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养娃代代讲,代代倾听代代想!
无论是哪个年代,养娃育儿都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奶奶不识字,她嘴里讲的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的。我妈妈是给我读一些歌谣和故事。
他们都讲到“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幼小的我对“天上”充满了好奇,我会对着月亮,想“嫦娥姐姐在哪里呢?”也会顺着往下继续编故事。
故事依然在周而复始地讲着,而故事也在周而复始中演变成了事故。
数学听不懂;
物理不明白;
化学学不会;
生物搞不通......
上学后,我对理科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是对编故事感兴趣。所以,我也常常以一句“女孩嘛,天生对文科敏感,对理科就是不行。”
然而,当我成为一个宝妈的时候,更多地钻研儿童的教育规律与方法时,才发现所有的“敏感”都来源于刻意练习。
小孩就是一张白纸,当家长周而复始地强化她的某一方面时,她日后也就表现为这方面的擅长,其实就是家长的刻意练习,在幼儿期种下的知识种子。
所以,女孩子理科不好,对理科没兴趣,多半来自于幼儿期时,家长没有做好理科知识的导入,没有强化理科思维。
如果当初妈妈和奶奶在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时,不是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的讲述,而是能够再进一步,趁着我对“天上”的兴趣,给我讲解天空的知识,那么,不仅仅是满足了一个小孩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一个孩子的理科世界。
我吃过的亏,绝对不能让我女儿再次吃亏,这是一个做母亲的本分。
于是,我四处搜寻关于太空的绘本。终于找到了一本浪花朵朵出版的《太空的故事》。这本书不仅讲到了如今现行的太空知识常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用清晰、直观的文字,细致的航天器剖面图和科学的宇宙结构图,为我们讲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精彩故事。
那么,它是如何讲述太空的呢?
向月亮开炮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的计划,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的家园。
是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别小看这几颗行星,它不仅是初高中地理考试的重点,也是变身为物理、数学的考试题的常客。
尽管地球只是八大行星之一,可是它却是最特别的行星,因为只有地球上才有人类。
那么,《流浪地球》是不是骗人的?
其实,科幻电影或者文学,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的。事实也多次证明,科幻文学或电影中的事情,是可以实现的,只是需要时间。
例如,火箭就是起源于一个科幻文学。
在《太空的故事》中,讲到:
儒诺.凡尔纳于1865年出版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小说这里的人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地上的大洞里造了一门巨炮,然后把载着3个人的太空舱当做炮弹,朝月亮开了火。
这就是火箭最初的来源。
狄德罗曾说:“想象,这是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正是由于古人们的敢想,才促使更多的人,为了把想象变成现实而努力,毕竟,抬头所见的天空就是一个谜,谁不想知道答案呢?
"飞天梦“的救星——火箭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飞天梦”,所以,各个国家都开始积极制造火箭,期盼着能够首先进入太空,获得制空权。
最早认真对待火箭科学的过程中就爱是苏联,其次是德国。那时,制造火箭,并不是为了探索太空,而是作为了远程武器。
但是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火箭不仅仅是武器,应该有更多的用途。
随着火箭的用途增加,单一的火箭已经不能满足进入太空的需求了,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制造多级火箭。即“多级火箭带有好几个燃料舱,每个燃料舱在燃料用尽时都会脱离火箭,这样就能始终保持火箭的自重尽可能轻一些。”
与在电视中观看火箭发射不同,在《太空的故事》这本书用两页的篇幅,直接展示了火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逐一标示了各部分的作用。
一级火箭共有4枚助推器,依次连接着二级和三级火箭。一级火箭作为“底座”放置在最下方人,然后是二级和三级火箭。每一级火箭上也有自带的煤油燃料箱。
在发射的过程中,先是“火箭准备发射”,然后火箭与发射架脱离,此时火箭正式离开地面向天空冲去。当达到一定预设高度后,以及助推火箭分离,二级火箭点火,继续发射,再次达到预设高度后,三级火箭分离,联盟号航天器点火。
整个火箭的发射过程,各级火箭就像接力跑赛的队员一样,凭借自己的优势,借助“交接棒”,替换掉前任火箭,发挥后续势能,增加了冲击力。
有了制造多级火箭的经验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制造了载人航天飞船,送人类登上月球。
在这个过程中,是科学家们精密的计算和实验,反复推敲着运行数据,以确保安全。
其实,每一个航天科学家,都是一个英雄,而且是大国工匠式的英雄。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容不得半点错误的。
探索太空值得吗
无论是制造火箭、航天飞船,制造人造卫星,花费都是巨大的。
曾经,赞比亚的修女玛丽·尤肯达,就抱怨过:“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然而,不久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说:““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例如,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可以解决迷路的问题,可以使用电话、电视和互联网,甚至追踪每天的天气情况、北极还有多少冰层覆盖、臭氧层的空洞有多大等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
因此,为了探索的花费,并不是打水漂的,而是可以实实在在方便人类的生活的。
只是,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浇灌的,不会立刻显现出高价值。
就像,如今各国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太空,是为了能更好的生存。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也“科幻”地畅想了一下以后的生活——在火星上安个家?造一架太空电梯?
人类离定居火星仍长路漫漫,但如果终有一天得以实现,我们的火星书地可能差不多是这样的。火星不同于地球,面对有害的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它没有磁层保护自己的居民免受其害,我们只能生活在有效防护外界辐射的建筑物中。就像在月球上或太空中一样,任何人外出都必须串号防护服、带好呼吸装置。
可是,科幻的,不就是未来的吗?
麦考莱曾说:“在所有人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
那么,作为家长,就要从小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当她问道“天上”时,就积极主动地给孩子讲解“太空的故事”,讲解图片的意思,让孩子们能够通过现有事物发挥想象力。
那么,也许,孩子就是下一个太空科学家。
所以,那些只听“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故事的孩子,你和科学家只差一本科普类绘本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