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会上的讲话稿

读书会上的讲话稿

作者: 猫之殇 | 来源:发表于2021-02-02 15:50 被阅读0次

各位老师、书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都很精彩,听后感觉收获很多。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但首先我其实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此时此刻的心情!(笑)

和各位老师虽从未谋面,但对你们的作品我却始终关注学习着,对你们我又是极度熟悉的。这也许算是对“熟悉的陌生人”的另一种解读。(笑)

所以今天能有机会和心目中的大师和偶像见面,说实话,现在台上我的心情是超级激动兴奋的。与此同时,我的心情又是无比惶恐紧张!既担心因为自己的肤浅而听不懂你们灵魂的声音;又害怕由于自己偶尔懈怠而跟不上你们的脚步。因为正是你们和你们优秀的作品给了我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推荐分享一部80后沈阳籍作家双雪涛的优秀作品集及其主打作品《平原上的摩西》。

我们都知道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离不开三个要素:一个不错的主题,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种娴熟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技巧。他们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而《平原上的摩西》最值得借鉴学习的便是他独特的写作手法。作者彻底推翻和摒弃以往传统的平铺直叙式的叙事手法。

全文利用故中主要人物角色的内心独白与自述来逐一分段行文,不仅极大程度浓缩了故事及角色在时间上的巨大跨度感,而且无形自然推动故事情节的行进与发展。

从而使整个故事避免过多被人为情感的干预和解读,保证了人物塑造的多面性和立体感。这是其一。

当然作者这种借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首次见到,比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也很擅长利用第一称和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凸显角色性格的丰满。

与其它作家不同的是,《平原上的摩西》这部作品并非只是利用一个人物的独白,而是剧中所有主要人物角色的独白交错进行。

我们也知道一种人生往往也就是一个故事,即所谓的“千人千面”。这样一来,作者也规避了故事的单一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无数个故事,并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是其二。

最后当故事中所有人的独白道完,我们也理清彼此的关系和期间的纠葛。通过他们的过往与经历,作者想要表达体现的主题也清晰浮现出来:在每段人生旅程中,人与人之间不过都在彼此救赎彼此成全。渡人亦即渡己。

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曾经说过,让人第二次开始读的书才是“书”。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会和我一样,对这本书会忍不住再三研读。

因为读《平原上的摩西》会是一种愉快的阅读体验,它会带给你各种各样新奇的阅读感受。(笑)

也许你会看到一幕优美舞台剧。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被打上强烈的追光,跟随追光的变换与转移,而置身沉醉于历史的雾霭与洪流中;

也许你会欣赏一副精妙山水画,画中没有泼墨渲染,没有过多的填充和旁边,只有大量的留白带给你无尽的遐思;

也许你会研究一副经典摄影作品,通过调大调小光圈的系数值而领悟“浅景深”带来的摄影技巧奥妙;

也许你还会触摸到一副精致的拼图卡片,根据书中人物的过往经历与相互关系而兴致勃勃地拼凑摆弄出一副年代大戏的完整图;(笑)

一百个人心目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上面只是我个人读《平原上的摩西》时的一点肤浅感受,我相信各位读后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最后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是“当下的我们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行文态度?”当然这更多的只是我自己由来已久的一个困惑。(笑)

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做一些散漫空洞的文字还是坚持初心,积极主动地传承历史文化?

如何让自己的文字更有内涵和厚重感?

如何让笔下的文字规避虚无和无病呻吟的毛病?

有相当一段时间,这些问题始终纠结困扰着我。

但幸运的是在刚才聆听几位老师的发言和向大家分享《平原上的摩西》的过程中,我突然豁然开朗。

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要努力培养大的思维格局和视野角度,尽量要避免回避对个人情绪的过分关注与解读,而应该将目光置于时代洪流中,忠诚而真实的记录当下的人和事。

因为只有历史的声音才是永远的!

再次感谢今天举办方能给我这样一个平台和大家愉快交流分享!

我也深信因为有着在座的各位,我们的文化事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春天,也会迎来一个更加丰收的季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会上的讲话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uy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