父母为养家糊口需要工作,陪伴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孩子的祖母,也就是孩子的奶奶照料孩子,管吃穿住用行。由于孩子的奶奶是专业陪伴,时间充足,简直可以让刘韧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钱不论怎样咬牙坚持,委屈自己都坚持有,绝不肯委屈孩子。殊不知:孩子物质的满足,代沟的客观存在,孩子精神,父爱,母爱得不到满足,内心的苦楚得不到倾诉,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尊重。因为父母要的是葫芦。
3.教育孩子不但物质的供应,更重要精神的陪伴,尤其父母有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责任。小学前孩子不能离开家庭,中学孩子不能离开父母,少年缺少母爱,父爱留下的创伤,终生也难以弥补。可是在关键时刻,父母接口挣钱忙碌,养家糊口,缺席了。少年的创伤孩子一辈子也难以愈治,弥补。父亲如山,给予孩子依靠,力量,让孩子感觉安全,母亲如水,给孩子感觉温暖,快乐,幸福。孩子哭了怎么办?让母亲抱,母亲的怀抱才是孩子避风的港湾,让孩子感觉舒适,能够体会到妈妈的味道。可是,偏偏父母在还幼小时,选择离开,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4.孩子家长不知道怎样与孩子相处,进行有针对性不失时机教育。很多家长说:我们没有读过几天书,不识几个字,没有文化,不知道教育孩子。家长的这些是孩子的错吗?偏偏要孩子买单,孩子出现的问题就是家长问题的映射。家长意识到问题就需要学习,不会不是错,不学习,不进步,不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真的错。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如:家长说:春节的时候,孩子放鞭炮,谁也不听,气的家长没办法,只好说:警察在抓人,才收敛自己行为。可是,只是好一会,一会就会很任性点燃鞭炮。
试问:孩子买鞭炮的钱从哪里来?孩子自己不会挣钱。
国家规定:禁止燃放鞭炮家长知道不知道?燃放烟花炮竹的危害不能不清楚。宣传标语,喇叭广播,家长怎能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怎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置国家规定于不顾,违背原则。
孩子也有敬畏心理,否则,当提及警察抓人怎能会收敛行为?
所以,家长当初就不该恭维孩子任性,事事答应,不问青红皂白一味顺从,这是宠爱,溺爱,如:让其买鞭炮,只能培养不知珍惜劳动成果,不知感恩的孩子。当孩子要钱时,一定要说出理由来,若是刚需,必要,学习,娱乐用品,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帮助,当然,即使砸锅卖铁,也需要满足。给孩子讲清利弊,坚持原则,做出明智选择。
退一步讲:当孩子犯错误时,正是教育孩子的良机,决不能心慈手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