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桔黄的路灯下,一个人一辆车从西边缓缓的开了过来。当铺老板正在合压门板打算收店。
嗨,兄弟,借个火。
那人接过老板递来的一盒火柴,呲啦,一声,一个小小的火苗窜出,点燃了一个圆圆的小点。
甩甩手,扔掉了烧成灰的木杆。两个人隔着车玻璃开始攀谈了起来,兄弟,你打那边来的?
回,西边。
西边?哪个西边?
那人指着太阳落下的地方,那边。
是游客吧,自从出了那事后,去哪里冒险客越来越少了。唉,兄弟,你也是来找陀头的?那陀头悬赏奖金倒是不少,但是去的人基本上呆不了半天就又折回来了,要么回咱们镇,要么会北边的丘阳镇,兄弟,你这趟在里面呆了多久?没呆多久也不丢人,人能回来就不错了。
那人听着絮絮叨叨的一通话,百无聊赖,就重新发动了车子,踩油门前丢下一句话,不是,我就是陀头。
二
南海有座齐云山,常年苍翠,山上有座香火甚旺的寺庙,人曰“浮云寺”。
这“浮云寺”自山门照壁至大雄宝殿,满打满算4876阶台阶,其中,3412阶旁有一口山泉井,专供虔诚之徒歇脚驻留。
浮云之中不留吾身,便是信奉本寺的信徒最牢记的至理名言。
说浮云寺香火旺,并不是说前往大雄宝殿的香客多,反而,前来浮云寺的香客从来不用上至主寺。毕竟那4876阶台阶普通人并不能真正到达。
通常,男女施主还愿,只要走到第1346阶旁的“谈何清愿池”即可。
“谈何清愿池”本是一池青莲,这半山腰的气候并不炎热,却因池水常年恒温暖流不止,而孕育出极为罕见的高山青莲。青莲不妖,且与周围岩石峭壁相称。
说来奇怪,烈日当空时,池水返照波光在峭壁上极其辉亮,乍看还以为是佛光,而积云蔽日的时候,池底反倒透出光亮,有时橘色有时青色,经过池面雾气的氤氲,似有金佛沉水,让人好不生奇。
于是,这“谈何清愿池”的名声广为流传,甚至大大盖过了“浮云寺”,众多香客在池边,供奉香炉和烛火,南北信徒络绎不绝。
独独,那日某位香客在池边还愿后不想过早离去,绕至池北才在荆棘中发现还有台阶向上,遂约同行之人上达,这才发现了山顶的“浮云寺”。
浮云寺寺门古朴黝黑却干净整洁,轻扣门环,竟然有人声应答,自此香客才发现,寺中修行苦僧连同主持、看门灵犬、报鸣金鸡还有二十四条鲜活生命在这山巅生活!苦僧,面慈相坚,多是山脚佛堂里供奉的罗汉样,不过,不同于罗汉的是那些苦僧不曾见手见脚,一个个丰富靠弹跳行径,仿佛真似仙人。
上“谈何清愿池”需过1346阶台阶已属不易,能入“浮云寺”者更加少之又少。从1346阶至3412阶途中天梯无数,上看不见丝毫生灵,下望只见已经走过的冷石靠壁,而且无水无果,若没有充足的补给,很难抵达主寺。
故此,很多香客只拜池而不入堂。
一日半夜,一佝偻枯瘦之人从上往下,转眼遁入凡尘,口中半晌念叨一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浮云寺”主持,无人知晓他已经多少年岁,除却少数坚持不懈抵达大雄宝殿的勇人,甚少有人真的知晓他就是主持,况且勇人不过才十来人而已,还是已经算上百年前第一波访客的,才凑齐这十来人。
其入凡尘前,路过“谈何清愿池”,把泥黑的手臂往池水中搅了三两下,取走一漏光之物并收入怀中,主持微笑而言,“小友,你在此间享清福业已多年,谈何还百家恩泽,现在是时候跟随老朽一同前往浮世,了却你这些年苦主的哀愁了。”
此僧入凡尘后约数日,一独眼青年两步拾阶而上,抵达“谈何清愿池”,称人不备,全身没入池中,满眼心满意足,却不见有任何变化,顿时,了解池中之物已经被取走。
冷笑从池中爬起却被香炉火烛所困,“你以为这个能困住我头陀?!”遂运功二十一周天,变身一尾黑色鲤鱼跃入往来香客中。
自此,“谈何清愿池”中青莲具亡,佛光不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