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学习化学和生物,我产生过精进的感觉。那个时候,我也只有这两门的成绩可以拿得出手。尤其是后者,人送外号“生物课本”,只要有人问我生物问题,我可以直接告诉他答案在书本的哪一页。那个时候,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两门学科,它们也为我建立学习自信,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虽然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也不至于拖了后退。
开始工作后,分配的工作与大学专业南辕北辙。刚下到基层时,连主机和辅机都搞不清楚,为此闹过不少笑话。后来跟同事借来各种大型设备的说明书,把里面的图纸一张张纸复印下来,然后对照着说明书和设备,把各个零部件、管道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这段时间感觉非常充实,不仅学明白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的构造细节,还收获了同事们对我的认可,在这之前,他们没见过有谁像我这样认真和执着。而我自己,再也不用对值班执勤感到恐慌了。
退伍回到地方,一切重新开始,虽然有一份工作,但总觉得人生不应就此了了。想的事情多了,人就会焦虑,而境况只会更糟,不会有所转圜。为了重新找回精进的状态,我得让自己做点什么,而不是整天胡思乱想。思来想去,我觉得退伍后的人,得优先解决一技之长的问题。于是,我开始了备考注会的日子,因为我觉得财务的知识和思维,对一个人看待世界是有帮助的,还能打破军人对财务固有的偏见。
虽然我做好了吃苦头的准备,但我还是低估了这个过程。从此以后,我少有社交,少有周末,除了必要的放松休息和陪伴家人,我把大块的时间都给了备考。这还不够,学习的过程也不可能是顺遂的,不是每时每刻都很美好。经常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能否学会,怀疑自己能否记住,怀疑自己能否考过。每当自己想要放弃时,我都鼓励自己说:“不坚持到最后,谁知道呢?!”至今都还记得日记里写的那句话:“纵使黑云压城城欲摧,我有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我在绝望中给自己打的气。坚持下去会发现,每到考试前一个月,是自己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候。几轮下来,知识框架已经很清晰了,重点难点也掌握的比较熟练了,剩下的就是保持一定的热度。等到成绩出来,付出后的满足感,会让自己幸福上一阵子。
精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不知道,虽然我也很想知道。但是,如果放弃精进,我又能如何呢?无非日复一日的挨日子,然后让自己陷入莫大的空虚。算了吧,还是精进更适合我,至少它还能收获知识,证明自己勇气尚存。
网友评论