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一直在“少年得到”收听鲍鹏山老师讲解的“水浒”,是大家熟知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中居然就提到了“平庸之恶”,真的佩服鲍老师的博学啊。
那么这个故事里面的“平庸之恶”在哪体现的呢?首先与平庸之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面角色郑屠户也就是镇关西的大恶人的形象,而帮助郑屠户看守金翠莲父女不让他们逃走的店主就是平庸之恶了,甚至在鲁达说出“你放他们走,有什么事我去和郑屠说”之后继续阻拦,而被鲁达一拳头打掉了两颗门牙。这里面需要解释的是,如果不是“平庸之恶”在做怪,应该配合鲁达放父女二人逃走,即使郑屠责难,也可以推到鲁达身上。而且就当时郑屠和鲁达二人在本地的身份,鲁达是在官府当差,而郑屠只不过是官府的肉食专供商。究其根源,普通人对恶人的惧怕超过了对善人的尊敬。
我们打开百度百科,搜索“平庸之恶”,会看到一段真实的故事。
阿道夫·艾希曼,纳粹德国的高官, 1942年艾希曼出席万湖会议,并且被任命负责屠杀犹太人的最终方案,并且晋升中校;将犹太人移送集中营的运输与屠杀作业大部分都是艾希曼负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艾希曼被美国俘虏,但之后逃脱,艾希曼流亡到阿根廷。在1961年以色列的情报部门摩萨德查出艾希曼的下落,将其逮捕。艾希曼于耶路撒冷受审,被以人道罪名等十五条罪名起诉,1962年6月1日艾希曼被处以绞刑。
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现场报道了这场审判,在汉娜·阿伦特所撰写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邪恶之强制性报告》中这样描述审判席上的纳粹党徒艾希曼,“不阴险,也不凶横”,完全不像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就那么彬彬有礼地坐在审判席上,接受绞刑,他甚至宣称“他的一生都是依据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所有行动都来自康德对于责任的界定。”艾克曼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作为一名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据此,汉娜·阿伦特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阿伦特以艾希曼的行为方式来阐释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平庸的恶”,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以上三段摘抄自百度百科)
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平庸之恶”吗?答案是肯定的,存在。
我们近些年来经常在网站上或者微信群讨论的一个话题,你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究竟要不要去救助的话题,其实答案也应该是肯定的,必须去救助啊。但是,现实中可不是这么回事,有的人因为帮助人而被讹诈付出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成本,讹诈他的人未必就是个恶人,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就是一个恶人,这就是‘平庸之恶’的一种。事情继续演变,到后来居然变成,看到有老人摔倒而没有人去救助的恶果,因为众人的‘平庸之恶’被激发出来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变的不好了。
还有一件事,是我的亲身经历,说起来得十多年前了,我从石家庄做公交车回县城,那是个中午上的车,车在关闭车门启动前,司机告诉我们,等车走到藁城站和晋州站的时候,不要打盹睡觉。我当时是听的稀里糊涂的,这是啥意思呢?车开出来不久,我就开始打盹了,我的座位在里面靠窗户那面。等到汽车行驶过了晋州站的时候,我的后排座位临道的一位乘客忽然说,我新买的智能手机丢了,他对面的那位告诉他,刚才不久下车的那二位是小偷,把他的手机拿走了。我忽然明白了,司机在开车的时候说的那番话,就是告诫车上的乘客注意防盗,不过没有明说,而是暗示。而看到小偷行窃的乘客也没有制止甚至发声,而是选择沉默。我现在才明白,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平庸之恶“,因为平庸,我们根本不认为自己在做恶,而是认为是自己在保护自己不被伤害而已,但是这种社会风气最终却会伤害我们每个人,让我们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平庸之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做恶的人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做恶,即使有些觉得不妥也会有看起来”正确“的原因为自己辩白。但是”平庸之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风气演变,最终导致所有人为自己的这种”恶“买单。
要想消除”平庸之恶“,首先大家必须认识它。并且认识到它的巨大的破坏力。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每个人都觉醒吧,抵制心中的”平庸之恶“出来作祟。
简述“平庸之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